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專業:
生藥學,研究方向:利用生物技術提高藥用植物產質量的研究(栽培學和
育種學)。主持或參加國家、省部(局)級課題二十餘項,涉及人參、西洋參、絞股藍、黃連、紅豆杉、杜仲、滇白珠、羅漢果、千斤拔、雞骨草、地黃、半夏、羌活、阿魏、紫錐菊、巴西人參、黃花蒿等十餘種藥材的繁育技術、栽培育種、組織培養、分子標記研究等方面。主要貢獻是參加創立新學科“分子生藥學”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年):首次系統論述了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學,已發表了多篇論文首次系統的論述了“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學”的概念、原理、方法、特點、意義、國內外研究進展、存在問題及展望,為本學科的發展提出了理論框架並率先將分子生物技術用於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學研究。共發表論文90篇,主編參編專著多部。
《中國中藥雜誌》、《中草藥》編委,中華醫學獎評審委員、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域產品保護審查專家、全國綠色藥用植物及製劑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中國國際諮詢工程公司項目評審專家、國家林業局世行貸款項目評審專家,四川省中藥現代化(省級)基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藥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個人經歷
1958年8月生於長春市,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18室)副主任,生物醫用材料工程組(1802組)組長。
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2年-1989年,大連化物所從事絲綢蛋白質改性及膜生物反應器用於細胞培養及酶促反應研究,研實員,助理研究員;
1989年-1993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從事微囊化人工器官研製及其治療糖尿病研究,訪問學者;
1993年-至今:大連化物所生物化工研究室、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醫學材料工程組,副研究員,研究員。
研究方向
生物醫用材料工程,包括天然及合成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微囊化細胞培養、微囊化組織細胞移植、組織工程、藥物及化學品控制釋放等方面的套用研究。
研究項目
國家發改委及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各一項;國家十五863項目;國家十五973項目;國家十一五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面上基金多項;科學院創新方向性項目、探索性項目、特別支持項目及重大儀器研製項目;省、市科委、計委等攻關項目多項。
研究成果
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自科學基金重要研究成果1項;申請專利40餘項(授權10餘項);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文章140餘篇;專著5部(章)。
學術任職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工學科評審委員;2、國家“863”項目材料領域評審專家;3、中國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委員;4、大連化物所學術委員會委員;5、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及大連市優秀專家。
人才培養
博士後3名,高級訪問學者2名,畢業博士14名,畢業碩士21名,聯合培養研究生10餘名,在讀博士20名,在讀碩士生12名。
研究隊伍
全組共有老師13名,包括研究員1名,其他正高級職稱3名,“所百人計畫”1名,副研及高工4名(包括返聘),助研5名,研實員1名,實驗員2名。其中8名具有博士學位,3名具有碩士學位。專業包括化學,化工,生物,醫學,物理。
實驗條件
實驗室科研條件優越,主要儀器及設備包括:全套高速冷凍離心機、GPC、HPLC、GC、UV、FTIR、螢光分光光度計、雷射粒度儀、納米粒度儀、椎板粘度計、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系列顯微鏡觀察系統(倒置、生物、螢光顯微鏡及CCD成像系統)、成套細胞培養系統、動物實驗設備裝置、冷凍切片機、PCR儀、電泳儀及免疫印跡系統、葡萄糖/乳酸分析儀、酶標儀及自行研製的微膠囊/微粒製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