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良(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馬國良,回族,青海省化隆縣人,生於1957年6月,現就職青海省民政廳,青海省書法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青海河湟穆斯林書畫研究院院長,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藝術顧問,中國畫聖吳道子藝術館理事,青海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省直機關書法、美術、攝影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國良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日期:1957年6月
個人簡歷,書法家,童年時代,擔任輔導員,醞釀書法,功力漸長,書法作品的特點,作品展,

個人簡歷

馬國良,回族,青海省化隆縣人,生於1957年6月,現就職青海省民政廳,青海省書法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青海河湟穆斯林書畫研究院院長,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藝術顧問,中國畫聖吳道子藝術館理事,青海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省直機關書法、美術、攝影協會理事。國良自幼喜愛書畫藝術,與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藝術的海洋中執著追求、辛勤耕耘,採集書法藝術精華。楷書先後臨習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等碑帖;行草書臨習孫過庭、文徵明、王鐸張瑞圖等,潛心研習自成風格。其楷書點畫、結構,以歐體為主,書法秀潤、遒勁、端正大方,結構嚴謹,章法得當,耐人尋味。行草活潑、灑脫,而不失法度。為提高書畫理論水平曾在中國書法函授大學國畫部,河南省書法函授研修生班函授畢業,師從著名書法家王雲先生,並受書壇諸多老前輩指點,書藝大進。書臨魏碑、隸書諸多字帖,獲益匪淺,得到書界肯定。本人又酷愛國畫和攝影,在省內外大小展覽中入選。本人1987年創立化隆縣書法、美術、攝影協會;1993年在化隆縣舉辦個人書畫展;1999年10月在西寧市舉辦《馬國良書法藝術展》;2006年7月應邀在門源縣油菜花旅遊節舉辦個人書法展;2003年4月發起創辦成立青海河湟穆斯林書畫研究院,經常性組織舉辦跨地區書畫交流展,成績斐然,聲名大震。作品在省內外四十多次展覽中入選,多次獲一、二、三等和優秀作品獎。連續三屆入選日本國際書道展,並獲得優秀獎。作品被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法國、奧地利、英國等國際友人收藏。全國回族自治區域一至三屆聯展;首屆“墨海精英”國際書畫藝術大展;2006年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年展入選;2006年作品收入書法導報“伏曦杯”上展精品集並三等獎;畫聖吳道子書畫藝術中國書畫家北京邀請展等大展入選,並列入百名書聖畫聖藝術家榮譽稱號;南國冰蘭齋書畫藝術陳列館入選並收藏。《墨海精英精品集》和《全國回族書畫精選》、《中國書畫名家大典》、《全國軍民魚水情書法精品集》《河湟書法作品集》等十幾部作品集刊載。其藝術成就、學習經歷、生平傳略、作品論文等已在電視台、報刊、雜誌中做了多次專題報導。同時在《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詞典》、《中國當代書畫篆刻名人大全》、《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名人簽名鈐章藝術總覽》、《跨世紀書畫藝術界人才傳略》、《世界華人文學界名人錄》等大型典籍中收錄。

書法家

在青海活躍著一支朝氣蓬勃的書法藝術創作隊伍。他們用心靈營造意境,用情趣點綴生活,書寫著審美追求,感受著時代氣息……
回族書法家馬國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童年時代

馬國良出生在黃河北岸的化隆回族自治縣巴燕鎮的一戶農家。這裡雄渾的大山賦予了他堅韌執著的品格和淳樸的心靈。
童年時代,當馬國良在廣袤的田野里任天真的童心自由奔騰時,農家生活的一切在他的眼裡卻顯得充滿誘惑,美麗無限。尤其當他注視著舅舅立於案旁,蘸墨寫字或作畫的神態時,就有一股躍躍欲試的衝動在手心裡奔涌。
在舅舅的薰陶下,馬國良漸漸喜愛上了書法。但在當時的青海農村,無論周圍的環境和家庭的傳統意識,都不允許他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學習書法。但在舅舅支持和督促下,他還是撿來廢舊紙張開始習練毛筆字了。

擔任輔導員

後來馬國良到縣城讀書,師範畢業後分配在一所國小工作,擔任學校少先大隊的輔導員。有一次,馬國良別出心裁地用毛筆寫了一份工作安排報告後交給了校長。校長對他的工作安排很是讚賞,卻對他的毛筆字大加奚落了一番……
這件小事對馬國良刺激很大,也激發了一向自信的他進一步練習書法的信心。他開始蒐集柳公權、顏真卿等許多大家的碑帖,精心揣摩,認真練習,每每有比較大的收穫。
也正是這樣的生活小插曲,使馬國良逐漸對書法產生了滿腔痴情。他時常會看著周圍的自然景觀時,總會把許多事物與書法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醞釀書法

站在曠野,看著天際處凝重如鐵的山體,他總認為這是大自然濃墨重筆書寫,裡邊涌動著的雄渾與遼闊的壯美,不正如中國書法的楷書般穩健嗎?站在黃河邊,看著奔流不息的浪花,他覺得這是大自然靈動飛揚的書寫,其中蘊含的跌宕起伏與波濤萬里的氣勢,不正象奔放的草書一樣?
伴隨著山野田間的一枯一榮,馬國良在黃河之濱潛心臨習柳公權《玄秘塔》、《神策軍》,顏真卿《多寶塔》,歐陽詢《九成宮》等碑帖及孫過庭、文徵明等的行草書,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日日夜夜。這些雖然清苦但卻充實的日子,不僅使馬國良的書法技藝有了明顯提高,而且也讓馬國良感悟到了許多書法以外的東西。
柳公權書法的謹嚴端莊和筆力的遒勁峻拔;顏真卿書法的渾厚寬博和英氣逼人的氣勢以及歐陽詢筆法的細勁,稜角峻厲等等無不讓馬國良痴迷和陶醉!

