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營西瓜
- 產地名稱:河北省張家口市
- 品質特點:果皮薄脆,瓜瓤脆沙、甘甜多汁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90號
- 批准時間:2020年4月30日
產品特點,外在特徵,內在指標,產地環境,地質情況,氣候情況,水文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特徵
馬營西瓜屬中果型,果實圓形或高圓形;單瓜重5~12千克,果皮薄脆,厚度不超過0.8厘米,皮色為綠底上覆深綠色條帶;瓤色粉紅色至桃紅色,色澤鮮艷;瓜瓤脆沙、甘甜多汁,瓜瓤甜度均勻,纖維含量少,口感好,風味佳。
內在指標
產地環境
地質情況
馬營西瓜種植區域的土壤呈鹼性,為褐土,質地偏砂,土壤分三層,耕作層為褐土,下為礫石層,三色土層結構適宜西瓜整個生長期需求,土壤養分含量高,富含鐵5.2毫克/千克、錳6.7毫克/千克、鋅1.27毫克/千克等多種微量元素。該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使馬營西瓜皮薄、脆沙、汁甜。
氣候情況
馬營西瓜種植區域平均海拔1124米,年平均氣溫為3.8℃,年平均降水443毫米,無霜期86~125天。該地區屬東亞大陸季風氣候,中溫帶半乾旱區,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光照充足,種植期平均每天日照時數8.2小時,晝夜溫差大(18~20℃)。
水文情況
赤城縣屬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縣境內黑、白、紅三條河流貫穿全境並匯入密雲水庫。縣域內水質優良,自然降水達到國際二級飲用水標準,空氣潔淨。
歷史淵源
1999年,赤城縣通過農業結構調整,首次在旱坡地上種植包括馬營西瓜在內的蔬菜瓜果。利用已建水窖灌溉,實現地膜西瓜平均畝產3000千克。
2019年,赤城縣農業農村局在"推進赤城縣品牌農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部署中,將馬營西瓜等列入品牌蔬菜瓜果推進種植項目。
2020年,赤城縣馬營鄉種植馬營西瓜被列為國務院社會扶貧網發布的扶貧產品之一。
生產情況
2019年,馬營西瓜的保護區域面積為21173公頃,生產規模400公頃,年產量21000噸。
產品榮譽
202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馬營西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馬營西瓜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20-01-2786
- 特定生產方式
馬營西瓜種植品種以“早佳8424”為主,採用露地與保護地相結合的種植方式,設施以大中棚為宜。
1、合理選地
西瓜種植忌重茬連作,同時不能與葫蘆科作物連作,以防枯萎病等病害發生。西瓜適宜乾熱氣候,耐旱力強,喜歡偏酸性土壤,pH值為5.5~6.8最為適宜,不耐鹽鹼,土壤含鹽量高於0.2%即不能正常生長。宜選質地疏鬆、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及地勢高、土質乾燥、向陽背風的地塊種植。
2、整地施肥
2.1、整地:秋耕深翻地40厘米左右,只耕不耙,晾曬土地,利於風化土壤,達到自然殺菌滅蟲的效果。早春乘墒整細耙平。
2.2、施肥:西瓜生育期短,產量高,需肥量較大,在前期必須施足基肥,為西瓜整個生育期提供基本的生長養分,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可適量添加微量元素肥料,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而定。整地前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千克,硝酸鉀型複合肥30千克,撒施於地表,旋耕在20厘米以上的表層土中。若連續種植,根據土壤肥力,需連年增加施肥量,再添加微量元素肥料。
3、大棚搭建及布置滴灌帶
3.1、大棚搭建:大棚用鋼骨架搭建,兩根鋼骨架嵌套相接支撐,底部熱融出一段約30厘米的倒鉤,插入土壤中鉤住土塊,增強抗風性。大棚覆膜後兩邊用土壓實,兩根棚筋之間加壓膜繩,第二根鋼骨架開始加壓膜條,預防大風颳破颳起棚膜。大棚為南北走向,利於6~8月份高溫季節開棚口通風散熱。
3.2、鋪設滴灌帶:按株行距鋪設滴灌帶,待滴灌帶鋪好後試水,確保滴灌帶無滲水漏水現象。此次試水過程即為土壤澆足底水,便於後期瓜苗的移栽定植。
3.3、覆地膜:地膜一般採用黑膜,棚內地面全膜覆蓋,用於提高地溫,保溫同時可防止雜草。
4、育苗及移栽定植
4.1、育苗:採用穴盤或育苗缽進行育苗,基質配比為草炭:蛭石:珍珠岩=4:4:2,育苗基質加水浸透,放入穴盤或育苗缽內,將種子放入基質內,表面覆蓋薄層浮土。將穴盤或育苗缽放於大棚中,將棚密閉,保證育苗棚內白天溫度28~32℃,夜間溫度達到16~32℃以上。3~4天出芽後,適當開棚口散熱。第一片真葉展開前略降低溫度,視苗床情況澆水,一般每2~3天澆一次水。追肥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採用0.3%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噴施。定植前7天放風煉苗,提高成活率。一般成長到4~5片真葉即可定植。
4.2、移栽定植:5月初選擇晴好天氣,保證土壤10厘米地溫達到13℃以上,最低氣溫10℃時方能定植,防止低溫病害發生。根據大棚結構採用大小行定植,陰天或晴天下午定植,坐水穩苗,錯位定植,定植深度以子葉露出地面1厘米為宜。每畝定植600株左右。栽後用土把穴封嚴,隨後密閉棚,壓緊棚膜,促進棚內溫度上升,苗期保持棚溫穩定在30℃左右。期間要檢查成活情況,發現死苗及時補苗。
