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海(著名中醫)

馬玉海(著名中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中醫馬玉海個人履歷

馬玉海:男,漢族,河北寬城人,著名中醫;國家執業中醫師,石柱子村衛生所所長。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鄉村赤腳醫生,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

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簡介

馬玉海,回族,1931年1月生,甘肅康樂人。1953年3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50年12月參加工作,高中。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十三屆八中全會遞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玉海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寬城
  • 職業:著名中醫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個人履歷,詩歌作品,媒體報導,迎接國醫節 傳承中醫情,

個人履歷

姓名:馬玉海性別:男
馬玉海
民族:漢
籍貫:河北寬城
職業:著名中醫;國家執業中醫師
石柱子村衛生所 所長
所獲榮譽:優秀共產黨員
優秀鄉村赤腳醫生
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
2012年入圍央視“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2013年入圍河北省首屆“尋找我身邊的健康天使”
2016年度被評為“最美寬城人”
曾經任職:石柱子村黨支部書記
孟子嶺鄉衛生院院長
業餘愛好:書法,詩歌
報導媒體:承德電視台;寬城電視台;河北日報;燕趙都市報

詩歌作品

醫德醫話一首
天下疾民皆為患
馬玉海
小病為災大則難
輕者易愈重危篤
四處奔波花錢貫
如投高醫節銀兩
粗淺庸醫病遲延
醫精氣和藥進暢
孟浪酬塞病家嘆
予問諸君何為貴
醫患一家徳以盼
立志騰飛
立志成才覽群書
志向學海苦作舟
騰飛尚需在努力
飛翔浩宇永不休
鯤鵬之志
鯤鵬展翅八萬里
鵬飛振翅奔天涯
之志前程紅似錦
志向九霄永飛翔
清涼透徹的水
源泉流水水潺潺
點點滴滴聚波瀾
灌平壕溝入大海
萬物生機情綿綿
瀑雨混流霎時潤
雨過天晴又涸乾
以德為本本如水
源源不斷靠湧泉
好人一生平安
好人一生得平安
人世之間路途寬
一生為人做好事
生財有道有財源
平安二字家幸福
安然富貴樂百年
立志騰飛
立志報國膽氣豪
志存高遠不屈撓
騰飛尚需再努力
飛翔浩宇任逍遙

