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理論脫節,主要內容,概述,在企業家對市場均衡狀況的改變方面,在企業家獲得利潤的方式及利潤的性質方面,在企業家是否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方面,風險負擔與管理許可權,與馬歇爾企業家理論的區別,企業形象,
實質
馬歇爾從考察生產費用中的“組織”因素進而探討企業家的職能,似乎有其邏輯聯繫,然而,問題在於,具有這些職能的企業家,在均衡理論體系中, 在經濟成長中,具有什麼地位和作用?在馬歇爾的理論模式里,廠商是在既定的生產函式下,依照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計算出利潤最大化的產量,然後以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的切點作為坐標來完成既定產量的最佳要素組合。在這種情況下,是不需要企業家,或者說,不需要企業家的能動作用的。按照均衡理論,參與生產的主體,只能以過去制度化的經驗為基礎,進行簡單再生產。如果承認經濟的發展,就只能歸結為經濟領域之外的因素,如人口增加、土地資源開發、技術進步等,屬於經濟內部的因素就只有積累一項。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也不存在企業家在經濟成長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論脫節
可以看出在馬歇爾理論體系中,企業家理論和均衡理論的脫節,一方面,是由於他對企業家的界定過於寬泛,沒能把握住現代企業中作為職能企業家的特定作用;另一方面,是從靜止的觀點考察均衡過程,堵塞了探討經濟成長的人的因素。所以,在馬歇爾的著作中,雖然認識到經濟過程相互聯繫的客觀性,卻排斥了企業家個人的能動作用。馬歇爾理論上的這兩大缺陷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企業家理論和均衡理論的脫節,最早是由熊彼特加以解決的。
主要內容
概述
在馬歇爾時代,歐洲市場經濟體制已有高度發展,企業家地位和多方面作用充分顯現出來,使馬歇爾能從多視角去考察和界定企業家。
在企業家對市場均衡狀況的改變方面
馬歇爾認為企業家對資源的重新配置是在修正市場的非均衡狀態。馬歇爾把生產活動看作是根據需求去恰當地調整供給的過程,且市場也是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均衡狀態是市場的普遍現象。市場均衡過程不能自動地實現,而是要通過企業家之間在選擇生產要素及高效率生產方法的競爭中來實現。企業家將企業家才能用於對其它物質要素所進行的配置和組合只是在延續和維持其原有的均衡狀態作為內生變數,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才能能夠修正市場的非均衡狀態,解決由於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市場非均衡問題。
非均衡狀態是市場的普遍狀態,企業家的職能就是恢復均衡狀態。由於市場信號的不完全及人的有限理性,使市場經常處於一種不均衡狀態。為了獲得利潤,企業家對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和配置,客觀上使市場重新恢復到均衡狀態。
在企業家獲得利潤的方式及利潤的性質方面
馬歇爾認為利潤是企業組織整體克服風險的報酬,企業家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利潤是一種“準地租”,具有組織性、連續性和永久性。馬歇爾把引進技術革新作為連續性過程加以闡述,他認為企業家利潤不是暫時的,而是永久的。利潤不是企業家個人偶然的“新組合”,而是來自於企業組織的力量,但他強調企業家在提高企業組織效率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企業活動中.隨著資本固定化而出現了風險,企業家之所以能將其變成獲利的機會,是因為整個企業組織的努力經營克服了這種風險因素。