5、田間管理
5.1、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溫濕度:瓜苗定植後,結合放風、遮蔭等措施,調控田間溫度。緩苗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夜間溫度18~20℃。生長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6~32℃,夜間溫度15~20℃。在膨瓜期和成熟期,晝溫控制在26~35℃,夜溫控制在15~18℃。高晝溫和日夜溫差過大會導致果實肉質變劣,品質下降。結合放風、灌溉等措施,調控田間濕度,緩苗期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緩苗後及生長中後期,應保持相對濕度在60%~70%為宜。
為減少病蟲的發生,大棚內地面、植株表面和大棚空間應保持乾燥;在抗旱後、打藥後、陰雨天、棚內霧氣大時、濕度較高時設法通風降濕。光照調節:西瓜種植對光照強度要求較高。應注意保持棚膜潔淨,儘量使用透光性好的薄膜。在西瓜生長期應始終保持棚頂部和兩側面光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棚內部,並嚴格整枝,及時打杈和打頂。
5.2、肥水管理:大棚栽培西瓜除在抽蔓期澆水和果實膨大期結合追肥進行澆水外,一般均不需澆水和施肥。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追施膨瓜肥1~2次,每畝用複合肥10~15千克,有利於提高西瓜品質,瓜成熟前需進行控水。
5.3、植株調整:採用兩蔓整枝法,保留主蔓和一條健壯子蔓,便於養分均衡分配。可先引向瓜蔓向棚邊方向蔓延,觸棚後向回引導。瓜蔓長至50~60厘米時進行理蔓,使莖葉分布均勻。
5.4、人工授粉:為提高單個瓜重量,保證瓜形端正,選留第3或第4朵雌花上坐瓜,一般在16~17片真葉間為第3朵雌花,開花當天進行人工對花授粉,授粉應在晴朗天氣上午8:00~10:00時進行,主蔓授一朵,子蔓授一朵,使主蔓和子蔓各坐1個瓜。待瓜長到拳頭大小時可進行選瓜,保留紋路清晰、瓜形好的幼瓜,及時疏果,疏去畸形瓜、病瓜。瓜選好後,保留瓜前6~7片功能葉,打頂。
6、病蟲害防治
6.1、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原則。
6.2、藥劑防治:生長期主要病害枯萎病、白粉病。藥劑使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標準《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3)。
7、收穫產品
西瓜品質與果實成熟度密切相關,從定植到成熟一般需要75天左右。從聲音上辨別,以手托瓜,拍打發出較渾濁的聲音為成熟瓜,聲音清脆為生瓜;從形態上辨別,成熟西瓜留瓜節附近的幾節卷鬚變黃或枯萎,瓜皮變亮、變硬,底色和花紋對比明顯,紋路清晰,呈現出老化狀,瓜的花痕處和蒂部向內明顯凹陷,瓜梗扭曲老化,基部的茸毛脫淨。就地供應時,一般採收九成熟瓜,西瓜皮薄怕壓,不耐運輸,最好外套泡沫網袋並裝箱銷售。
- 質量安全規定
馬營西瓜產品質量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標準NY/T427-2016《綠色食品 西甜瓜》的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 標誌使用規定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赤城縣無公害農產品管理站”申請使用馬營西瓜地理標誌:
一是生產經營的馬營西瓜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二是已取得登記馬營西瓜相關的生產經營的資質;
三是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四是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馬營西瓜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2、馬營西瓜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一是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馬營西瓜地理標誌;
二是可以使用登記的馬營西瓜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馬營西瓜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是自覺接受赤城縣無公害農產品管理站的監督檢查;
二是保證地理標誌馬營西瓜的品質和信譽;正確規範使用馬營西瓜地理標誌。
4、馬營西瓜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的馬營西瓜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馬營西瓜地理標誌和使用證書。
- 標誌一般規定
馬營西瓜專用標誌應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標註制度。
專用標誌的使用具體依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執行。
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