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捷戲曲文集

馬明捷戲曲文集

《馬明捷戲曲文集》 是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ISBN是 9787104038078

基本介紹

  • 作者:劉新陽 編
  • ISBN:9787104038078
  • 頁數:627
  • 定價:50.00元
  •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0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馬明捷戲曲文集》是已故戲曲理論家馬明捷先生在近四十年的戲曲研究工作中撰寫戲曲史論、理論、評論文章的匯集,由大連京劇院資助,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馬明捷先生生前撰寫戲曲文章200餘篇,分為“京劇論譚”“梨園漫議”“賞菊談藝”“人物評傳”“劇人寫真”“追憶緬懷”“菊苑雜談”“曲壇藝話”“附錄”九個部分,全書共75萬字。該文集由前輩戲曲理論家郭漢城先生題寫書名、中國藝術研究院王安葵研究員和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張玉珠副部長分別作序,該書對專業戲曲從業人員和戲曲愛好者均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馬明捷(1941.9.8-2011.2.3),筆名鳴傑,漢族,中共黨員。祖籍山東平度,1941年9月生於大連。1963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今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文系。先後擔任吉林省文化局戲曲研究室、旅大市文化局戲劇理論研究室幹部,旅大市文聯編輯,大連藝術學校教師、副校長,大連藝術研究所書記、副所長,大連京劇團(院)藝術顧問,1996年晉升研究員。生前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大連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顧問,遼寧省老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曲學院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論文導師,大連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作品目錄

