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廠民歌

馬廠民歌,淮安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廠民歌
  • 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沿革,基本內容,基本價值,

歷史沿革

馬廠民歌是流傳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馬廠鄉、徐楊鄉以及楚州區的席橋鎮、欽工鎮一帶的民間音樂項目。
馬廠歷史悠久,元末明初,該地已設鎮。加上地處吳楚文化交接地帶,人文薈萃,各類民間文化形式不斷湧現,馬廠民歌即是一例。

基本內容

馬廠民歌為南馬廠鄉及周邊地區勞動人民口頭創作流傳的民間音樂項目,產生於人們生產生活實踐。馬廠民歌在流傳的過程中,衍變出眾多曲調,蘊含了豐富的內容。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直接表現勞動生活的勞動小調,如《挑草調》、《下種調》等;二是揭露社會黑暗的時政歌,如《抓壯丁》;三是描寫苦難遭遇的小調,如《討飯歌》、《百姓淚》等;四是歌頌男女愛情的情歌小調,如《俊小妹》、《騎驢花鼓》、《打牙牌調》、《五更鼓兒咚》等;五是憧憬美好生活的理想歌,如《麒麟調》;六是表現反抗意識、民族精神的鬥爭歌,如《百鍊成鋼》、《民兵歌》、《新四季遊春•楊文錦》、《秧歌調•生產自救度春荒》、《婦救會歌》等。馬廠民歌原為生產生活中消遣娛樂的民間藝術形式,隨著歷史的演進,現在不僅作為生產生活中的消遣娛樂項目,更被搬上舞台,並輔以二胡、三弦、響板、鑼、鼓等樂器伴奏。

基本價值

馬廠民歌,描繪了一定時期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的場景,反映了人們勇與黑暗社會作鬥爭的精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