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色菌相關疾病

馬拉色菌是一組常駐於人體和溫血動物皮膚表面的嗜脂性酵母,在人頭皮、面部、外耳道和胸背部等皮膚表面均可分離到。馬拉色菌相關疾病是指由馬拉色菌引起或與馬拉色菌密切相關的一組皮膚病的總稱,主要包括花斑糠疹(過去稱花斑癬,俗稱汗斑)、馬拉色菌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本文主要介紹馬拉色菌毛囊炎。

馬拉色菌毛囊炎(過去稱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於馬拉色菌在毛囊內過度生長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圍炎症病變。臨床表現為在毛囊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出現紅色毛囊性丘疹或膿皰,真菌鏡檢或培養陽性可確診。治療以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藥為主。本病呈慢性經過,容易反覆發作。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malassezia  releted disease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男性青壯年
  • 常見發病部位:胸背部
  • 常見病因:馬拉色菌引起或與馬拉色菌密切相關
  • 常見症狀:紅色毛囊性丘疹,半球狀,有光澤密集而不融合,丘疹頂端可有小膿皰。皮膚油膩感,伴瘙癢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正常情況下毛囊內有少量馬拉色菌存在但不致病,當各種因素引起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內細菌被抑制、馬拉色菌過度增殖即可發病。常見誘因有系統或局部套用糖皮質激素和(或)廣譜抗生素、妊娠、局部封包等。

臨床表現

南方熱帶和亞熱帶炎熱潮濕地區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青壯年。在毛囊皮脂腺豐富的胸背部出現紅色毛囊性丘疹,半球狀,有光澤,直徑2~4mm,散在對稱分布,數十至數百個,密集而不融合,丘疹頂端可有小膿皰。面、頸、肩、上臂、腰、腹、臀部也可發生。均有皮膚油膩感,伴有不同程度瘙癢,可同時發生面部痤瘡、花斑糠疹、多汗、脂溢性皮炎等。

檢查

擠出毛囊角栓做真菌鏡檢可見菌絲或孢子,真菌培養可分離到馬拉色菌。必要時做組織病理檢查。

診斷

根據典型臨床表現、真菌鏡檢或培養陽性即可確診,必要時做組織病理檢查。需除外其他原因導致的毛囊炎。

治療

去除誘因(如停用糖皮質激素或廣譜抗生素)。輕者以外用抗真菌藥為主,如酮康唑洗劑或二硫化硒洗劑、咪唑類、三唑類及丙烯胺類抗真菌乳膏或溶液。病情嚴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膠囊,療程4~6周。

預後

藥物治療只是抑制馬拉色菌過度增殖,並不能永久清除即“根治”。避免促發因素有利於減少復發。治療1~2個月後皮疹才會逐漸消退,遺留的色素沉著則會持續更長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