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民歌

馬山民歌

馬山民歌是流傳於湖北荊州市荊州區馬山鎮一帶的傳統民歌形式。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悠久的歷史、特定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歌風格,被譽為荊州民歌的搖籃,在整個湖北民歌音樂寶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008年6月7日,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申報的“馬山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580 Ⅱ-8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山民歌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
  • 遺產類型:傳統音樂
  • 遺產序號:580   Ⅱ-81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藝術形式,代表曲目,傳承保護,傳承現狀,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馬山鎮,素以民歌之鄉著稱。這裡曾經出土稀世文物越王勾踐劍。悠久的歷史、特定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民歌風格,被譽為荊州民歌的搖籃,在整個湖北民歌音樂寶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流傳久遠,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前後楚地的“揚歌”、“田歌”。公元前298—前263年(戰國楚襄王時期),宋玉在《對楚王問》中說:“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後,從公元7世紀到20世紀初的唐、宋、明、清各個時期都有關於“郢中田歌”的記載。

藝術特色

藝術形式

馬山民歌代表了江漢平原民歌的總體形態特徵和音樂特色,具有濃郁的原生態風味。其旋律流暢動聽,節奏鮮活明快,歌詞凝鍊精辭,通俗易學上口。它奇特的五句成歌、句尾點題的唱詞結構,是荊楚文化的一塊瑰寶。“喇叭調”、“夥計調”、“嘚嘚調”、“叮口當調”、“喔嗬調”五大調和五句子歌更是聞名遐邇,久唱不衰,在民間廣為流傳。
圖2 馬山民歌傳承人王兆珍在教唱《火燒耙》圖2 馬山民歌傳承人王兆珍在教唱《火燒耙》
馬山民歌內容涵蓋歷史朝代故事、生產生活知識、四季花鳥蟲魚、婚喪習俗禮儀、節日玩燈賀彩等各個方面。種類有田歌、號子、小調、燈歌、兒歌、風俗歌、宗教歌等數十種。田歌中的“五句子歌”在馬山民歌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五句子歌”又有“喊五句”、“趕五句”、“穿五句”之分,曲體結構差別較大,基本旋律大同小異。

代表曲目

《五大調》(1)“喇叭調”:《翻一個對牡丹》
(2)“夥計調”:《我說老闆是條牛》
(3)“嘚嘚調”:《今年豐收有指望》
(4)“叮噹調”:《一收衣裳二看郎》
(5)“蛤蟆調”《一個蛤蟆一張嘴》。

傳承保護

傳承現狀

1949年以前,馬山民歌處於自髮狀態之中,這一時期唱馬山民歌的代表人物有王聖炳、蔡迪鳳、廖傳發等人。1955年初,湖北省文化局社文處組織文藝界知名人士張敬安、沙萊等12人到馬山蹲點,採集馬山民歌,蒐集整理50餘首。同年10月,馬山民歌隊參加全縣民歌會演大會,歌手雲集,盛況空前。
圖3 民間傳唱馬山民歌圖3 民間傳唱馬山民歌
早在20世紀50年代,馬山民歌曾有部分作品作為中國優秀民歌精品被武漢唱片社灌製成唱片,出口到西歐和東南亞國家。時之中國小校列為音樂教材,男女老少均以習唱為樂。中國民歌集《紅旗歌謠》卷首詩《歌唱毛澤東》即是馬山一帶民歌。1957年馬山民歌手王兆珍等人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演唱“喇叭調”、“嘚嘚調”,受到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首長的親切接見。1960年中國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歌》正式刊載了馬山民歌五大調。2003年9月,中央電視台在馬山拍攝的專題片《楚歌今昔》在央視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播出,向海內外觀眾介紹了荊州馬山民歌。2009年,文化部以文非遺發〔2009〕6號《文化部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確認王兆珍為馬山民歌傳承人。
編號:03-0863
信息:王兆珍,性別女,漢族,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

保護措施

為了傳承和保護好馬山民歌,荊州區文化部門與荊州市藝術研究所合作,組建了馬山民歌搶救保護機構,聘請專家、學者參與馬山民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將蒐集到的馬山民歌原唱錄音製成光碟,對曲譜及相關資料集中建檔保存,並編輯出版了馬山民歌專集(江陵民歌分冊)。
圖4 馬山民歌進校園圖4 馬山民歌進校園
除收集整理外,荊州區還對傳統的馬山民歌進行了改編和創新,賦予其新的內涵,推出了以民間歌舞《車水鑼鼓》、《火燒粑》、《鳳鼓齊鳴》、《開秧門》、《夜漁》、《山歌唱出農家樂》等為代表的一批新的馬山民歌,使馬山民歌更具時代感,更加貼近生活,貼近民眾。
馬山鎮也以馬山中學為試點,發動學生蒐集了32首馬山民歌歌詞,將馬山民歌編輯成《家鄉民歌》鄉土音樂教材,納入中學音樂課教學內容,並在全鎮各學校推廣使用,讓學生們“口唱家鄉歌、心想家鄉事”。馬山中學更是在2011年獲得“湖北省首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的榮譽稱號。學校除邀請市、區民歌專家為學生上課,還要求學生寒假期間每人必須學會唱5首以上馬山民歌,反響良好。
在此基礎上,2005年6月,荊州區與荊州市藝術研究所合作,啟動了申報馬山民歌為湖北省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工作。經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評審,馬山民歌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網上予以公示。2008年度馬山民歌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