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福(清末山西省清徐縣義和團首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生福(1882—1945),奶名禿只,人稱三王爺。山西省清徐縣大北村人。

馬生福本姓張,父親因子女多,無力撫養,生福小時即被送本村馬明兒為嗣子。馬家也是貧寒之家。

光緒十八年(1892),禿只十歲時,養父去世,他靠給人家打短工餬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生福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清徐縣
  • 出生日期:1882
  • 逝世日期:1945
義和團經歷,逃亡經歷,

義和團經歷

光緒二十六年,馬禿只十八歲時就給梁泉道(今六合村)一戶天主教民韓姓地主家扛長工。此時,山西榆次縣有人設壇布道,念咒練拳。到四五月間,壇設遍地,並派人四出串聯。人稱大師兄的姜晉華(榆次人)、太原縣小店鎮工匠號稱“周倉”者(清源籍人)等義和團首領,都派人到清源大北村設壇授拳。就在這時,馬禿只積極參加了義和團,他白天在梁泉道扛活,夜晚回大北村練拳習棒。他學拳認真盡力,又熟悉梁泉道天主教堂情況,不久就被推選為當地首領。後因梁泉道多次發生教民殺死人事件,激怒了全縣拳民,馬禿只開始參與攻打教堂活動。他英勇善戰,遂被推選為大首領,人稱“三王爺”,他與清源留村(今南營留)人號稱“萬長”的牛根錄,統領清源各村數千拳民攻打教堂多次,並配合攻打徐溝黑城、祁縣太原縣的教堂。這年農曆六月十七日(公曆7月13日),三王爺馬禿只率清源拳民千餘,赴太原縣南城角村義和團集聚處與“三教師”會師。隊伍由清源出發,器械如林,浩浩蕩蕩開路,左右紅旗兩桿:一書“替天行道”,一書“扶清滅洋”,一桿大纛高挑中央,上書“王”字。拳民皆頭罩紅巾,腰纏紅帶,浩浩蕩蕩,秩序井然,實為一次反帝大遊行。這次行動為世人所矚目,三王爺名聲傳出縣外。 七月初一(公曆8月25曰),他率清源義和團聯合太原縣榆次、太谷、祁縣、文水縣的義和團,圍攻清源梁泉道教堂。山西巡撫毓賢、太原知府許函度,派兵協助。因梁泉道教堂內處處設伏,洋槍洋炮密布周圍,又有洞兒溝教眾在外圍策應,六縣拳民奮勇作戰,但缺乏統一指揮,七八天未能攻下。緊急關頭清政府一改故轍,西太后下諭剿滅義和團,仇恨義和團的徐溝知縣密昌墀派兵鎮壓義和團,拳民抵敵不住各自外逃,圍攻梁泉道教堂以失敗告終。馬禿只先避親友家,暗中聯絡失散拳民,伺機東山再起。

逃亡經歷

光緒二十七年(1901)春節過後,清政府革職殺掉支持義和團的山西巡撫毓賢。派崇洋媚外、堅持鎮壓義和團的岑春暄任山西巡撫。三月,岑春暄一到任,首先下令搜捕、鎮壓義和團拳民,馬禿只復仇無望,只好揮淚逃往他鄉。先到塞外張家口,清政府四處搜查,難待下去。後逃往蒙古、東北等地,改名換姓,做小本生意,苦渡時光。中間派人回鄉打探,均無再興之望。
民國34年(1945)日軍投降後,馬禿只隨蘇軍出境到西伯利亞,不久含恨病死異國他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