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草

馬耳草

馬耳草,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飯包草Commelina bengalensis L.[Commelina cavaleriei Lévl.]的全草。分布於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熱病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熱痢,熱淋,痔瘡,疔瘡癰腫,蛇蟲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耳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鴨跖草目
  • :鴨跖草科
  • :鴨跖草屬
  • :飯包草
  • 採收時間:夏、秋季收
  • 毒性:無毒
  • 儲藏:儲陰涼通風乾燥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竹葉菜、火柴頭、千日曬、大號日頭舅、大葉蘭花竹仔草、粉節草、大葉蘭花草、竹節花。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胃、膀胱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

熱病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熱痢,熱淋,痔瘡,疔瘡癰腫,蛇蟲咬傷。

相關配伍

1.治小便不通,淋瀝作痛:取(竹葉菜)30-60g。酌加水煎,可代茶常飲。(《福建民間草藥》)
2.治赤痢:鮮(飯包草)全草60-9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疔瘡腫毒,紅腫疼痛:取鮮的(竹葉菜)全草一握。以冷開水洗淨,和冬蜜搗勻敷貼,每日換2次。(《福建民間草藥》)
4.治蛇傷:鮮(竹葉菜),以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冷服,渣敷傷部。(《福建民間草藥》)
5.治痔瘡:飯包草適量。煎洗患處。(《河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飯包草: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橫生,莖上部直立,基部匍匐,多少被毛。葉互生,有柄;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形,長3-6.5cm,寬1.5-3.5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漸狹而成闊柄狀,全緣,邊緣有毛,兩面被短柔毛或疏長毛或近無毛;葉鞘近膜質,有數條脈紋;苞片漏斗狀,長約1.2cm,寬約1.6cm,與上部葉對生或1-3個聚生,無柄或具極短柄。聚傘花序數朵,幾不伸出苞片,花梗短;萼片3,膜質,其中2片基部常合生;花藍色,花瓣3,直徑約8mm;雄蕊6,能育雄蕊3,花絲絲狀,無毛;子房長圓形,具棱,長約1.5mm,花柱線形。蒴果橢圓形,膜質,長約5mm。種子5顆,腎形,黑褐色,表面有窩孔及皺紋。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溝內或林下陰濕處。分布於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河北中草藥》:“苦,寒。”
《福建藥物志》:“甘,寒。”
《河北中草藥》:“治發熱煩渴,熱痢,小便不利,痔瘡,疔瘡癰腫及蛇、蠍、毒蟲咬傷,瘧疾,心臟病,血吸蟲病。”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小便短赤澀痛,赤痢,疔瘡。”
《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濕,消腫解毒。主治喉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