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禮

馬國禮

馬國禮(1876-1945),字復初,東鄉族,寧定縣(今廣河縣)西關山根人。清朝參將、北洋時期鎮守使、民國時期甘肅省政府委員、實業廳廳長、臨時參議會參議。

基本介紹

  • 全名:馬國禮
  • 別名:廳長、馬委員
  • :復初
  • 所處時代:清、北洋、民國
  • 民族族群:東鄉族
  • 出生地:甘肅廣河縣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 逝世地:蘭州橋門街公館
  • 主要成就:成立寧定縣教育促進會,修建國小 
  • 最高官職:國民政府甘肅省府委員、廳長 
  • 本名:馬國禮
  • 信仰:伊斯蘭教
  • 爺爺:馬萬有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主要成就,軼事典故,史料記載,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馬國禮(1876-1945),字復初,東鄉,寧定縣(今廣河縣)西關山根人。
幼而好學,長於文辭,有應對之才。光緒十九年(1893)17歲時,與其堂兄馬國仁人董福祥甘軍,在其父馬福保部“靖洮營”任職。“庚子之役”時隨甘軍參加戰鬥,在廊坊、北京廣渠門、正陽門等地抗擊八國聯軍,攻打使館區,因功擢升為游擊(游擊,清代武官名,秩從三品,位次參將)。北京陷落,慈太后、光緒皇帝西逃時隨甘軍護駕西行。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陝西宣布獨立。清政府命陝甘總督長庚派兵進攻陝西革命軍。馬國禮隨馬安良“精銳西軍”東征陝西,在陝西長武冉店、永壽、乾州等地與革命軍作戰。民國元年(1912)清帝宣布退位,東征軍撤回甘肅。在清朝末年和北洋時期曾任甘肅精銳後軍統領,隴南道道尹,隴南鎮守使,涼州道道尹。
民國十七(1928)馬仲英圍攻河州時,為了儘量減少地方禍患,馬國禮與馬國棟兄弟,試圖在尖銳對立的河州回民軍與國民軍之間居中調處,爭取緩和矛盾。在他們的影響下,胡門門宦所屬穆斯林,基本上沒有參與國民軍的政治活動。劉郁芬為了應付事變,推行“剿撫兼施”的方針。一方面任命馬國棟為前敵副司令,任喇世俊,馬國 禮,馬國民為戰地政治委員會委員,而另一方面又對馬國禮兄弟深存戒備。河州鎮守使趙席聘火燒八坊時事先不通知馬國禮兄弟,使他們險遇不測,府第財產化為灰燼。國民軍李松昆攻打三甲集太子寺時,竟將馬國禮的兩個侄子以“匪類”打死,並有攻略胡門拱北,砸毀碑匾之事。馬國禮兄弟既遭到馬仲英一派河州回民的攻擊,又得不到國民軍的信任,左右為難,倍嘗艱辛。國民黨執政甘肅時期,在朱紹良擔任甘肅省主席時期任命為甘肅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在谷正倫擔任甘肅省政府主席時期任命為甘肅省政府委員、人稱“馬委員”,於1945年在甘肅省政府委員的任內逝世 。20世紀30年代,馬國禮是胡門門宦胡門拱北的主持人,由於他久在政界,飽有閱歷,又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處世持正,善能與回漢各界人士交往,他對胡門門宦的發展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也為胡門穆斯林所尊崇。

個人作品

民國十二年(1923),陸洪濤任甘肅省主席,馬國禮被任命為甘肅省實業廳廳長,朱紹良任甘肅省主席是任命為參議會參議,谷正倫任甘肅省主席時期馬國禮被任命為甘肅省政府八大委員之一

主要成就

1931年,寧定縣成立“甘肅省第五區回民教育促進會寧定縣分會”,以馬國禮為會長,馬步云為副會長。重新修建了太子寺國小。新建的太子寺國小位於南街原太子寺舊址,堡子山之下。順著堡子山勢分為三層,最上面一層和第二層為校舍、教室,總計房屋50多間。最下面臨街是原來的“千總府”,有一牌坊門,牌坊門後面就是操場,約有二三畝地,緊挨著城牆。學校建成後,將西街城隍廟內的西街國小、華寺內的國小搬遷到這裡。寧定縣教育局長馬子才以堡子山兩眼泉水為由,取名“寧定縣雙泉國小”,由馬秉毅代為校長。
馬國禮任寧定縣教育促進會會長期間,基本按“十里一校”的則,在全縣修建學校,先後修建、恢復、修繕了買家巷、何家鋪、雙泉、河北(石那奴)、祁家集、三甲集、排子坪、水泉、雅幽等九所完小;李家寺、董家河、馬家嘴、古城、四後子、謝家、五戶、張家堡、四甲、上集、上馬家、張家嘴、克那、牛康家、草灘窯、官坊馬家大莊等十七所初級國小。到民國二十七年(1938),全縣除西街三甲集兩所完小外,又先後在東區祁家集、南區雅幽、西區買家巷北區那勒寺創立了四所初小。從這一年開始,全縣學校在校學生數均均超過了民國十六年(1927)。

