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崇六

馬崇六

馬崇六(1902-1998.2.3),字晉三,雲南大理縣下關鎮(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關街道)人。出生於一個名人之家(父親馬程遠,雲南講武堂畢業,中國同盟會會員,參加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等戰役,以軍功升遷,歷任靖國聯軍旅長、貴州畢節警備司令等職)。自幼秉承家學,精於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書法藝術,即使是在戎馬生涯中也未曾忘懷。早年畢業於昆華中學。雲南講武堂第十五期畢業。1920年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工兵科受訓。國民革命軍全國工兵總指揮。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崇六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98.2.3
  • 籍貫雲南大理
簡介,貢獻,

簡介

馬崇六(中將)
大革命時期,1924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歸國,任孫中山的侍衛士官。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軍訓處工兵科長。參加了北閥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6軍工兵指揮官、團長、少將參謀長,第51師工兵指揮官,第74軍工兵指揮官等職。1936年2月5日被授予陸軍少將銜。1937年晉升為全國最高的中將工兵總指揮(即工兵總司令)。以德式操典為基礎,參照日本和其他國家之操典,而又以中國國情衡量,編纂成我國第一部陸軍《步兵操典》、《築城教範》(工兵科目)、《陣中勤務令》等現代陸軍制式教材。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總司令部工兵指揮官。後被委任為國民革命軍遠征軍全國工兵總指揮。1942年5月5日,日軍企圖偷襲惠通橋,關鍵時刻果斷指揮炸斷惠通橋,使形勢轉危為安,從此以後日軍被阻擋在怒江西岸,直至抗戰勝利。在工程兵方面,還兼任過昆明最高行營國防工程處長、戰時交通總指揮、城防要塞局局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淡出軍隊後,任國民政府交通部代理部長。1946年1月21日,奉命組織指揮炸毀南京梅花山的汪精衛墓。大陸解放前夕飛赴香港,一直未去台灣。

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香港居住了8年,閉門研習書法,風晨月夕,寒暑不輟,從筆墨中尋取靈感,幾近痴迷,進步極大。
1957年旅居在日本,在東京華人區創立了“靜安學舍”,悉心招徒傳授書藝。其青少年時期的底蘊(曾得名家馬一浮、李根源的指點),加上其獨特的人生經歷的磨練,對書法鍥而不捨的追求,終“以造詣精深的書法藝術,為人謙和博雅的儒者風範聞名全日本”。明仁天皇為皇太子求教於他,日本華人華僑也都以其取得的成就為榮。60年代其子女移居美國,其後夫人去世,一直獨居。
1971年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在毛澤東、周恩來面前對他褒嘉。
1975年應周總理的邀請,在離開祖國近30年後首次回國,手中攥著的那管毛筆,悄悄推動了中日關係的友好滾動。抵達北京時,周總理正重病住院,“特委託鄧小平副總理代表他接待。”由於朱德與馬晉三之父是雲南講武堂的同學,所以朱德委員長也接見了他。此後5次應邀回國參加慶典和參觀訪問,為中日友好做了一些工作。
1986年為了更好地學習中國書法,以84歲高齡,率領靜安學舍學員中國書法旅行團到北京、西安等地參觀訪問。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有關領導的親切接見,民革中央則邀請啟功、肖勞、周懷民等國內數十位著名書畫家,特舉行盛大的筆會,歡迎靜安學舍的來訪。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時代,抗日將領馬晉三用手中的那管毛筆,用他神妙不凡的書法,仿佛架起一座“喚起許多對侵華戰爭有反省悔罪之心的日本人對中國的友好感情”之橋。中國改革開放後,大批青年留學日本,許多人成為他的忘年之交,有的還得到過他的幫助。
1998年2月3日在家中因病去世,2天后才被發現,享年9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