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村抗日游擊根據地

馬村抗日游擊根據地曾用名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始建於1932年,位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東光鎮東林村,距汪清縣城12.5公里,為東滿地區創建的早期抗日游擊根據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村抗日游擊根據地
  • 地理位置: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東光鎮東林村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始建 :1932年
簡介,建設,

簡介

中心地位於東林村東南約2公里處的板石山東邊,東林河南岸的梨樹溝一帶。根據地範圍大致在東南至西北向的河谷盆地中,長約10公里,寬2公里。中部有東南向西北流向的東林河,南北均為連綿起伏的高山峻岭,四面群山聳立,林深葉茂,地勢險要。中心地理坐標:北緯43°15′37.0″,東經129°56′11.4″,高程347米。1987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

現存主要遺址有12處:中共東滿特委和汪清縣委辦公址、汪清縣游擊大隊部址、伊田助男犧牲地址、汪清縣第二區蘇維埃政府址、伊田國小址、東滿特委印刷廠址、東滿特委醫院址、汪清縣游擊隊營房址、兵工廠址、練兵場址、?望台址、抗聯井址。
1932年下半年,中共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率領的特委機關從延吉縣 (今龍井市) 王隅溝轉移到小汪清(馬村)。1933年2月,汪清縣第二區蘇維埃政府(後改為人民革命政府)在馬村成立了。中共東滿特委、汪清縣委機關、汪清游擊大隊部等均移駐梨樹溝。同年冬,為粉碎日偽軍的瘋狂討伐,保存抗日力量,黨組織決定撤消馬村抗日游擊根據地,分別轉移到十里坪、腰營溝等地,繼續堅持抗日武裝鬥爭。
東北淪陷時期,馬村與腰營溝、王隅溝等抗日游擊根據地,一度成為東滿地區抗日鬥爭的領導中心。根據地的軍民在東滿特委和汪清縣委的領導下,粉碎了日偽軍的多次“討伐”,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特別是1933年6月與9月東滿特委在馬村分別召開的兩次擴大會議,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顯示了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威力。1934年3月,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在十里坪大北溝的對敵作戰中英勇犧牲。伊田助男殉難地,記述了一名日本共產黨員為支援中國抗日戰爭而獻身的英雄事跡,從國際主義的層面上體現了日本人民反對侵華戰爭,維護亞洲和平的良好夙願。
這些當年發生在東滿地區的重要歷史事件,決定了馬村在東北抗日鬥爭史上享有的特殊地位,成為吉林省革命(紅色)文化遺存的特有範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