媒體報導

優秀的共產黨員平凡的鄉村醫生
編者按:在承德市寬城縣孟子嶺鄉石柱子村有一位平凡的老中醫,數年如一日奔波奔走於附近各個鄉村之間,風雨無阻,為鄉里鄉親解除病痛。同時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名黨養大的孤兒,他在村里高度重視教育,用實際行動闡釋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求回報的高尚品質。他幼年時唯讀過五年國小,通過不斷學習,獲得的最高學歷是函授中醫大專,最高學歷是89年獲得的函授中醫大專,但他曾經任過三年村支部書記,五年鄉衛生院負責人。他一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都在回報黨和社會。他——馬玉海就是這樣一個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鄉村醫生。他—馬玉海就是這樣一個堅守在鄉村醫生的平凡工作崗位上,但卻用行動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共產黨員。
馬玉海,一個從小失去父母的苦孩子,三歲喪母,九歲喪父,靠共產黨和鄉親的撫養長大。他對曾幫助過他的父老鄉親心懷感激,對黨和人民更是充滿著無限的熱愛。是黨的政策讓他能夠接受到教育,成為孤兒的他,上學沒花過一分學費,十三歲上學,十八歲畢業於石柱子國小。1970年被大隊推薦去新店子參加五七中學醫訓班,學習醫學基礎知識。1974 年年僅22歲的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是全縣年齡倒數第二的小書記。但文化太低沒有工作方法,沒能力,工作起來壓力太大,他由於文化水平低而不能很好的開展工作,這讓他明白光有報答黨和人民的一腔熱血是不夠的,而是要具有相對專業的知識,並將它們用在實際的工作中,於是他向公社書記提出辭職。公社書記根據他的實際情況,提拔改成安排或分配他到衛生院任負責人,同時並擔任三個單位(糧站、學校、衛生院)的黨小組組長,管理負責發展新黨員的任務工作。五年後由於政策原因及鄉親們的要求,他又回到了那片養育他的土地,擔任起鄉村醫生,40年如一日,他堅持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
埋頭苦學 投身杏林
參加“五七”中學醫訓班期間,由於文化水平低,再加上文革期間不重視文化,以“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為主,學習技術為輔”,當時學習是很吃力的,當時的學習很不正規,但他深知自己來到醫訓班的目的是學好知識回報鄉里,總是抓緊時間刻苦學習。因為當時的情形形勢,三年的醫訓班結束後,沒有畢業考試而結業回家,當起赤腳醫生。三年的學習在實際中不足為用,出於對中醫神秘感的好奇,他開始了孜孜不倦的自學。有時間就抓緊背誦學習中醫學的基礎知識,有時夜間學到十一點左右,一覺醒來回憶學過的知識,忘記的點起煤油燈再背,經常是在一盞油燈下學習到深夜,有時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睡著了,醒來後的他繼續在油燈下學習著。一本厚厚的《中醫內科學》上的每一名詞、證型、方藥他都記得一清二楚。他把記住的學習到的中醫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並去用心體會,去摸索,去向其他的有經驗的學習討教。在行醫的過程中他抓緊時間自學《中醫脈學》《中藥學》《方劑學》等。行醫將近40年,雖為鄉村醫生,但他從來沒有懈怠過,對待每一個病人他都特別認真,看接診過的每一位病人的病例都保存完好,一有時間就拿出來仔細研究,直到現在他還特別勤奮,大年初一還要看病歷。
身為一名鄉村醫生,他處處為患者著想,農村交通閉塞,掙錢大多靠農業,家庭收入大多來自農活或家庭經濟來源只是種田。他深知鄉親們生活都不容易,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看病都是第一位無論對待誰,都把看病放在第一位。自己衛生所賣的藥價格放到最低,不收出診費、注射費、處方費,讓老百姓感到實惠,總之一切為了鄉親。有的鄉親來看病,沒有帶足夠的錢,他總是先給看病拿藥,數十年下來,他不知墊付了多少醫藥費。他有自己的原則“為了治病不能讓老百姓亂花錢,為了省錢不能讓患者耽誤病情。”時刻把握自己的醫風醫德,真真正正為老百姓做事情實事。早去一分鐘就可能給患者早減輕一份痛苦,早去一分鐘就可能挽救一條生命。抱著這樣的信念,無論是颳風下雨,無論是黑夜白天白天黑夜,只要一個電話,馬玉海都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患者家中。每天騎一機車出診,翻山越嶺大約70里地,回到家還有患者在等待,有時一天只能吃一頓飯。他對待患者始終都是總是那么和藹可親,因為在農村,只有病人相信你了才會讓你看病,氛圍融洽了,才能更好了解病情。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有平平凡凡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感動故事,不知道多少家庭得到過他的幫助,更不知道多少病人記住了這位馬先生。
鄉村醫生馬玉海的醫生工作是沒有節假日的。不知多少個大年三十,有患者打來電話,他馬上出診,不能按時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馬玉海的醫德和醫術廣為流傳,附近好多鄉的患者都曾來看病。。寬城鎮三異井村村民劉文忠的母親去年因患甲亢,服用馬玉海的藥後好轉,今年不舒服了,就直接過來找馬醫生看病了。劉文忠感激的說:“馬大夫不以盈利為目的,實實在在為病人著想,這樣優秀的大夫太少了。他看病特別認真,我們特別相信他。”曾經一位被他治好的60多歲外鄉大媽,專程坐車來感謝,雖然沒有貴重的禮品,但老人的行動更加堅定了馬玉海做個好醫生的信念。作為一個鄉村醫生,他除了努力學習醫術,他還注重自己修養的提高,通過刻苦學習,他寫得一手好毛筆字,還能自己作詩,在他簡單卻溫馨的診所牆壁上貼著自己寫的醫話一則:“心懷濟世嗜好岐黃,初步杏林醫海蒼茫,春秋斡運寒來暑往,天賦之職救死扶傷”提醒監督自己,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感悟,也是對自己的鞭策。他向我們闡明了,無論在哪,醫生救死扶傷的職責是不變的,做醫生就要像有源泉的水一樣,滋養萬物,造福人類。
