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2年,馬科維茨在他的學術論文《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中,首次套用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數學概念,從數學上明確地定義了投資者偏好。第一次將邊際分析原理運用於資產組合的分析研究。這一研究成果主要用來幫助家庭和公司如何合理運用、組合其資金,以在風險一定時取得最大收益。
馬科維茨的學術活動基本上是專注於金融微觀分析領域。1959年其代表作《資產組合:有效的多樣化》的出版是其學術生涯的頂峰,以後他繼續進行他的研究工作,但基本上是對他五十年代證券組合選擇理論的完善,及一些技術、方法方面的工作,沒有重大的理論突破。1989年美國運籌學會、管理科學協會聯合授予馬科維茨、馮?諾伊曼運籌學理論獎,以表彰他們在證券組合選擇理論、稀疏矩陣技術、SIMSCRIPT程式語言等方面所作的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工作。 馬科維茨是享譽美國和國際金融經濟學界的大師,具備一定的管理才能,曾任美國金融學會主席、管理科學協會理事、計量學會委員和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個人理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哈里·馬科維茨由於創立了證券組合理論而成為金融經濟學領
域的先驅。
1952年,馬科維茨在《金融雜誌》上發表題為《資產組合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一文,該文堪稱現代金融理論史上的里程碑,標誌著現代組合投資理論的開端。該論文最早採用風險資產的期望收益率(均值)和用方差(或標準差)代表的風險來研究資產組合和選擇問題。
儘管投資管理人和經濟學家早就意識到了把收益和風險同時考慮的必要性,然而他們卻忽略了投資多樣化和 預期收益最大化之間的矛盾。馬科維茨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通過均值方差分析來確定最有效的證券組合,在某些限定的約定條件下確定並求解投資決策過程中資金在投資對象中的最優分配比例問題。
馬科維茨繼承傳統投資組合關於收益-風險權衡的原則,通過對證券收益率分布的分析,合理假設證券收益率服從常態分配,因而能夠以均值、方差這兩個數字特徵來定量描述單一證券的收益和風險。他進而考察投資組合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組合收益率的均值是成分證券收益率均值的簡單加權平均,但是組合收益率的方差卻不再是成分證券收益率方差的簡單加權平均。正是組合方差形式的巨大變化,使他發現了投資組合可以減小方差、分散風險的奧秘。馬科維茨在均值——方差分析框架下,推導出證券組合的上凸的有效邊界,也就是決策所需的機會集。有了有效邊界,結合效用分析中下凸的無差異曲線,即決策所需的偏好函式,最優組合就被確定在兩條曲線的切點處。
主要貢獻 金融學的“大爆炸”始於1952年,是年馬科維茨的論文“資產組合選擇”在《
金融雜誌 》上發表,這篇論文中,馬科維茨第一次給出了風險和收益的精確定義,通過把收益和風險定義為均值和方差,馬科維茨將強有力的數理統計方法引入了資產組合選擇的研究中。Markowitz的主要貢獻是,發展了一個概念明確的可操作的在不確定條件下選擇投資組合的理論――這個理論進一步演變成為現代金融投資理論的基礎。Markowitz的理論被譽為“華爾街的第一次革命”!
馬科維茨先生1927年在芝加哥出生。中學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馬科維茨選擇了經濟學。在芝加哥Markowitz成為考爾斯經濟委員會的一名學生會員。Markowitz 論文的方向是把數理方法套用於股票市場。)
1952年Markowitz 離開芝加哥大學後加入蘭德公司。1952年發表論文《投資組合選擇》。1959年出版《投資組合選擇:有效分散化》一書。在60年代初,Markowitz 返回蘭德公司開發程式語言,即SIMSCRIPT. 還有,1987年《在投資組合選擇和資本市場的均值-方差分析》;1991年《
投資組合理論 的基礎》
學術成果 1989年,Markowitz被美國運籌學學會和管理科學協會授予馮-諾依曼獎.獲獎原因是:在投資組合理論、稀疏矩陣計算以及模擬程式涉及語言(SIMSCRIPT)領域的一些工作。1990年Markowitz由於他1952年的論文《投資組合選擇》和1959年出版的《投資組合選擇:有效分散化》一書,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Markowitz的主要貢獻是,發展了一個概念明確的可操作的在不確定條件下選擇投資組合的理論-這個理論進一步演變成為現代金融投資理論的基礎。Markowitz表明,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選擇可以簡化為平衡兩個因素,即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及其方差。風險可以用方差來衡量,通過分散化可以降低風險。投資組合風險不僅依賴不同資產各自的方差,而且也依賴資產的協方差。這樣,關於大量的不同資產的投資組合選擇的複雜的多維問題,就被約束成為一個概念清晰的簡單的二次規劃問題。即均值-方差分析。並且 Markowitz 給出了最優投資組合問題的實際計算方法。Markowitz的理論被譽為“華爾街的第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