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物種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人工栽培,發展前景,
簡介
分布範圍
馬勃分布較廣泛,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均有記載,主要見於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的不同地區。《菌物詞典》第9版記載馬勃科18屬、158種。
建國以來,我國真菌工作者對全國不同地區的馬勃資源進行了調查,共記載37種,在不同的地方真菌志如《粵東粵中粵西大型真菌志》(畢志樹等,1988)、《中國的真菌》(鄧叔群,1963)和《中國真菌總匯》(戴芳瀾,1972)中都有所記載。
馬勃在我國各地幾乎都有分布,主產於內蒙、遼寧、安徽、甘肅、江蘇、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習性
馬勃喜砂壤土和腐朽樹木、落葉、糞草等有機質物質,喜高溫高濕環境,其子實體基部有根狀菌絲索固著砂土上。一般在夏末、入秋雨後,在雨水豐沛的7、8月份,著生於灌木叢,以及地下的枯枝落葉層中,腐爛的草堆,濕地腐木上腐粘質等有機質上,只適合於生存環境較好的山區或半山區。
物種價值
食用價值
馬勃的可食性,國內外文獻均有記載,如我國民間的鍋溻馬勃。食用馬勃時,須選其幼小、白色的子實體食用,且食用前須切成兩半,以免誤食與其外形相似未成熟的傘形毒菌而發生中毒事件。常被食用的有:大馬勃、梨形馬勃、白刺馬勃等。
藥用價值
人工栽培
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先配料,即按以下配方及重量比稱量棉仁粉5-15%、麥麩2-10%、木屑42-50%、果樹葉10-35%、牛糞5-15%、磷酸二氫鉀2-5%、石膏1-2%、石灰1%,將以上各種原料拌勻,含水量調至60-65%,培養料堆放發酵25-30天之後立即裝袋袋栽或填入菇棚播種溝內溝栽,接種後在菇棚內發菌,菇棚溫度控制在16-26℃,光照為弱光或陰暗,第一潮菇採收後進行床面清理,噴灑一次水,經過15-20天后採收第二潮菇,第三、四潮菇管理以此類推,該方法從馬勃菌採種馴化到採收約需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平米可以採收馬勃菌2-3kg。
發展前景
馬勃的天然資源十分豐富,但對其利用率不高。應抓緊開發利用研究,挖掘其資源,造福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