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肝泥

馬肝泥是一種淋溶褐土土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肝泥
  • 土壤亞類:淋溶褐土
  • 土種編號:50069
  • 土壤類型:褐土
土壤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分布地貌,

土壤描述

1.歸屬與分布 馬肝泥,屬淋溶褐土亞類老褐黃土土屬。分布在陝西省的商洛、西安、寶雞、渭南等地(市)的秦嶺中低山或山前丘陵區,海拔559一1323m。面積88.8萬畝,其中耕地49.1萬畝。 2.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黃土,剖面為A11一Bt—C型。質地均一,多為粉砂質粘土及粉砂質粘壤土。Bt層深厚,多在100cm左右,厚者可達200cm,大稜柱狀結構,有褐色膠膜,結構間垂直裂隙明顯,粘化值1.2左右。土壤 pH7.1—7.5,呈中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14—20me/100g土。據290個農化樣分析結果統計:有機質含量1.41%,全氮0.087%,鹼解氮58ppm,速效磷8ppm,速效鉀141ppm。有效微量元索含量(n=3):鋅0.5ppm,銅0.86ppm,硼0.30ppm,鐵12 ppm,錳6ppm。 3.典型剖面 采自臨潼縣小金鄉街磚瓦窯東南10m處,位於丘陵平緩坡中部,坡度3°。母質為黃土。年均溫10℃,年降水量900mm,≥10℃積溫3500℃,無霜期219天。旱耕地。 A11層:0—33cm,濁澄色(乾,5YR6/3),粘壤土,碎塊狀結構,稍緊實,有小石片浸入體,根多,無石灰反應。 Bt1層:33—91cm,濁紅棕色(乾,5YR5/3),粉砂質粘土,稜柱狀結構,緊實,有棕色膠膜,根少,無石灰反應。 Bt2層:91一176cm,濁紅棕色(乾,5YR5/3),粉砂質粘土,棱塊狀結構,緊實,有膠膜,無石灰反應。 C層:176—210cm,濁橙色(千,5 YR6/4),粘壤土,塊狀結構, 緊實,無石灰反漁已巴, 4.生產性能綜述 該土種是秦嶺北坡和山前丘陵區的主要耕作土壤,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豆類等,一年一熟,畝產小麥100—150kg。土壤粘重,板結,播性差,土性涼,耕期短,發老苗,不發小苗。今後應積極平整土地,植樹造林, 護坡保水,防止沖刷,建設高標準的水平梯田,培肥土壤;分布區青草茂盛,可大搞樹葉、雜草漚肥,增加上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良土壤耕性,配施氮磷肥,提高土壤生產力。

主要性狀

質地均一,多為粉砂質粘土及粉砂質粘壤土。Bt層深厚,多在100cm左右,厚者可達200cm,大稜柱狀結構,有褐色膠膜,結構間垂直裂隙明顯,粘化值1.2左右。土壤 pH7.1—7.5,呈中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14—20me/100g土。

生產性能

該土種是秦嶺北坡和山前丘陵區的主要耕作土壤,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豆類等,一年一熟,畝產小麥100—150kg。土壤粘重,板結,播性差,土性涼,耕期短,發老苗,不發小苗。

分布地貌

秦嶺中低山或山前丘陵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