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和鄉
- 外文名稱:英文 Mahe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靈石縣
- 下轄地區:16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靈石縣馬和派出所對面
- 電話區號:0354
- 郵政區碼:031308
- 地理位置:縣境東北部
- 面積:95平方公里
- 人口:8734(第五次人口普查)
- 方言:晉語并州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紅崖大峽谷
- 火車站:靈石東站
鎮情概況,基本信息,重點項目,社會事業,民生事業,城鎮建設,行政區劃,馬和村,西梧桐村,東梧桐村,曲陌村,腰莊村,南頭村,楊家垣村,盡林頭村,大柏溝村,小柏溝村,張嵩村,許家坡底村,葫蘆頭村,軍寨村,下寨村,人口數據,科普惠農,
鎮情概況
基本信息
馬和鄉位於靈石縣城東15公里處綿山腳下,東越太岳山連沁源縣,北與靜升鎮相鄰,西南與翠峰鎮接壤。全鄉總面積8574公頃,轄15個行政村,轄區常住人口9308人,農業戶數3945戶,農業人口9648人,耕地20153畝。
重點項目
項目建設是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載體,為了順利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我們實行鄉、村兩級領導包項目制度,從項目的立項審批、手續辦理、資金落實、施工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服務。一年來,完成了馬和中學塑膠操場建設項目和校舍維修工程。馬和國小外牆粉刷、張嵩國小圖書專室搭建及外牆粉刷、楊家原國小的專室地板磚鋪設、院內處理、公共廁所的建設全部完工投入使用。縣級重點項目配合完成了3項。一是完成了路網(緯九路、經八路)建設工程涉及400餘畝的土地流轉工作。二是完成了新建熱源廠征地拆遷協調工作,共拆遷7戶,土地流轉34.73畝。三是完成了兩渡220萬KV輸電線路工程的占地協調工作。結合落實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力實施微民生工程。在全鄉15個行政村實施了12項民生工程,總投資300餘萬元,工程內容涉及各村的道路、飲水、亮化、綠化等各個方面,目前全部完成。
社會事業
認真抓好城鄉環境衛生治理。全鄉共清理煤堆420餘處,柴堆166處,糞堆140餘處,料堆42處,投入人力1583人次,清理積存垃圾1200餘噸,各種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計生工作常抓不懈,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深入推進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提高服務能力。統籌資金改善基層公共設施,2014年共有“一事一議”獎補項目7個,省級示範項目1個,總投資312.4萬元,實施了楊家原文化活動中心裝飾工程和小柏溝新建文體活動中心工程、張嵩村太陽能路燈安裝工程、馬和村500米排水渠工程和南頭村新建50立方米蓄水池工程、盡林頭和曲陌村的紅白理事場所建設工程,工程完成後,受益人數達到6438人。抓好縣鄉公路的管理養護。對全鄉三大幹線公路進行清掃保潔,養護油路36公里、水泥路38公里。以檔案規範上檔升級為契機,規範了6個村的檔案,共整理完成各類檔案1480卷。
民生事業
一年來,為全鄉657.5畝核桃經濟林入了保險,為4781.3畝公益生態林入了森林保險,兩項保險惠及1700餘人。為34戶危房戶發放補貼31.4萬元。新農合、新農保實現全覆蓋。認真做好救災救濟和社會福利工作,為46戶民眾申請臨時救濟金8.3萬元,為2位學生申請救助學費6000元,為低保戶和殘疾人救助棉被65套,大衣30件,棉衣70套。全年總計發放優撫金11.9萬元,隨軍家屬補助1.3萬元,現役軍人優待金60.5萬元,同時為全鄉58戶五保戶發放五保生活費用17萬元,保障了五保戶的吃、穿、住的問題。完成977戶4701畝夏糧和1830戶9669畝秋糧的糧食直補、糧種補貼、綜合補貼三項補貼102萬元的發放工作。
城鎮建設
2014年靈石紅杏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已建成日光溫室165個,並完成了農貿農資交易所、恆溫保鮮庫、智慧型育苗溫室、檢驗檢疫和農技培訓中心及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現在每個溫室年收入7萬元,解決了當地350餘人的就業,帶動農民增加收入700餘萬元。同時我們的“精品兔肉深加工”、“特色小雜糧”、“多味辣椒醬”以及“農家系列小菜”等特色種養加工業已初具規模。目前我鄉還有三家特色養殖場,龍慶林牧公司飼養鴿子、藏獒、牧羊犬、烏雞等畜禽,瑞堂養鹿合作社養鹿20餘只,金山休閒度假村放養山豬700餘頭。全鄉種植麒麟西瓜170棚,草莓2棚,火龍果15棚。從當前特色種養殖業發展現狀來看,發展前景比較看好,產品供不應求,收入比傳統種養殖可觀。
行政區劃
轄馬和村、許家坡底村、張嵩村、大柏溝村、小柏溝村、盡林頭村、曲陌村、軍寨村、腰莊村、南頭村、下寨村、楊家原村、葫蘆頭村、東梧桐村、西梧桐村16個村委會。
馬和村