軼事典故

1940年,馬步青以“在抗戰時期,團結一致、不應有新老之別”和“新老糾紛有礙地方治安”為名,強制在各地推行伊赫瓦尼教派。在東鄉,馬步青命令將汪集鄉所屬胡門清真寺的老莊寺拆除,用以修建伊赫瓦尼的海乙寺(聚禮之寺)。監拆敏德魁深知汪集老莊寺是胡門門宦穆斯林多、影響較大的一所清真寺,怕釀成事端,故拖辭未去。馬步青遂又派臨夏專員兼保全司令馬維良去監拆。馬維良是東鄉赤斯拉五入,人稱“赤斯拉五”,系伊赫瓦尼教徒。他對監拆胡門老莊寺一事滿口答應,於1940年率領其侄馬白克,中隊長馬述融等繞太子寺到東鄉汪百戶,勒命民眾拆寺。胡門穆斯林非常氣憤,不願拆寺,便去向胡門門宦負責人報告情況,請求解決的辦法。馬國禮自知馬步青之命難為,便說:“鬍子太爺的門宦全憑汪百戶人的支持,你們如果是兒子娃(意為男子漢大丈夫)應該管一下”,汪百戶人受此鼓舞。於同月29日晨邦達(晨禮)時乘馬維良叩頭之時,將其用刀刺死。
馬維良被刺後,汪百戶人糾集百人,示威反抗,馬步青的官員又向甘肅、青海匯報說“四五百人,拿著武器製造暴亂”,國民黨甘肅省委即派出一團兵力從南路剿殺,捕抓有關百姓10餘人。馬萬良、趙他回等自動投案後被判死刑,馬步芳又先後派兵駐紮汪百戶達3年之久,屠殺數十次,遇難民眾150人,但汪百戶民眾始終沒有屈服,胡門清真寺也沒被拆掉。馬步芳等在汪百戶武力推行伊赫瓦尼的計畫,終以失敗而告終。馬國禮在這次事件中雖然沒有直接露面,但他恰是這次事件的幕後指揮者。

史料記載

民國三年(1914),馬國仁任隴南鎮守使,駐守隴南重鎮天水。馬國禮亦在隴南鎮守使署任壯凱軍“分統”之職,助馬國仁掌軍事。民國三年(1914)4月下旬,白朗由陝西攻入甘肅。甘肅都督張廣建命令馬國仁及分統馬國禮率部赴隴州一帶防堵。4月15日,長武一戰,白朗軍將崔正午打敗,攻占了固關。4月23日白朗軍進至馬鹿鎮,4月24日進人甘肅境內。張廣建令馬國仁、馬國禮率所部分守寧遠(武山)等東南各縣。4月28日,白軍占領了清水縣所屬的張家川。5月3日白軍占領了伏羌縣城。5月4日,白軍折而向東進入天水縣境,前部抵達天水縣城之西。隴南鎮守使馬國仁事先已在城西五里的王家磨附近的北山樑上布置好陣地,命其堂弟馬國禮率所部與縣長張紹文等在城內部防守城,自率百餘人駐城西王家磨。及白朗軍前部至,馬國仁與教練官郭正謙率眾迎擊,白朗軍不支,失利西撤,馬國仁率領所部直追至西三十里舖(今太京鎮)始回。中午,白朗軍主力進至城西,馬國仁、郭正謙率部抵敵,但寡不敵眾,“馬奮不畏死,殺白郎軍甚多終因眾寡懸殊,中彈而亡。”
當晚白朗軍先克伏羲城和西關城。馬國禮率部從伏羌趕至天水由北關入城,與渭川道尹向燊、天水知事張紹文等督軍民防守大城白朗軍眾多,攻勢猛烈,半夜時攻占中城。為保存軍隊實力馬國禮率部由東關城出走,避於馬跑泉。《甘寧青史略正編》載:“馬國禮率所部,出東門同城文武多隨之以出,時則城關猶未陷也,道尹向發率紳民登陴堵御,增運子彈同誓死。匪探知城內無兵,據城外高屋伏棟脊後,攻西城益急,炮傷紳民數人,城上大亂。匪從西門梯城而人,大城遂陷繼而東城亦陷。”第二天,白軍攻占了天水城。

人物評價

民國二十六年(1937)7月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教授率領“西北考察團”到臨夏所屬各縣進行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考察。考察團於7月29日抵達寧定縣。顧頡剛先生曾與馬國禮會晤。顧在《日記》中說:二十九日,上午與江縣長同拜晤原建設廳長馬國禮,時年六十二,思想開通,提倡教育甚力,老教中之健者也。
西北考察團成員王樹民在其《河州日記·寧定縣概況》中,對寧定縣教育情況有如下記述:“縣內教育亦未稱發達,全縣教育經費共八千餘元:有完小兩所,初級國小十四所,短期義校九所,商人學校一所,縣城內之完小即太子寺國小,另一所設於縣境東部之三甲集。至境內初級國小與短期義校,學生多者四十人,少者十五人,教師皆僅一人,則規模與情況,均不難自想像中得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