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炮台簡史,三級炮台,
炮台簡史
清光緒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馬當炮台又進行加固,民國元年(1912)10月29日,孫中山先生親臨馬當視察,親筆書寫“中流砥柱”四字,刻於磯頭岩石上,後於抗日戰爭,被日軍飛機炸毀。馬當炮台上的大炮要件,在軍閥混戰中,軍閥孫傳芳於民國15年(1926)敗退時,拆卸一空。僅存三座炮台磚石建築。27年炮台又再度加固,馬當失守後,遭日軍嚴重破壞,現僅存三座空炮台和磚石砌成的隧道掩體,三座炮台遺蹟尚可辨認。
三級炮台
一級炮台設馬當山最高頂。炮台面積200平方米。磚石砌成拱形防空洞一座,高3米,寬3.5米,深30米,洞頂砌成五成,封土1.5米厚。洞口南北相通,北洞口有100平方米炮台一個。
二級炮台位於一、三級之間的山腰上。是個由亂石壘成的高2米,直徑4米的圓形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