立志勸學重視教育
擔任村支書時,寫資料、文章力不從心,他深刻感觸到“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名言,同時明白了報答黨和人民光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在衛生所擔任黨小組期間,有一叫丁起的南開大學畢業生,他交的簡歷和在黨支部大會上所做的發言,讓馬玉海感覺到文化的深淺、知識的淵博是無盡的,讓馬玉海感覺對知識和文化的學習是沒有盡頭的。與領導和大學生相比自己是那么淺顯無知,對他們的才華和見識羨慕不已。暗下決心,不僅自己要繼續好好學習文化,將來子女一定要上大學、有知識。
1983年他以長輩的身份組織全村莊的國中及國小五年級以上的學生召開座談會,向他們講述沒有文化的苦處和經歷,講述自己因沒有文化而在工作中遇到很大困難的切身體會,勸勉他們把握時機,記住“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格言。教育他們不要等年華流逝,才後悔莫及;告誡他們要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遠大理想,不要坐井觀天,鼠目寸光;講述姜子牙七十餘歲掛帥的故事,告訴他們只有知識在於時機成熟就有用武之。有的學生讀書,半途而廢,家長來找幫忙,我他就毫不推辭的去勸勸誡,告訴他們上學如何如何的好,不光對於個人前途有很大推動作用,還能報效國家。有前途,用“人小有才國家用,大漢空長做什麼”等說服語言進行教育。他們村老一輩有人說老馬家永遠出不了人才,他就向學生們講科學,在百分百努力發奮學習的情況下,一定能考上大學,闖出馬家莊,走向社會。並自己掏錢設定獎學金制度(30年前):考上中專,獎勵10元,大專20元,本科30元,另外均有紀念筆記本一個。每個筆記本上都寫上鼓勵的話,又有一次他這樣寫道:“立志鵬飛,立志報國膽氣豪,志存高遠不屈撓,騰飛尚需再努力,飛翔浩宇任逍遙。”以此鼓勵他們上大學後要聞雞起舞,子夜方眠,集思廣益覽群書。在他的激發下,近十幾年他們莊裡出現本科生三名,大專生七名,中專生一名。有一名大學生來信說道:“馬家不出人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他特別重視教育,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他感覺大學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將來的日子更艱難,更曲折,更困苦太悲觀了吧,可以改成將來的日子會有更多的挑戰,而更因如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他經常在假期和返鄉的大學生交流,探討科技與人才,他說:“科學進步很快,國家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很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想要報國,必有報國之才,否則就是空談。”他把走向大學比喻一個夢,好夢者在學校里學習進步成績突出,走向社會後又有一份好工作,發揮了大學的專長,夢想成真。可是,噩夢著者,上大學方向不明,認為考上大學就有鐵飯碗。學習不努力,貪吃貪睡,家長以為在校學習,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其結果孩子在學校不上學,上網咖,甚至最後將被學校開除門外。還有的大學生不好好學習,畢業後腹中無知,手中無技,肌腱心懶之身,既不能報效祖國也不能養家餬口。甚者流落街頭,久而久之,走向邪路,走向犯罪。他的想法代表了家長們的期望,孩子在學校踏實學習,在大學這光明之路上為自己的夢想努力。
優秀黨員無私奉獻
三十多年來,他多次被評為鄉、村級“優秀共產員”,時時刻刻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艱苦的生活環境培養了他勤奮吃苦的精神,黨和人民的養育讓他擁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因為天天都有病人找他,衛生所離不開人,鄉親們有事他都儘自己所能要送去東西。誰家蓋房子、娶媳婦、孩子上學等,只要聽說有困難,不管是住在哪裡,他都要親自去幫助。“我就想默默無聞的為鄉里人做點事,共產黨和鄉親養育了我,我做的這點事對黨對人民的貢獻是微不足道的。”他就是這樣不停的幫助別人,從來沒有想過回報。 2003年他出車禍,大腿骨折,自己不能下床,聽到村里要修路,家裡也不富裕的他帶頭捐款。本報記者走訪市人大代表孫玉蓮時,她說:“在農村,做一名好的醫生難度很大,但是馬玉海做到了。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做的確實與眾不同,起到了帶頭作用。希望村里培養更多的人才,自己家的條件不太好,但一直堅持資助大學生。”
他有著大山博大寬容的胸懷,為人善良真誠。自己做過的好事,他認為是自己的職責。做人,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高素質的人。正如劉備所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他認為不管走到哪裡,都要有一種辛勤勞動、助人為樂的思想,時刻準備幫助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生活才能夠充實。(趙莉 馬振儒)