馬歇爾強調企業家要積極主動地承擔風險,但他不贊成將利潤看成是企業家對承擔風險的報酬。把利潤看成是對企業家承擔風險的補償,容易使人把承擔風險職能從企業家的經營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並將其同企業家的監督職能相混同。最先引進新技術的人,遭遇風險的可能性最大。常常難以獲得報酬。如果將企業家分為兩類,勇於創新的人和因循守舊的人,一般來說,後一種人常常能直接得到優厚的報酬,而前一種人卻並非如此。在資本固定化條件下,擁有某種具體生產設備的人,如果有了有利的市場,便能像有肥沃土地的地主獲得高額地租那樣獲取高額利潤,馬歇爾將其稱為“準地租”,熟練或複雜勞動及技術也具有“準地租”性質。企業家所獲得的大部分利潤都具有“準地租”性質,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企業,投資規模大,回收時間長,利潤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劇烈變動。這種情況下,利潤並不完全反映企業家努力經營的成果。但從長期看,這種“準地租”會由於長期價格的制定而消失,但它不能從企業家個人的努力經營所獲得的成果(經營的純收入)中消失,這項準地租中包括整個企業組織的貢獻;因此,“準地租”具有永久性。
在企業家是否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方面
馬歇爾認為企業家的重要作用就是承擔由資本固定化所帶來的風險,風險負擔與企業組織中的管理許可權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風險負擔與管理許可權
馬歇爾還認識到,風險負擔與管理許可權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當製造商不能承擔銷售上的風險,將風險轉嫁給商業企業時,就必須按一定價格把產品賣給對方,並同時轉讓商品的銷售權。商業企業對庫存的重要部分負有責任,在商品轉到消費者手中之前都要承擔風險。如果建築業企業家想避免經營上的風險,只能通過轉包契約來實現,即把特定的職務許可權和風險負擔一起轉給專門的管理人或中間人。同時,承包商與委託人之間仍然存在著風險負擔和管理許可權的反向轉移問題。隨著企業組織的發展,風險負擔和管理許可權並沒有完全分離,只是趨向於複雜化,股東並不是完全沒有管理許可權。出資者必然是風險的承擔著,他甚至認為股東也是企業家。對於出資者來說,他們所承擔的主要風險在於事業開始時用來維持最低限度需要的物資及設備。
與馬歇爾企業家理論的區別
熊彼特企業家理論與馬歇爾企業家理論之間的重大分歧根源於這兩種理論依賴於不同的假定。馬歇爾假定市場經常處於不均衡狀態,企業家的作用是修正不均衡狀態,使之達到均衡狀態,這也是馬歇爾企業家理論的精髓。馬歇爾從不斷出現的不均衡狀態之中發現了企業發展的可能性,企業組織在企業家的帶領下,通過克服風險和不確定性而獲取利潤的過程,同時也是市場實現均衡狀態的過程。馬歇爾的不均衡觀點的表現是他將利潤看成是“準地租”和“複合性準地租”。“準地租”是不均衡理論中的典型範疇,“複合性準地租”還體現了組織所特有的整體協同效益。
熊彼特則假定市場經常處於均衡狀態,企業家的創新行為只是偶然地、間斷地打破了市場的均衡狀態,這一過程也是企業獲取利潤的過程。當企業家的創新行為被同行所模仿時,利潤就消失了,市場又恢復了均衡狀態。熊彼特認為市場能夠自動地實現均衡,這種自動的均衡化是完美無缺的,不均衡狀態的短暫性與偶然性決定了企業利潤的短暫性與偶然性。以均衡假定為基礎。熊彼特刻畫了一個超越於市場結構之外,同時也超越於企業組織結構之外而存在的企業家形象,是企業家能動的、偶然的創新行為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飛躍式的發展”。
企業形象
熊彼特與馬歇爾以不同的風格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企業家形象。人們對熊彼特所塑造的企業家形象非常熟悉,尤其是他所描述的企業家精神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馬歇爾則以穩健的風格塑造了溫和的企業家形象,他把企業家機能納入市場結構的同時,又把它融合於整個企業組織機能之中。這種論述風格常常使人忽略了馬歇爾企業家理論的獨特性、深刻性和系統性。凱恩斯認為馬歇爾的企業家理論中有粗心的讀者注意不到的、非同小可的觀點。馬歇爾採用實證分析方法,在歸納經驗性事實的同時提出和綜合自己的觀點,給人的印象似乎是他的企業家形象不是非常鮮明。熊彼特曾經批評馬歇爾的企業家理論未能將企業家活動的基本特徵從其它活動中區別開來,而是將其埋沒於企業日常的管理事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