位於縣城東12公里處,北面緊鄰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和108國道,東南面背太行支脈太岳山,祁臨高速公路側村而過,西面毗鄰本縣翠峰鎮,全村共有3200餘人,其中農業人口2800人,非農人口400人,耕地面積4780畝,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且土地肥沃、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是個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近幾年來,我村在縣、鄉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在村黨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帶領全村廣大村民團結奮鬥,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好成績。二〇〇六年,被上級評為市級文明村。
近幾年來,我村在縣、鄉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在村黨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帶領全村廣大村民團結奮鬥,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好成績。二〇〇六年,被上級評為市級文明村。
西梧桐村
位於馬和鄉西南部,距鄉政府3.5公里,耕地面積850畝,全村470餘口人。西梧桐村以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而著稱。黨支部和村委抓黨建、聚民心、引外資、同致富、辦實事、建新村。最佳化產業結構,引資興企致富,先後引進天星煤氣化公司(60萬噸/年機焦)、伊鴻鎂業公司和年產30萬噸的成功洗煤廠。解決了村民就業,增加了村民收入,並且為民辦實事,建橋、打壩、治灘、造地、修路、栽樹,西梧桐村道路平整暢通,環境衛生整潔,到達了“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街道亮化、環境美化”的標準,完善的基礎設施不斷發展的公益事業,讓西梧桐村人過上了和諧美好的生活。
東梧桐村
地處馬和村西南4.5公里,東至葫蘆頭,南於蒜峪村隔河相生。西與西梧桐相鄰,北與草橋村接壤。全村人口203人,耕地面積555畝。村委帶領村民克服困難,積極建設新農村,完成戶通水泥路3.5公里,新建村委辦公樓。架設路燈,淨化村內環境,該村被縣政府確定為全縣園林村。
曲陌村
位於馬和鄉以南2.5公里,東至曲陌梁,與盡林頭村為界,西與下寨,南頭,楊家原土地相連,北與馬和村土地接壤,全村總面積1.1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東靠大山山脈,西接沖積平原,山脈呈一曲線。該村現有140戶,429人,其中非農業戶口5人。姓氏以王,李,趙,為主其中李姓最多,約占全村總人數的40%
腰莊村
位於馬和鄉南端,距鄉鎮府5公里,東,南,西,三面環山,以太岳林局,介廟為主界,北與軍寨村隔溝相望,地形狹長,一條季節性河流從後溝蜿蜒流淌。全村1.26平方公里,村莊依山順溝,氣候偏涼,全村現有46戶,128人。2009年8月,村主任李建強在政府的號召和幫助下,修築了長700米,寬4米,厚18厘米的高標準水泥路一條,總計投資18.2萬餘元,其中村投資3.3萬元,該村交通極為便利。
南頭村
位於綿山腳下西南端,東至曲陌,軍寨,西至下寨,楊家原。南至摩天嶺谷底,北與下寨,曲陌土壤相接。村莊地形座南朝北,村民建築與占地面積均呈圓形。一年四季青山環繞,樹木成林。全村現有人口116人,村莊占地面積330畝,其中耕地面積300畝,建築面積28畝,東西長一公里,南北長2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土豆。
楊家垣村
198戶,531口人,有耕地873.94畝,黨員17名,緊臨大運高速,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肥人勤,是馬和鄉新農村建設村之一,該村支部、村委團結務實,奮力爭先,強化基層設施建設,傾力實施民心工程,發展核桃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各項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相信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楊家原一定會建設成為更加富裕、和諧、文明的新家園。
盡林頭村
盡林頭村位於綿山腳下,環境優美民風淳樸,全村130戶,530口人。耕地面積1200餘畝,既無礦產資源可依,也無工礦企業可靠,盡林頭支部、村委一班人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紮實推進農村建設步伐,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村通沙礫路工程,硬化、美化、亮化了村中道路。積極招商引資,引進了萬頭豬場落戶本村,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克服困難,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極大的提高了本村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此同時,發動民眾,組織鑼鼓隊、柔力球隊,極大地豐富了村民文體生活,使盡林頭村呈現出景色秀麗、村容整潔、和諧穩定,生機昂然的新農村氣象。
大柏溝村
位於靈石縣最東端,東倚綿山山脈,與太岳林局介廟林場為界,西為寬廣的靜升盆地和小百溝,與張嵩村土地接壤,南與國家廣電部725台,小柏溝村相依,北至大志深溝與介休市秦樹鄉興地村相鄰。距馬和鄉鎮府5公里。全村0.57平方公里,村莊座北朝南,西低東高,土質肥沃。
