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禿塔兒(約1236年——約1304年),出生於蒙古族貴族家族,世襲軍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禿塔兒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日期:約1236年
- 逝世日期:約1304年
生平履歷,墓地,
生平履歷
其祖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立下戰功,封為千戶那顏,其父世襲軍職,曾參加過殘酷的蒙金戰爭。馬禿塔兒因系長子襲父職,擔負保衛京都和林的重任。公元1259年,蒙哥汗在合州病逝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汗位打了4年仗,馬禿塔兒為忽必烈立下赫赫戰功,深受忽必烈倚重,以宣威將軍右翊蒙古侍衛親軍千戶,保衛京都大都(今北京)的安全,去世後被追封為范陽郡侯。元朝建立後,以宣武將軍(四品)右翊侍衛親軍千戶,守衛大都(今北京),元始祖為其有功,贈職正三品招勇大將軍,僉書樞密院事,上輕車都尉。後離官南遷中原,定居河南荊山,卒於家,葬於荊山之上。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被追封為范陽軍侯(超品二級勳爵)。
馬禿塔兒的兩個弟弟西漢傑兒、宣帖木兒相繼在南陽任職,居住在今葉縣等地。馬禿塔兒年歲漸高時,為與弟弟們相聚,辭官南遷居住到葉縣沙河以北荊山下,雖為布衣百姓,但仍保留有蒙古貴族特權。元朝建立後,為加強統治,把全國人口分為四等,蒙古貴族高高在上,但馬禿塔兒與執政中原的其他蒙古人不同,他為人和藹,不事張揚,低調做事,同情弱者,與當地被嚴格控制的漢人保持密切關係,並因憂慮當地大旱而在荊山以南的河山上建廟祈雨,造福鄉民,流傳至今。去世後,按照元朝禮儀深葬於荊山上,由蒙古族武官武德將軍根據皇帝御旨,修建墓石、神道碑、翁仲、華表等一切天祿,由進士楊德民親書封爵。
墓地
馬禿塔兒墓是中原地區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蒙古族貴族墓葬。墓址在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北渡鎮荊山村北。墓前元代墓碑、華表及神道至今仍存,墓碑書法渾厚有力,河南省僅有,全國罕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與文物價值。作為中原蒙古族鼻祖,馬禿塔兒在元朝時期就頗具影響,以馬禿塔兒墓為核心的蒙古族風情園是集民族團結、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的人文旅遊項目,這在中原廣大地區獨樹一幟。
平頂山市湛河區北渡鎮荊山村馬姓蒙古族是元朝蒙古侍衛親軍千戶馬禿塔兒的後代,現有蒙古族1360人,是元末明初進入中原的蒙古族的後裔。
據家譜、碑文、地方志中記載,荊山村蒙古族的遠祖是元朝一位名叫馬禿塔兒的高官,故其後代以“馬”為姓。荊山村現保留有從元代至今的歷代墓碑40多通,述及其源流的主要有三通口馬禿塔兒墓碑正文曰:“大元故,宣武將軍、右詡蒙古侍衛親軍千戶、可贈昭勇大將軍、僉書樞密院事、上輕車都尉,追封范陽郡侯禿塔爾。至正己丑年仲冬季旬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