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散泥田

白散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湖北武漢、湖北孝感、湖北荊門、湖北宜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散泥田
  • 土種編號:30475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瀦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瀦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荒漠草原土
  • 母質:黃土狀物質
  • 剖面構型:Aa—Ap—W—C
  • 有效土體深度:1m以上
  • 面積(公頃):254933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沙洋農場黃土坡二中隊。位於低丘壟岡的沖 ,海拔45m。第四紀粘土。年均溫16.3℃,年降水1019mm,≥10℃積溫4933℃,無霜期255天。麥(油、肥)稻或麥(油、肥)稻稻輪作。 Aa層:0—16cm,淡灰色(濕,5Y7/1),砂質壤土,粒狀結構,較鬆散,較多根系,少量根銹條紋。 Ap層:16—27cm,灰色(濕,5Y4/1),砂質壤土,塊狀結構,較緊,較多根系,少量銹紋銹斑。 W層:27—71cm,淡黃色(濕,2.5Y7/4),砂質粘土,棱塊狀結構,緊實,少量根系,較多銹紋銹斑。 C層:71—100cm,濁黃棕色(濕,10YR5/4),砂質粘壤土,塊狀結構,緊實,有少量粒狀鐵錳結核。

主要性狀

該土種成土母質為黃土狀物質。剖面為Aa—Ap—W—C型,厚1m以上。在長期水耕和自然成土作用下,淋溶漂洗作用強烈,鐵錳和粘粒被大量淋失,使土壤顏色變淺呈灰白色,粉砂、細砂相對增多,質地變輕。有機、無機膠體被破壞和淋失,使土壤沉板性增強,土壤理化性狀變劣,肥力下降。土壤活性錳含量較低,平均為40ppm左右,僅為黃泥田的一半。土壤呈中性至微鹼性,pH6.2—7.3,上低下高;陽離子交換量上部低,在10me/100g土左右,下部高,在18me/100g土左右。Aa層呈灰白色,有少量根銹條紋,多為砂質壤土,鬆散。W層有較多的灰色膠膜、灰黃色鐵錳斑塊、黃棕色鐵錳結核。據農化樣分析結果統計(n=478):有機質含量2.14%,全氮0.115%,全磷0.014%,全鉀1.46%,速效磷6.4ppm,速效鉀96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土輕鬆散,適耕期長,耕性好,適種性廣,供肥迅速,肥勁猛,不擇肥,施肥易見效。耕作層淺,粉砂含量高,保蓄水肥能力差,當有機肥投入不足時,容易淀漿板結,旱作雨後易板結起殼而發生悶苗。改良利用上,①增施有機肥,每年每畝投優質有機肥不少於1500kg;②挑淤泥改土,加深耕層;③改善排灌設施,防止串流串灌。④增施磷鉀肥,分多次少量施用。

歸屬分布

白散泥田,屬瀦育水稻土亞類馬肝泥田土屬。廣泛分布於湖北省中部丘陵,即武漢、孝感、荊門、荊州、宜昌、襄樊、黃岡等地(市)。地形部位為黃土低丘的畈、河谷階地,海拔50—200m。面積382.4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