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大騤
- 別名:愛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成都
- 出生日期:1941年
- 逝世日期:2019年
- 職業:畫家,詩人
- 主要成就:書畫研究,詩詞創作
- 代表作品:《如何畫鷹》《養在深山無人識》
基本簡歷,藝術成就,他人評價,代表作品,
基本簡歷
馬大騤,1971年研究中國畫。擅長寫意山水、花鳥,書法及繪畫在韓國、日本、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所作《雄風萬里》被天安門博物館收藏,“八五”期間榮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文學藝術獎。
藝術成就
1965年馬大騤隨方少淵先生學習書法。1971年研究中國畫。於謝慕沙教授處攻習詩文詞章及哲學。擅長寫意山水、花鳥,兼善重彩花鳥及金碧山水。亦偶畫人物。寫意山水花鳥皆雄放豪邁具大家氣度。工筆畫重精微而不瑣碎,精而不匠。設色典雅,具有文氣,更為難得之處。人物,一旦畫來亦具仙家況味,非同凡筆。其書法豪宕不群,不隨時流,自是一家面目。詩沉渾、質樸。詞時雄健,間有“花間”之致。
《老子出關》被日本國村上美術館收藏。2002年四川衛視有專題節目介紹其繪畫藝術。有論文《我所知道的陳子莊》、《我畫丹景山牡丹》等七篇文章發表在《中國書畫報》;有《論寶梵奪壁畫》等五篇文章發表在《成都美術》報及《四川美術報》;有《如何畫鷹》、《養在深山無人識》等發表在無錫日報。有詩、詞各二首發表於《千家詩》之“詠物別裁選”。有詞24首刊載於《中華吟藪》,其他詩詞發表於各專業書刊和報刊上.。
“八五”期間榮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文學藝術獎,“西子杯”中國畫大獎賽優秀獎等。
他人評價
筆端無處不關情——讀馬大騤的畫與詩
時間:2012-03-13 15:26來源:未知 作者:謝元魯
蜀國多仙山,青峰難寫意。蜀水滋奇葩,畫筆窮精神。大騤之畫,有蜀山的風骨,也有蜀水的秀媚。風骨凝化為畫幅里巍峨青山,秀媚點染為尺素中水濱繁花。大騤有詩云:“寫罷青山寫菊花,東塗西抹自成家”,可謂平生自況。山骨之錚錚與流水之溫柔,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畫風中,其青碧山水與工筆花卉尤為世人所讚賞。 大騤身受蜀中大師陳子莊先生親傳,子莊先生平生最愛畫山,然大多非崔嵬峨眉、雄奇三峽之峰巒,而往往是鄉野間秀出林杪,草木蔥蘢之平常坡陀,數筆之間,精神頓出,溪中點染三五大石,黃桷樹下瓦舍半掩,平崗細草鳴黃犢,敲門試問野人家,令人不覺身入畫中,悵然起種豆南山之意。大騤受教多年,深得其意,水墨點染,以樹為山,以云為水。在一片深幽蒼勁之中,顯出高低錯落,透出燦然的風骨和頑強的生命力。
生命的頑強蘊含於蜀山的雲水與密林的深邃之中,在大騤筆下,林間的藤蔓與高下的喬乾,同構成柔韌與剛強的性格。樹為山之魂,石為山之骨,水為山之靈,藤為山之勁。蜀江水碧蜀山青,此山此水此樹之魂,因畫家的妙筆凝為卷卷丹青。
這個性格其實在大騤年輕時即已顯現: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四清運動時,他因直言時政得失被定為敵我矛盾,由技術員貶為管道工,日日周旋於上下水之所,還受到嚴密的管制乃至監禁,直到二十年後方得以徹底平反。但他卻決不向厄運低頭,而是另闢新途,因羅巨白兄之緣,拜入陳子莊先生門下習畫,師從先父謝慕沙先生學詩,一步步由管道工人到著名詩畫家,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今日之成就,正從當時的剛強與堅韌中來,性格樹人,人如其畫。也許是多年前子莊師即已看出他性格的這一面,曾對他說:初學山水不要畫得太稀疏,應有厚重之感,才會有畫中之留白,否則今後筆墨空疏無物。當年子莊師曾命他臨摹宋代畫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最終他難以下筆,但卻心慕松風之氣勢。大騤自幼即喜林木之美,又獨愛俄羅斯畫家希施金的森林油畫,對其磅礴格局至今仍迴旋於心。他日後繪畫的風格由此萌芽,揮灑丹青四十餘年的不離不棄,成就了大騤今日的返璞歸真之美。他有《西江月》詞云:“相約寫生郊野,刪繁就勢精研。休將餘事等閒看,玄妙箇中機變。”正道出其中奧妙,時至今日,他對恩師們當年的教誨仍念念於茲。
大騤筆下的蜀山,雖承師之訓,秀雅之中卻有不平之氣在焉。突兀巍然,巨峰磊落,深林密葉,沉沉墨意之中,有通透之留白,仿佛林間清風,石上明月,谷中白雲,但更如求索畫境的追求與苦難。所畫的蜀山之上,往往有雪峰起於天末,巍然俯視,如超越人間之啟示,如天籟般的追逐和期盼,已自創一體。大騤《漁家傲》詞云:“渺渺蜀山風景異,白雲變幻無情意。疊翠寒杉黃葉地,殘陽里,嶺頭雪裹蒼天際。”近二十年來,他的足跡早已超越巴山蜀水:北上燕地,西登太行,東臨黃山,南極井崗,觀摩同儕,化海內山川為胸中大塊之氣,遂開創自身之風格。先賢言:似我者死,離我者生。大騤畫風之變,誠哉斯言。
劉禹錫詩云:“山茶桃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大騤所畫之花亦多為蜀中山花,海棠、菊花,山茶、野杏、石榴、山桃、蜀葵等等。即使富貴如牡丹,亦多寫彭州丹景山中之野生者。“山蔭路險不辭勞,丹景春風醉二喬”,是他視富麗如平常的心境,“行到龍泉十里春,桃花萬畝醉遊人”,是沉浸爛漫山花的心聲。尋常院落,雜花草樹,一花一葉細入畫,筆端無處不關情。山因意而立,花緣情方嬌。有意有情之人,才能入斯境界,大騤屬其人乎!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絢麗的藝術之境,需要終生無悔的追尋。大騤不僅在蜀中畫壇上已奇峰崛起,而且已有一批年青弟子追隨,英才輩出,號稱四川國畫“馬家軍”。但追尋的艱辛與困頓,誰能知曉?大騤詩說:“天教窮愁伴我師,純真心興畫中痴。生前寂寞能甘苦,笑對諸賢莫道遲。” 此詩雖為詠子莊先生而發,其實亦為大騤自身寫照。他至今仍居於三十多年前修建的工廠宿舍,蝸居之中,客廳兼畫室僅八、九平方米,無非一案、兩櫥、三凳而已。但陋室中有書有畫,有筆有墨,有老妻之菜羹,有生徒之笑語,即甘苦變為樂趣矣。大騤自題春蘭說:“余家居七樓之上,種蘭以自娛,每於初春花開香溢陋室,亦一樂也。”以陋室為樂,歷風雨不改其志,大騤藝術之路,正如蜀山春蘭,雖地處幽遠而香溢於世焉。
代表作品
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