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葆真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虎非耶學派北莊門宦的創始人。經名哈姆扎。東鄉族。甘肅河州東鄉春台北莊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葆真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772
  • 逝世日期:1826
簡介,觀點,北莊門宦,

簡介

馬葆真(1772~1826)
。出身農民家庭,童年在本村清真寺學習阿拉伯文及宗教常識。及長,在八坊老王寺攻讀伊斯蘭經學,後成為學識淵博的阿訇,遵奉華寺門宦的學理。1812年,馬葆真同井溝瞎太爺徒步到新疆莎車拜見穆罕默德二十八世後裔謝赫·烏尼亞,向其申述了求道願望,烏尼亞留他學習,一年後烏尼亞見他學業基礎紮實,又很虔誠,遂收為門徒,給他傳授了戛迪林耶和虎非耶的學理和功修要領,囑他以《古蘭經》、聖訓為本,盡心履行念、禮、齋、課、朝5功,並且按規定,早晚靜修參悟,念“迪克爾”。同時給了馬葆真一阿文寫的傳教憑證,令其赴麥加朝覲後再傳教。1814年,他完成朝覲功課後即回東鄉北莊宣教傳道。由於他經典學識廣博,修煉勤苦,在東鄉族信眾中威望高、影響大,他所創立的北莊門宦也與當時河州地區的穆夫提、大拱北、華寺等較大的門宦並駕齊驅。

觀點

馬葆真主張以《古蘭經》、聖訓為信仰之本,以“先教乘後道乘”為功修的基本道程,並強調苦修是道乘的基礎。他反對教眾向他行跪拜禮;反對教派、門宦互相詆毀,主張各行其是,互相團結。在禮儀方面,他主張充任門宦引領人者,須有莎車道堂的傳教憑證,並要去麥加朝覲,取得哈吉尊稱後方能傳教。否則只可作為暫時的負責人,管理宗教事務。他主張為亡人站“者那則”時要脫鞋,以表示嚴肅,轉“費底耶”時要用《古蘭經》轉,以表示虔誠悔罪。但他的這些主張後人已有改變。馬葆真有5個弟子,即:哈比布拉、敏松迪格、楊阿巴斯、達烏德和伊斯瑪儀。分別為“納依卜”(即接替人),管理5個地區的教務。馬葆真逝世後,這5個“納依卜”的後代各立門戶,自成一派,但和北莊門宦仍保持一定的從屬關係。馬葆真歿於東鄉,被教眾尊為“老太爺”。

北莊門宦

創始人馬葆真。他原為花寺門宦阿訇。清嘉慶十七年(1812)曾投新疆莎車白山派謝赫烏尼亞門下,學習蘇非主義,8年後授以傳教憑證。後去麥加朝覲,回過後在東鄉北莊傳虎夫耶學理。該門宦主要特點是:凡傳引人必須具有“哈吉“(朝覲者)身份和莎車道堂的傳教憑證;認為五功、坐靜、念迪克爾三者同等重要;教徒嫁娶必先取得傳引人的同意。主張用“傳轉”《古蘭經》為亡者贖罪。馬葆真去世後,原來分管五地教務的五個主要門徒,名義上仍屬北莊門宦,但各立門戶,自成一派,故又有巴蘇池門宦、達子溝拱北、小楊門、妥葉老人家和井溝門宦五個支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