迎接國醫節 傳承中醫情

為迎接國醫節的到來,弘揚傳統中醫文化,進一步加強團員的思想和作風建設,激勵同學們認真學習中醫精髓,承德醫學院中醫系2008級中西醫臨床第二團支部於3月19日下午在教學樓108室舉行了以“迎接國醫節傳承中醫情”為主題的團日活動。來自山村的中醫馬玉海和承德醫學院的師生一起參加了活動。
馬玉海,生於1953年11月3日,從小失去父母,依靠共產黨和鄉里鄉親的撫養長大。十三歲上學,十八歲畢業於石柱子國小,上學沒花過一分學費。1970年被大隊推薦去新店子參加五七中學醫訓班,學習赤腳醫生。1974 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村支部書記,由於年齡小文化低工作起來壓力太大,他明白光有報答人民和黨的一腔熱血是不夠的,於是他向公社書記提出辭職。公社書記根據他的實際情況,提拔他到衛生院任負責人,同時擔任三個單位(糧站、學校、衛生院)的黨小組長,管理髮展新黨員的任務。五年後由於政策下放,回家又擔任起鄉村醫生,一直到今天他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2009年獲得衛生部頒發的國家職業中醫師證書。三十年多年每次村里評選開黨員會評優秀黨員時都被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寬城縣電視台曾對其事跡進行報導“一位好醫生”。
馬大夫曾於2009年5月22日,受承德醫學院學生處的邀請,為同學們做了以“勵志勸學,我的生活體會”為主體的報告。
此次活動,馬大夫講述自己如何喜歡上中醫、學習中醫的親身經歷,向同學闡釋了中醫的魅力之所在。作為一名農村基層的老中醫,他從“中醫是我國幾千年的寶貴遺產”“中醫理論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人生的路是一個選擇”“中醫現存的幾個問題”“中醫的發展前程”“醫德醫風”等方面向大家闡釋了中醫的內涵,中醫學習,講究“修生、修心、修德”。獨特角度的闡釋,理論聯繫臨床實際的講述,讓同學在趣味中學到知識,感受中醫的奧妙與神奇,體會中醫的博大精深。講座期間穿插講解臨床實踐知識,馬大夫在基層對疾病精確的診斷,樸實的話語,病症精確的定位,不時的傳來同學的陣陣掌聲。
活動接近尾聲,學生處於多珠處長作了總結髮言,對馬先生的到來表示感謝,希望各位同學在這次活動中有所得,有所獲。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由於同學的強烈要求,3月19日晚7:00——10:00,馬大夫又與該支部同學及其他班級慕名而來的同學在教學樓403室召開茶話會,大家零距離的交流。交流中融洽自然,中醫讓年齡懸殊的兩代人,中醫讓彼此之間消除了距離。通過交流活動,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堅定同學們努力學好中醫文化的決心,增強同學們的責任感,使大學生在學習上刻苦勤奮,在工作中勇挑重擔,為將民族中醫事業發揚光大貢獻自己的力量。(趙莉 馬振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