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大帝(馬天君)

華光大帝

馬天君一般指本詞條

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馬神、水草大王、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傳說和道教中的神仙。大帝之天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也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中國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華光大帝在功成行滿後,玉皇上帝加封華光大帝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永鎮中界,護國佑民,顯化救世,有求必應,感顯應驗,永受祭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光大帝
  • 其他名稱:五顯華光大帝,靈官馬元帥
  • 神話體系:中華神話
  • 司掌:火神
  • 父母馬氏金母
  • 神誕:農曆九月廿八
  • 副將:千里眼、順風耳
古籍記載,人物來歷,形象特徵,華光大帝顯聖事跡,粵劇保護神及祖師之一,

古籍記載

道法會元》卷三十六還專門載有《清徽馬、趙、溫、關四帥大法》,列出了護法四聖的各字:馬靈耀(華光大帝)、趙公明溫瓊關羽
雷州半島華光大帝雷州半島華光大帝

人物來歷

關於華光大帝的人物來歷有以下幾種記述:
①佛前燈火所化:
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以及介紹華光大帝事跡的《南遊記》均云:華光大帝是如來佛祖殿前佛燈火,聽佛說法日久,又受佛祖點化,化為火之精。
另外,在《西遊記》原文有一段:華光菩薩是火焰五光佛的門徒,因剿滅毒火鬼王,降了職,化做五顯靈官。此表述表明華光大帝與佛門有深厚淵源。
②五行五氣所化;
蠡海集云: 九月二十八日為五顯華光大帝生辰,蓋金為氣母,五顯者,五行五氣之化也。 又云: 五行大帝,按俗以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另外,台灣民俗一書,亦謂華光大帝成亦稱五行大帝的說法。

形象特徵

《三寶大監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另亦有神咒對其形象進行描述,有神咒雲“火化將軍變化成,頭帶金盔腰鞏帶,身穿龍袍伴帝君,奉請華光大帝君,手拈金磚報上雲”
如今,常見的華光大帝形象為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左手拈金磚,右手持月牙長槍,身後站立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副將,威風凌凌。
華光大帝華光大帝

華光大帝顯聖事跡

《南遊記》記載華光大帝曾四次顯聖。第一世妙吉祥。原是佛祖座前燈火。第二世,三眼靈光天王馬子貞。第三世,三眼靈光天王,靈耀。第四世,五顯華光大帝蕭顯德。據聞,五顯大帝華光天王佛在宋太祖年間,功成行滿,玉皇大帝又加封五顯大帝華光天王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永鎮中界,護國佑民,顯化救世。
五顯華光大帝五顯華光大帝
另外,據聞大約在明朝前期,華光大帝馬靈官又化為王靈官。關於王靈官的行略,《新搜神記》《通俗編》都有記載,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時人,原為術士,後曾從蜀人薩守堅受符法,為林靈素再傳弟子。死後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朝永樂(1403-1424)中封為“隆恩真君”,並敕建“天將廟”。宣德(1426—1435)中改為“火德觀”。道觀中多塑王靈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執鞭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粵劇保護神及祖師之一

粵劇界將華光大帝奉為粵劇保護神及祖師之一蓋因為如下兩點:
其一,粵劇戲班下鄉演出,戲棚乃竹木所搭建,很容易引起火災。而華光大帝,俗稱火神爺。忌火的粵劇伶人奉華光大帝為祖師爺,凡新戲台落成、開新戲或戲班出外演出必必立火神華光神位祭拜華光大帝,祈求消災解難,乃至自稱是“吃華光飯”。一直以來,許多粵劇藝人仍保留著農曆九月二十八過“華光誕”的習俗。
其二,粵劇界有一個華光救粵劇的故事。傳說某年農曆九月廿八,玉帝知道下界正演粵劇,帝認為該戲劇有褻瀆神明,命華光下凡燒毀戲棚。華光下界詳查一劇,覺得並無褻瀆神明之意。華光不忍火燒戲棚,遂教藝人於棚頂積生煙之物。玉帝見戲棚上空弄煙瀰漫,以為戲棚已燒,不再追究。粵劇藝人固銘感華光救命之恩,遂奉他為粵劇保護神、祖師之一。早期粵劇行會亦設於供奉華光的瓊花宮(廟)裡面,名為瓊花會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