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克Ⅲ級水電站

馬尼克Ⅲ級水電站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馬尼夸根(Manicouagan)河上,在蒙特婁東北580km,距貝科莫93km,主要用途為發電。主壩為心牆土石壩,壩高108m,總庫容104.23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118.32萬kW。工程於1970年4月開工,1975年開始發電,1976年11月全部完建。 壩址處河谷狹窄,兩岸陡峭,右岸比左岸更陡,峽谷上部呈"U"形,下部呈"V"形,深60m。基岩為前寒紀斜長岩構成。河床沖積層厚達122m,由粗細砂、卵石和大塊石構成,河床中間有30~40m厚的細砂層,靠近基岩處粗顆粒較多,還夾有大孤石。 壩址多年平均流量731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205.7m。按萬年一遇設計洪水標準設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尼克Ⅲ級水電站
  • 外文名:Manic Ⅲ Hydropower Station
  • 位置:加拿大魁北克省馬尼夸根)河
  • 壩高:108m
  • 主要用途:發電
概 述,樞紐建築物,

概 述

馬尼克Ⅲ級水電站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馬尼夸根(Manicouagan)河上,在蒙特婁東北580km,距貝科莫93km,主要用途為發電。主壩為心牆土石壩,壩高108m,總庫容104.23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118.32萬kW。工程於1970年4月開工,1975年開始發電,1976年11月全部完建。 壩址處河谷狹窄,兩岸陡峭,右岸比左岸更陡,峽谷上部呈"U"形,下部呈"V"形,深60m。基岩為前寒紀斜長岩構成。河床沖積層厚達122m,由粗細砂、卵石和大塊石構成,河床中間有30~40m厚的細砂層,靠近基岩處粗顆粒較多,還夾有大孤石。 壩址多年平均流量731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205.7m。按萬年一遇設計洪水標準設計。

樞紐建築物

包括主壩、副壩、溢洪道和地下廠房等。主壩為冰磧土心牆壩,壩軸線呈凸向上游的圓弧形,半徑620m。壩頂長度366m,壩頂高程210.3m,正常蓄水位至壩頂的超高為4.6m。大壩頂寬12m,底寬623m。上游坡1∶3.5,1∶3.0,1∶2.8;下游坡為1∶3.5,1∶3.0,1∶2.5。心牆頂寬6m,底寬100m,上游坡1∶0.75,下游坡1∶0.25,因地制宜地採用粘土含量很低的碾壓冰磧土作為防滲料。副壩為重力壩,壩高76m,壩頂長度282m,設有過木筏道。溢洪道設在距大壩左側約1.5km處的次河槽中,岸邊式地下廠房位於溢洪道的右側,採用單機單洞引水布置,6條壓力引水隧洞長160m,其中鋼筋混凝土襯砌段長136m,直徑8.2m,鋼板襯砌段長24m,直徑7m。主廠房長177m,寬23m,最大高度38m。廠房內安裝6台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額定容量19.72萬kW,最大水頭97m,設計水頭94.5m。機組間距20m。6條明流尾水洞長約90m,洞寬11.2m,高16m,相鄰尾水洞的岩柱厚度為8.8m。 工程採用隧洞全年導流方式,隧洞設計最大泄量為2400立方米/秒,系一條馬蹄形隧洞,襯砌後直徑為16.8m。長度711m。導流隧洞閘門寬7.6m,高16.8m,重275t,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平板閘門。導流隧洞於1970年開工,1971年8月31日完成,開挖工程量21.8萬立方米。 主壩填土方量917.5萬立方米,地下廠房洞挖方量30萬立方米。主壩於1971年3月開工,地下廠房於1971年9月開工,主壩於1975年10月建成,地下廠房於1974年末基本建成。 截流堤由上下游圍堰,4個堆石堤組成。上游圍堰2個堆石堤間填砂礫料,至水面以上0.9m,再碾壓填築。形成工作平台,修建0.6m厚混凝土防滲牆1道,最大深度為131m,部分與基岩相接。然後,再繼續填築冰磧土至堰頂。上游圍堰高24.5m,包括安全超高2.5m。下游圍堰堆石堤間倒冰磧土防滲,超出水面後再碾壓填築,形成一個最短底寬為18m的鋪蓋,又在下游迎水面拋放冰磧土以增加滲徑。下游圍堰高為12.2m。上下游圍堰與主壩相結合,上圍堰的混凝土防滲牆與主壩混凝土防滲牆以鋪蓋聯接,做主壩混凝土防滲牆的第2道防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