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歷史
2008年,經中國聲學學會六屆三次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設立馬大猷聲學獎。10月19日,由中國聲學學會正、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學術委員會主任組成專門委員會,按照馬大猷聲學獎章程試行稿的程式,評選出了首屆馬大猷聲學獎獲獎人。在10月22日召開的全國聲學學術會議的開幕式上,由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楊士莪院士代表評選委員會向首屆馬大猷聲學獎獲得者頒發了證書及獎金。
獎項設定
馬大猷聲學獎每兩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每次評出不超過兩項,一般只評一項;馬大猷聲學獎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獲獎者發榮譽獎狀一份,獎金若干。
北京聲望聲電技術有限公司表示每年贊助款;
由評選委員會發出資金募集通告,募集對象以中國聲學有關單位、大專院校、研究單位和企事業單位為主,也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贊助;
募集到的資金不用時,放入中國聲學學會賬號,專款列支。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中國聲學學會成立馬大猷聲學獎評選委員會,評選委員會委員由中國聲學學會理事長、副會理事長、秘書長、學術委員會主任、贊助單位代表組成。評選委員會的任務是:
① 負責組織和收集各項領域聲學獎的推薦;
② 審核提出馬大猷聲學獎的推薦侯選項目,並向被推薦項目負責人收集詳細申請獎勵材料;
③ 評選委員會評出得獎項目和得獎人員。
申報條件
① 申報人年齡限在60歲以下。
② 近幾年內曾對中國聲學有關領域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成果,包括那些其重要性直到近幾年內才顯露出來的數年前的工作,該成果是已經發表的。馬大猷聲學獎是用來獎勵上述成果的主要貢獻者;
③ 多年來對中國聲學發展在科學技術上做出突出貢獻的聲學家。
每項獎勵一般只獎勵1人,獲獎者不得超過2人。
評選考核
馬大猷聲學獎評獎分為三步驟:第一步向評選委員會推薦;第二步由評選委員會審批;第三步頒獎。
每項申報獎項須由2人以上推薦才受理,下列人員有權推薦申報馬大猷聲學獎:
① 評選委員會委員;
② 中國聲學學會理事;
③ 具有教授、研究員職稱的聲學家。
評選委員會委員、各地方學會、各分會、各專業委員會應組織上述範圍專家進行推薦,馬大猷聲學獎不採取本人或本人所在單位申請的辦法。
① 評選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第一年推薦、評選,第二年頒獎;
② 第一年的二月底以前由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聲學學會理事、地方學會及各分會、專業委員會發出馬大猷聲學獎推薦、評選通知,進行推薦。推薦人負責填寫推薦書,於第一年八月底以前寄送評選委員會秘書處;
③ 評選委員會根據推薦,經過初步了解審核,提出推薦候選項目(粗選),直接通知該項目主要負責人根據要求提供詳細材料,一式四份。評選委員會在收到推薦項目詳細材料後提出意見,評出得獎項目和得獎人,填寫評選意見;
④ 第二年在中國聲學學會理事會全體會議或代表大會期間頒發馬大猷聲學獎,在頒獎大會上每項獲獎項目都要由得獎人作一次學術報告。
① 要提倡優良學風。推薦人、評審會委員都要對推薦、評選工作抱嚴肅認真、客觀公正的態度,堅決反對評獎工作中出現各種不正之風;
② 評審會要重視調查和了解情況,力求避免在推薦工作中出現重大遺漏。對得獎項目和得獎人的科學技術貢獻務必審查清楚,確實可靠,避免出現不應有的錯誤;
③ 評選委員會均以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參加投票(含2/3)方為有效。馬大猷聲學獎評選和審批均採取無記名投票,全體委員半數以上贊成才算通過(委員人數以當時在國內實有人數為準)。評選和審批一般應在召開會議討論基礎上進行,特殊情況下可通信投票;
④ 評選過程中的推薦人和推薦內容,初審和初審內容,評審會上的評議意見等評選活動的內部情況,均應保密,不能外傳,以避免影響評選工作的正常進行。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截至2014年11月,馬大猷聲學獎共組織了4次評獎和頒獎工作,7人獲得該獎。
年度 | 屆次 | 獲獎者 | 工作單位 |
---|
2008年 | 第一屆 |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 南京大學 |
2010年 | 第二屆 |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2012年 | 第三屆 | | 海軍工程大學 |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2014年 | 第四屆 | 田靜 | 中國科學院聲學所 |
頒獎儀式
頒獎時間 | 屆次 | 頒獎地點 | 頒獎人 |
---|
2008年10月22日 | 第一屆 | 全國聲學學術會議 | 中國聲學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士莪 |
2012年5月16日 | 第三屆 | 國際聲學大會(香港) | 中國聲學學會理事長田靜 |
文化傳統
中國物理學家、聲學家馬大猷先生在中國物理學、聲學事業和創建中國聲學學會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為發揚光大馬大猷先生的治學精神,為鼓勵在發展中國聲學事業和在科學技術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聲學工作者,有助於中國聲學事業的發展,北京聲望聲電技術有限公司願出款贊助設立馬大猷先生獎項,經中國聲學學會研究決定,設立馬大猷聲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