序(王安葵)
序(張玉珠)
京劇論譚
談談舊戲班的那一套
程長庚——徽班領袖、京劇鼻祖
一教傳三派——程長庚與第二代京劇老生
梅蘭芳和培養人才
梅蘭芳與近代京劇改良
梅蘭芳首次訪日演出——中日戲劇交流的偉大先驅
梅蘭芳第二次訪日演出
海派京劇與關外京劇
學譚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
“移步不換形”——京劇改革的指導理論
“鬼音”·程腔·程派
袁派、裘派與麒派
“關外唐”論
京劇三題
京劇改良運動百年紀念
梨園漫議
京劇改革的幾點想法
比賽後想到的
京劇要放下大劇種的架子
京劇傳統戲綜說
漫談京劇男旦現象
漫談票友
漫談譚派的分化
梅蘭芳金獎大賽漫評
旁觀者的話——談大連京劇團的劇目建設
訪日雜記
“先繼承後發展”必須堅持
為了京劇的完美
唐韻笙和關東派京劇
唐派《未央宮斬韓信》賞析
麒派在東北的傳播與影響
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回顧與展望——在遼寧省遼南戲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
漫議戲曲“原創”
《九江口》史實考
《大·探·二》史事考
《狸貓換太子》史事考
借台練戲還是搭班學藝
永勝和科班追蹤
我見到了梅蘭芳院長
聽魏蓮芳先生說往事
聽顧頡剛先生談京劇
大學者,古君子——懷念顧頡剛先生
和波多野太郎談戲
懷念老舍先生
張伯駒先生論劇
賞菊談藝
看京劇《梅河兩岸》
雛鳳清聲——看《雛鳳凌空》之後
現實主義的表演藝術——看上海京劇三團演出的《四進士》
京劇團青年隊在瀋陽
北國新蕾綻滬杭——旅大藝校實驗京劇團南下演出隨記
重看《舞台姐妹》有感
從笑聲中想到的——看《三打陶三春》有感
動人的掌聲
又見紅梅呈新姿——看蘇州市京劇團演出《李慧娘》
人才濟濟 舞台熠熠——看天津京劇三團演出有感
看《九江口》贊楊赤
堅實的在基礎 成功的創造——喜看天津市京劇團的演出
永存的藝術青春
技藝嫻熟 各顯顯春秋——北京京劇院四團演出後
要留清白在人間
認識過去 珍惜今天——影片《人·猴》觀後
為小字輩喝彩
看馬少良的兩齣戲
一枝紅杏出牆來——看營口戲校的演出
梨園桃李 藝德俱佳
迎接朝陽的演出——哈、沈、大京劇院(團)聯合演出隨筆
海河畔的激戰——大連京劇團天津行
絢麗多彩的京劇舞台——看大連京劇團演出
繼承·改革·發展——寫在“紀念徽班進京200年”時
留在香港的掌聲——大連京劇團演出側記
題詩文宋江 歸天武周瑜
楊赤與《西門豹》
在繼承與革新中創大家風範——京劇《西門豹》觀後有感
盛世又見西門豹
李逵戲的創造——評大連京劇團演出的《梁山恨》
《百花贈劍》是一出高品位的戲
感悟《春秋霸主》
令人欣喜的麒派戲
民族精神鑄酒魂
悲劇的痛點——論楊修
改寫歷史的《風雨杏黃旗》
人物評傳
曹藝斌的藝術生涯
梨園長壽星——蓉麗娟
《蓉麗娟是梅派演員,還是程派演員》
劇人寫真
灑盡汗水育新苗——介紹旅大藝校教師聞占萍
滿目青山夕照明——記老藝術家袁世海
令人敬重的楊老師
也來說一說王夢雲
楊赤:大有希望的花臉全才
挽頹勢,振雄風的全才花臉
滿懷緊迫感的新星
累不死的李萍
追憶緬懷
永遠記住他——悼念京劇表演藝術家曹藝斌同志
人生瀟灑當有時
厲慧良的價值
懷念厲慧良
懷念哈鴻賓老師
他去了,留下的是財富
離休幹部劉元彤
傳梅派藝術之人——懷念魏蓮芳先生
滄海納忠靈 濱城憶大師
生命最後時刻的奮鬥
菊苑雜談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和青年戲曲演員談練功
獨具慧眼識人才
同行決非冤家
繼承流派漫談
京劇革新與繼承漫談
“仙氣”和“書卷氣”
程硯秋戒賭的啟示
雜談戲曲唱詞
確立京劇改革的指導理論
“做工”的貧困
京劇節上的三點憂思
程派戲和程派新秀
“藝壇”之幸
京劇何時能巡演
經營需有道
連台本戲瑣談
唐韻笙演《后羿射日》
說反串
忠義雙星——北梅南周
東北四大武生
關東猴王筱九霄
關於王芸芳
劉筱衡台上遇刺
周信芳的“特異功能”
蓉麗娟、曹藝斌與高雪樵
李少春、曹藝斌、厲慧良與楊白勞
梅蘭芳在大連
我看過的《狸貓換太子》
《斬經堂》續言
留住漢宮春
台上畫圖 筆下戲劇——看姜炳文京劇人物畫展聯想
徐城北和《梅蘭芳百年祭》
說說劉新陽和他的《無塵留痕》
第一部彩色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關於電影《定軍山》
西崗與京劇
京劇藝術之魅力——觀“1993京劇票友國際邀請賽”發獎大會
京劇,盼掌聲再起
真正的大舞台
京劇不是“北京Opera”
京劇:站在巨人肩上
講忠孝仁義的京劇
唱念做打的魅力
梅蘭芳:台上好女子,台下真男兒
中國電影開始於京劇
“歌台深處築心防”
山海關外的京劇
票友瑣談
生旦淨醜
節令戲與賀歲戲
正月里的生肖戲
京劇義務戲
說堂會戲
清宮與京劇
男旦的魅力
京劇與中國
京劇的三次危機
京劇走向世界
《武家坡》與王寶釧寒窯
說臉譜:公忠者雕以正貌 奸邪者刻以醜形
說京劇服裝:寧穿破,不穿錯
京劇的關戲
仙姿香韻領群芳
說包公戲
說京劇的海瑞戲
牛年說“牛戲”
談京劇的猴戲
劉秉義穿過紅袍嗎?
關羽到底屬於哪個行當?
京劇的五“逼宮”
京劇的《文昭關》和《武昭關》
京劇常識問答
曲壇藝話
回憶博愛市場的曲藝活動
山海關外小天橋大連博愛市場
我聽京韻大鼓——門外談曲藝之一
回憶侯寶林——門外談曲藝之二
曲藝與京劇——門外談曲藝之三
曲藝,找回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附錄
梨園探秘人——馬明捷
人格的魅力
懷念我的老師馬明捷
將生命融入京劇——悼馬明捷先生
追憶恩師馬明捷先生
聲音的記憶——馬明捷老師周年祭奠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