孫殿卿等(1233)提出,又稱京東山字型構造。它的前弧展布於北京之東,河北薊縣、遵化一帶,表現為由一套震旦紀地層構成的弧形擠壓帶(包括沖斷裂) ;在馬蘭峪東北茅山一帶,相當於脊柱部位的太古代片麻岩中發育有南北向片理和擠壓破碎帶。對於這個山字型不同部位的斷裂帶和片理帶進行的同位素年齡測定和岩組分析,進一步肯定了它們之間的成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