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強

馬新強

馬新強:現任華工科技黨委書記。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武漢市勞動模範、武漢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1988年大學畢業即投身高科技產業,2000年帶領華工科技成功上市。如今,華工科技已成長為中國雷射行業的領軍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新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華工科技董事長
  • 榮譽1:武漢市勞動模範
  • 榮譽2:武漢市十大傑出青年
訪談,

訪談

繼北京中關村後,我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大幕已開啟。3月9日-13日,本報實地踏訪兩大示範區,推出《東湖與中關村的對話》系列報導,引發企業界普遍關注。不少老總紛紛約見本報記者,暢談對示範區建設的思考、期望與建言。今起,本報推出欄目“自主創新老總談”。 下月起,扛著自主創新大旗,華工科技將全面布局海外市場,向國際一流的高新技術型企業邁步。19日,本報記者專訪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 期待示範區建設提速
記者:國務院批覆建設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對光谷意味著什麼?對華工科技又意味著什麼?
馬新強:這意味著光谷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有利於光谷、武漢及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對於華工科技來說,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可能在機制上會給華工科技帶來諸多變化。
記者:能否說得具體一點,比如業界關注的股權激勵試點。
馬新強: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企業之間競爭的關鍵在於人才,人才競爭則在機制。股權激勵方案,我們已經上報了,還在等待回復。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後,華工科技在研發方面也將享受到更多支持,比如目前正在申報工業雷射及其套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記者:獲批三個多月了,您對示範區建設有哪些建議或期望?
馬新強:包括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內,光谷已捧得多塊“金字招牌”,怎么用好這些招牌,值得政府和企業好好思考。對於示範區建設,可借鑑中關村,成立一個專門組織,辦好具體實事。就華工科技來說,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政策研究小組,由公司總裁親自掛帥,一是研究相關政策,找出政策與公司發展的結合點;二是研究中關村知名企業的創新案例。 技術創新是重頭戲
記者:華工科技是光谷的領軍企業之一。我們發現,10多年來,華工科技一直將技術創新視為發展的關鍵。
馬新強:確實如此。今年華工科技兩大工作重點是技術創新和國際化。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如果沒有及時更新產品,盈利能力就會下降。現在我們的產品兩三個月就升級一次,但這還不行,華工科技正進一步提高技術門檻,要領先對手一年。
記者:借示範區建設東風,今年會有哪些大動作?
馬新強:其一是要加大研發設備投入,更看中研發成果的長期盈利。僅在雷射這一塊,將投入5000萬元用於硬體平台和工藝研究;其二,在“軟體”方面,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比如,產品暢銷可得提成,申請專利可獲重獎等等;其三,企業文化建設上,倡導奉獻精神,責任感。國家培養了你,你不去擔負自主研發使命,難道讓普通農民工去擔負嗎?
記者:為什麼今年把國際化提得這么高?
馬新強: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2009年,華工科技逆風飛揚,淨利潤同比增長167%,銷售增長20%。未來競爭是國際化的競爭,同時我們也有責任讓中國產品走向全世界。今年目標是出口收入達5000萬美元。爭取用三五年時間,出口占到總銷售收入的三成。
記者:國際化戰略,華工科技最看中什麼,技術還是渠道?
馬新強:其實早在2000年,我們就參與海外併購,其成果雷射切割機成了主打產品。國際化戰略表現在人才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渠道和技術都重要,但最終還是圍繞技術創新這個核心。 讓骨幹人才比老總拿得多記者:“加快、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是示範區五大試點政策之一。下一步,華工科技會有怎樣的作為?
馬新強:這項試點政策跟華工科技一貫的人才戰略不謀而合。最近兩年,華工科技引進了4位國際人才,其中2位已進入中央“千人計畫”,這在國內企業中非常少見。今後,華工科技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力度只會加大。每引進一位高層次人才,就爭取帶來一批隊伍。
記者:目前,國內各大開發區、知名企業都把人才當作是戰略性資源。華工科技如何與同行搶人才?
馬新強:這些年,我們對經營骨幹、研發人員的政策很活,以激勵增長為導向,簡單地說,超額越多拿得越多。有的子公司經營骨幹年收入可拿到一兩百萬。現在,雷射等集團主營產業板塊的銷售團隊幹勁很足。另外,我們也強調,處理好人才引進與培養的關係,引進人才的同時注重內部培養,加強研發團隊和人才梯隊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