功力漸長

正是有了這樣的苦功和磨礪,馬國良的楷書字型日漸變得勻稱,豐腴起來。人們也漸漸能從他的楷書中感受到“顏體”雍容大度的氣派和“柳體”清利高雅的氣質。尤其他書寫的清代回族哲學家劉智的《五更月》楷書四條屏,不僅表現出字型肥碩豐潤,圓緊渾厚,筆力剛健雄強,布局滿密篤實的風格;而且不乏骨力遒健,結構勁緊,布局疏密得當的氣韻。
在西北回族穆斯林家庭中,大多都有用阿拉伯文寫成的書法中堂。而如今,由馬國良書寫的、表現伊斯蘭哲理的漢文書法中堂幾乎也隨處可見,並深受回族民眾青睞。尤其用楷書寫的《五更月》四條屏,字裡行間傾注了馬國良對《五更月》與回族兒女的濃厚深情。他書寫的《諸子家訓》四條屏以及許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言和勵志之作也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同與讚許,有百餘幅作品被人索求收藏。
在書藝之道上,馬國良探索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息過。除了楷書之外,他先後也臨習過孫過庭王鐸張瑞圖等多家碑帖,並感悟著其中的神韻與精髓。由於不拘泥於一體,而總是喜歡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又大量臨習魏碑、隸書,集眾家之長,這使得馬國良的行草書也顯得活潑、灑脫,而不失法度,自成一格。許多作品都表現出筆致清晰自然,神采生動天真,耐人尋味的個性特色。

書法作品的特點

同時,馬國良的書法作品,不僅極具觀賞性,而且有很強的實用性。其字型秀潤遒勁,端莊大方,耐人尋味。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時,一種引筋入骨、剛柔相濟的氣韻就會撲面而來,給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楷書作品,師承眾家,日臻完美,潑墨濃淡有致,筆調行雲流水,秀美中有剛勁,明暢中含沉實,得到了諸多行家的肯定和社會的讚譽。
先後當過文化宣傳幹事、縣文化局副局長等職的馬國良,對書法藝術情有獨鐘。在他看來,仕途和商海都不適合自己的性格和志向,只有書法繪畫藝術才是自己追尋的理想,才能營造一片屬於自己寧靜致遠的天地,才能超然脫俗地生活!
1998年,他輾轉來到西寧,在名家薈萃的省城開始了他追求藝術的新旅。先後得到了省內書法名家的指導;之後又在中國書法函授大學國畫部、河南省書法函授院研究生班函授畢業。不僅書法理論水平提高了,書藝也有了不斷進步,並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作品展

1999年10月,馬國良在西寧舉辦《馬國良書法藝術展》,展出書法作品85幅,對自己的書法藝術作了全面的回顧與展示。不僅如此,他的書法作品還曾50多次入選省內外和全國書畫展賽,並多次獲獎;其佳作曾連續三屆入選《日本國際書道展》,有80餘幅書法作品走出國門,亮相於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法國、奧地利等國家藝壇,還被首屆“墨海精英”國際書畫藝術大展、南國冰蘭齋書畫藝術陳列館展出並收藏。
而如今,馬國良把絕大多數業餘時間和精力幾乎都傾注在硯台中和筆端上,他是在用實際的行動,努力踐行著繼承中國書法悠久歷史傳統的諾言,也在為青海回族書法藝術的普及教育盡著自己微薄的力量。 “成竹在胸,下筆有神。”馬國良認為書法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書法的美感來源於大自然,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社會實踐。因此,書法藝術必須植根於社會植根於人民,否則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要使書法藝術創作之樹常青,就必須對文學、哲學、美學、天文、地理、歷史等知識無所不及。
這樣的思索和認識,使馬國良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高度的學習熱情和旺盛的進取精神。
2003年他與書友們共同創辦成立了青海河湟穆斯林書畫研究院,擔任院長,開始了新的征程……
臨池潑墨,快樂無涯!馬國良在省城一家僻靜的巷道里租了一間房子,支起書桌,一筆一筆地又寫起來了。白天他井井有條地幹著自己分內的工作,下班後,除了吃飯、會客、訪友,剩餘時間,他大段大段地泡在租下來的書屋裡,把自己與外界完全隔離開來。他實踐著、感悟著、揣摩著,常常忘記了休息,有時他乾脆就不回家吃住在書房裡,聞著墨香,酣然入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