小柏溝村
位於綿山腳下,距鄉鎮府4.5公里,距縣城16公里,東以太岳林局,介廟林場為界,西與張嵩村土地接壤,南於千年華夏忠孝聖賢地“介廟”相依,北與大柏溝相依。全村面積1.33平方公里,南北較長,呈不規則三角形,居民大部分以溝,坡向陽而建。全村現有154戶,448人耕地面積697畝。
張嵩村
位於綿山腳下,是馬和鄉第二大村,擁有1600餘人,耕地3500餘畝,黨員42名。該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一班人,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團結奮進、求實創新、開拓進取、引導和率領廣大民眾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勤勞致富、穩步前進,有力的促進了村域經濟發展和民眾致富增收。在抓好經濟建設、帶領民眾奔小康的同時,村支部和村委以建設和諧文明新村為目標,從每個家庭入手認真實施了文明建設的“細胞工程”,不斷提高了全村民眾的整體素質,初步實現了內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發展生產力的目標。
許家坡底村
位於靈石城東12公里處,地處馬和鄉最北端,東至縣國營苗圃為界,西與靜升鎮南原相鄰,南和馬和鄉土壤相接。北靠永吉大道與靜升王家大院南北相望,屬靜升盆地的中心地帶,全村總面積0.63平方公里,村莊座西朝東,交通四通八達,村莊地形西高東低,村中一條舊巷,又龍天廟1座,現已不復從在。該村以吳,李,郭姓為主。
葫蘆頭村
於馬和鄉西南部,地處黃河高坡,東與楊家原村相鄰,西與東梧桐村接壤,南於翠峰鎮歡坡村有垣相隔,北靠黃土黃土丘陵,於靜升草橋相隔,村東西跨2公里,南北跨3公里,總面積6平方公里,分南莊,村里,北莊三片,大運高速服務區設在這裡。全村223戶,580人村中路面為沙石土路,電視,電話已普及。個別家庭安裝了電腦。
軍寨村
位於馬和鄉東南3公里處,東以太岳林局,介廟林場的金牛溝為界,西與南頭村的南梁相鄰,南街腰莊,北與曲陌村相連。全村總面積0.83平方公里,均處於大山之間,地勢南高北低,地形狹長。村大部分建築座東朝西,南北約500米長,東西不足百米。該村有78戶,281人,實際長住人口110人。
下寨村
位於馬和村南2公里處,東至曲陌,南至神泉溝,西聯葫蘆頭,北通楊家原。地形成不規則橢圓形。南北2.5公里,東西3.5公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村境南多坡,丘林樹木成林,四季常青。全村現住人口312人,戶數110,非農6人。全村,代,尤,王姓居多。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的西梧桐村位於馬和鄉西南部,距鄉政府3.5公里,耕地面積850畝,全村470餘口人。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8734 |
男 | 4561 |
女 | 4173 |
家庭戶戶數 | 236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8552 |
家庭戶男 | 4423 |
家庭戶女 | 4129 |
0-14歲(總) | 2321 |
0-14歲男 | 1198 |
0-14歲女 | 1123 |
15-64歲(總) | 5809 |
15-64歲男 | 3104 |
15-64歲女 | 2705 |
65歲及以上(總) | 604 |
65歲及以上男 | 259 |
65歲及以上女 | 34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900 |
科普惠農
馬和鄉是靈石縣的科普示範鄉,十分重視科協工作和農村科技工作的推廣運用,為了讓當地農民真正享受到科普惠農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帶來的便捷與實惠,鄉黨委政府對這一活動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注重落實。鄉科協秘書長牛鋒毅親自部署、廣泛發動、積極組織全鄉基層幹部、民眾參加這項活動。他深入張嵩村和下寨村,召開兩委班子專門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落實,實現了黨員、幹部帶頭,村民廣泛參與,兩村農戶全部註冊為科普惠農綠色通道會員,真正達到了村農戶全部覆蓋的良好效果。
馬和鄉張嵩村黨支部書記、靈石縣興忠林枚發展有限公司(晉中市十佳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總經理黃學忠、村委主任閆士明、馬和鄉核桃協會會長黃毓峰帶頭每人出資1.5萬元,為該村農戶發展註冊科普惠農會員,使張嵩全村406戶達到了全部覆蓋。下寨村黨支部書記、靈石縣興瑞綠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靈石縣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經理尤瑞根出資1.5萬元為該村86戶農民註冊了100個科普惠農會員。
馬和鄉黨委政府對科普惠農綠色通道工程建設高度認識,行動迅速,措施得力,為該鄉創建省級科普惠農綠色通道示範鄉(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靈石縣科普惠農綠色通道工程的建設樹立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