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場圈”源起於1878年,曾位於鳳凰山東麓的市工人文化宮所在地,唐山市工人文化宮隸屬唐山市總工會,占地245畝,建築面積67000平方米,主要設施有影劇院、文化樓、遊藝樓、游泳池、旱冰場、露天舞池等……是廣大職工與市民進行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和休息的良好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場圈
- 地點:河北省唐山市
- 歷史起源:1878年
簡介,規模,歷程,
簡介
“馬場圈”源起於1878年,伴隨著開灤煤礦的誕生而生成的,當時的開灤煤礦以及所屬的開灤醫院中,有一批外國的高級員司和醫生在此工作,這些人多居住在“馬場圈”附近的西山別墅(大八所)以及小八所、十七所和其他的洋房別墅,這的建築全是獨門獨院的矮花牆,小洋房,童年時代我家住在孫家大院“山河裡”,與“西山別墅”只是一牆之隔。俗稱“洋房子”,因此,我對這裡的環境有深刻的印象。
規模
提起“馬場圈”,就是曾位於鳳凰山東麓的市工人文化宮所在地,唐山市工人文化宮隸屬唐山市總工會,占地245畝,建築面積67000平方米,主要設施有影劇院、文化樓、遊藝樓、游泳池、旱冰場、露天舞池等……是廣大職工與市民進行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和休息的良好場所。
歷程
起初“馬場圈”是外國專家及家屬們賽馬、遊玩、消閒的場所,因此得名,當我記事時已經改為高爾夫球場了。“馬場圈”周邊以及圈內環境幽雅,風景宜人,松柏相間,洋槐高矗,垂柳婀娜,綠草如茵,場地開闊。我在童年時常攀登鳳凰山,逛馬場圈,春踏青、夏捉蟲、秋拾草,冬撿枝,嬉戲玩耍樂而忘返,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每天經過別墅區探窺院內景物都感到異樣的新奇。在西山道之兩側有一些公共設施,如:俱樂部(可以打‘籃球、排球、網球,可以游泳、跳水等。)酒店、游泳池、洋人墓地以及一些不知底細的大宅院,偶爾接近那些地方則不免心有餘悸,墓地排列在松柏林與珍珠梅的掩映中,靜靜地頗有幾分神秘之感。
“馬場圈”解放以後有了極大的改觀和發展,別墅區內的洋人不見了,都換成了新主人,大多是中國的專家們在此安了家。“馬場圈”伴著時光的飛逝也經歷了無數次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不同形式的洗禮,在50年代初期,這裡舉辦過多次工業、農業、“三反”“五反”運動、鎮壓反革命運動等大型展覽,當時的展覽多是臨時建築的大席棚,公私合營時,喜慶的鞭炮碎屑也曾蓋滿綠地。而後逐步興建了露天劇場、影劇院、文化樓,球場,舞池等公共設施,民眾藝術館也在此辦公,進而開闢了道路、花壇,種植了多種花卉樹木,使環境日趨美化,春夏之交,芍藥、藤蘿競相開放,我曾在此多次觀察寫生,至今記憶猶新。此期間文化娛樂活動最為活躍,平時影劇院可供集會慶典或演電影,或文娛演出。文化樓可供閱讀各種書報雜誌,青少年時期,我常到此瀏覽閱讀各種畫報、美術、漫畫、連環畫等,受益匪淺。文化樓上,還多次舉辦唐山市美術、攝影展覽,是唐山重要的文化陣地。
最為難忘的是每至周六,“馬場圈”都會舉辦遊園晚會,晚會中,各種文體活動異彩紛呈,有放電影的,演驢皮影的,籃球賽,交際舞會,還有遊藝活動,整個園內人流如潮,摩肩接踵,露天劇場曾經演出過京劇、評劇、話劇、雜技、歌舞,不僅本市的專業或廠礦的各劇團參加演出,甚至中央的一些文藝團體,也經常來此演出,許多著名的老藝術家都曾在這裡亮相登場。“馬場圈”曾更名為“人民公園”,“文化大革命”時期,修建了《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成為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陣地,“文化大革命”後改為唐山市展覽館,包括博物館、農展館、美術展覽館等,如今,從鳳凰山公園到鳳凰山麓周邊環境都進行了有計畫地綜合治理,唐山市展覽館、博物館也進行了重建和修葺,文化宮、文化樓、技術培訓中心、退休工人活動中心、專家門診以及其他帶有商業性的活動同步運轉,昔日的“馬場圈”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的文化宮、展覽館、“人民公園”不僅是宣傳唐山文化歷史的視窗,也是創建唐山市文明建設的基地,更是展現唐山市人民精神文明的集結地與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