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坑鄉(安徽省東至縣馬坑鄉)

馬坑鄉(安徽省東至縣馬坑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坑鄉位於安徽池州市東至縣南部,是一個邊遠偏僻的山區鄉鎮,南同景德鎮交界,東北與祁門縣相連西與花園裡鄉為鄰,西南與石城鄉毗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坑鄉
  • 地理位置:安徽池州市東至縣南部
  • 特產:馬坑茶
  • 馬坑山高:600-800米之間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概述,由來,發展,

概述

舊社會這裡流傳一首民謠:“四十里馬坑,四十八道貌岸然水,九十六重山,行走靠腳,運輸靠肩”。有的村莊近在咫尺,由於山水相隔,道路崎嶇,行走不易,費時半天。境內桃源村,溪流深邃,建德縣誌載,唐乾符間邑令檀新同弟俊侯避黃巢之亂,尋桃花水稱仙,在此隱居。周馥夫人吳氏之墓地也葬於桃源橫山坂塢內箬嶺。

由來

馬坑鄉始建於1953年,解放初為馬坑村,1958年並為花園公社,1960年又併入官港公社,1961年成立馬坑公社,隸屬官港區,1982年改為馬坑鄉至今。相傳,堯帝南巡騎馬經過大馬坑時,馬失前蹄,使堯帝一驚,隨口道出“馬坑”二字,馬坑由此得名。

發展

馬坑鄉自然資源豐富是東至縣重點木材產區之一。紫石塔的茶葉,具有葉大、葉濃、味醇的特點,早負盛名;午菇質地優良,暢銷海內外,供不應求。近年來,綠茶走俏,馬坑鄉在制茶工藝上精益求精,所制各種名茶屢屢得獎,其中清水源茶廠的“紫石蘭花”、“玉露銀峰”品質最好,有位飲遍全國名茶的學者,飲了馬坑的“碧色天香”後不斷嘖嘖讚嘆:“品茶莫道龍井好,馬坑香茗亦風流”。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
馬坑鄉在解放戰爭時期,是皖贛邊境的游擊根據地之一。1949年,為了配合解放軍渡江,皖贛工委以馬坑為前進的側翼,於1948年在此成立浮至祁工委,以馬坑一帶為中心,領導浮梁、至德、祁門三縣人民開展革命鬥爭,直到全國勝利。
馬坑鄉併入花園裡鄉成新的 花園鄉.
馬坑在國務院的長江防護林工程中進行大量封山,植被生態良性發展,成為全省不多的原始生態鄉村,原生態的馬坑茶葉(源口茶葉\楓樹壟茶葉\老屋茶葉),野香菇(不是袋種,原生態的),;徽州古道(楓樹壠O牛篷嘴)必將成為自駕客和行者的天堂.
特產:
馬坑茶:無污染,茶全來自山中茶山上,人工除草,無施肥打藥工序,相當數量來自山中野茶,全部野生茶。其茶樹品種屬祁紅列;馬坑山高600-800米之間,屬黃山余脈,山中林密有好茶;
楓樹壟茶(祁源劍毫) 茶均來自茶寶山
馬坑自古產好茶\人皆尚之,歲歲進京禮貢,美傳四方.據東至古茶史記載,馬坑好茶產地有三,其一為位於馬坑楓樹壟(大牛篷咀)的茶寶山。當年〖祁紅〗創名時所采鮮葉均來自該山。茶寶山山深林密,溪流縱橫,常年雲霧繚繞。清香四溢,尤其適宜茶葉生長。故名『茶寶山』。由於山高路險,眾多古茶樹散落於茶寶山中,成為珍貴稀有的野茶。
馬坑源口茶、馬坑老屋茶也為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