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奧勒留(古羅馬帝國皇帝)

馬可·奧勒留(古羅馬帝國皇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可·奧勒留(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全名為馬爾克·奧列里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羅馬帝國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最後一位皇帝(161年3月8日—180年3月17日在位)。

馬可·奧勒留擁有凱撒稱號(Imperator Caesar)。有以希臘文寫成的著作《沉思錄》傳世。他嚮往和平,卻具有非凡的軍事領導才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爾克·奧列里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
  • 外文名: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
  • 別名:哲學家皇帝
  • 國籍:羅馬帝國
  • 出生日期:121年4月26日
  • 逝世日期:180年3月17日
  • 主要成就:鞏固帝國統治,抵禦蠻族入侵
  • 出生地:羅馬城的西里歐山
  • 代表作品沉思錄
  • 母親:多米提亞·露西拉
  • 兒子:康茂德(也是繼任者)
  • 女兒:露西拉
  • 妻子:芙斯汀娜
哲學成就,軍事成就,出版圖書,人物軼事,人物評價,

哲學成就

作為一個斯多葛派的哲人,馬可·奧勒留也許沒有太多可以稱得上個人創見的哲學主張,但他是這一哲學的實踐者,而不僅僅是一個饒舌的學問家。要實踐一種犬儒主義、甚至一種存在主義並不難,但要實踐斯多葛派哲學可就難了。
馬可·奧勒留
少年
後來的人們往往會在奧勒留的哲學中發掘出許多可疑的問題。譬如,命定論與自由,虛無主義與仁義道德這些矛盾的東西被拼成一盤。還有,他的站在宇宙立場上的無條件的普愛思想,也被視為是一種愛的幻想,愛的烏托邦,愛的謊言。但是在奧勒留的生活中,在他心靈的火爐里,矛和盾已經熔化在一起,顯示出金屬的本質。內聖外王之道在他身上獲得了統一。奧勒留還躬親實踐了這種看似不可能的愛。大約是169年,羅馬軍隊在劫掠塞琉西的阿波羅神廟時,據說打開了一個神秘的金盒子,裡面藏有疾疫的毒菌,於是末日降臨,義大利的許多村莊和城市淪為廢墟,羅馬城裡也有近萬人死亡。正當奧勒留為賑濟災民焦頭爛額時,他親信的將軍,帝國東部總督阿維第烏斯·卡西烏斯在敘利亞舉兵反叛,意欲奪取王位。叛亂最終被平定了。殺死卡西烏斯的是他手下的屬將。但對於卡西烏斯的死,奧勒留深為遺憾。他為權力的欲望毒害將軍的心靈而感到沉痛,還說本來要求寬恕的應該是他自己。奧勒留還小心地毀掉一切有關叛亂的檔案,以免牽連參與其中的人。奧勒留說到做到。當奧勒留說,不要從權力、地位、名譽等身外之物中去尋找快樂,要在物質現象面前保持心靈的尊嚴時,他不是只面對別人。歷史上有哪一位皇帝把自己的王位分成兩半,將一半交給另一個人?這種“二日並出”的政治範例卻在奧勒留時代出現。當然,我們不能離開奧勒留所處的歷史境況去要求他,以一個人的匹夫之力要改變整個社會的風貌和歷史的積弊是不可能的——這也不符合奧勒留的哲學。羅素曾經指出,“馬可·奧勒留確乎曾經敕令過角鬥士必須使用粗鈍的劍進行角斗,但是這種改革是暫時的,而且他對於人與野獸的角斗也沒有做過任何改革”。
馬可·奧勒留
奧勒留騎馬像

軍事成就

經過數百年的征服與擴張,特別是到了屋大維統治的時代,羅馬帝國的版圖變得十分遼闊。它的疆界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北抵英吉利海峽、萊茵河、黑海、高加索一線,南至北部非洲,東到阿拉伯沙漠。在交通信息如此不便的時代,要統治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隨著版圖的擴大,愈來愈多地把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納入了一個國度,其結果是增加不安定的因素,使國家受到愈來愈多的挑戰,皇帝也越來越不好當。因此,在一次得不償失的勝利之後,屋大維囑咐後人,不要一意擴張了。奧勒留執政時期,帝國已經轉入守勢,但是國家內部仍然不能平靜。它必須隨時接受來自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群的挑戰,而這些挑戰往往是與天災一起降臨的。
帕提亞的沃洛吉斯四世(Vologases IV)繼位,他入侵亞美尼亞和敘利亞,重奪埃德薩,使161年至166年羅馬-安息戰爭爆發。奧勒留令他的共同統治者維魯斯守衛敘利亞,另一方面使將軍馬庫斯·斯塔提烏斯·普里斯庫斯(Marcus Statius Priscus)在163年入侵亞美尼亞,另一位羅馬將軍阿維狄烏斯·卡修斯(Avidius Cassius)則在164年入侵美索不達米亞。
羅馬人攻陷了塞琉西亞和泰西封,並把這兩座城市焚毀,一些羅馬士兵在這個時候染上致命疾病(可能是天花),羅馬軍隊只好撤退,及後這種瘟疫在羅馬帝國大為流行(安東尼瘟疫)。但他們在撤退後仍控制著杜拉~歐羅普斯。
而奧勒留本人則與馬科曼尼人、夸狄人等日耳曼部族進行了漫長的馬科曼尼人戰爭
從166年開始,早已居住在多瑙河以北(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一帶)的馬科曼尼人和夸德人等日耳曼部落,於166年開始向羅馬發動大規模進攻,其先頭部隊一度衝進北部義大利,羅馬當局動員全部力量,甚至將奴隸和角鬥士都編入軍隊,以應付危機。
薩爾馬特人也支援日耳曼人,加入對羅馬帝國的侵犯,其中擅長冰面騎兵作戰的伊阿基格斯人在多瑙河冰封之戰被羅馬軍隊打得慘敗,從此衰落。
皇帝親自參加指揮作戰,戰鬥極為酷烈,最後總算將其驅趕出境,並於175年簽訂和約。但他們對羅馬的威脅依然存在。有些被羅馬安置到邊界的土地上務農,也有的加入羅馬軍隊輔助作戰,使羅馬軍隊的成分開始發生變化。179年馬可·奧勒留再次出征馬科曼尼人,去世時(180年)戰爭並未結束。
奧勒留在位的二十年時間,就是在應付這些事件中度過的。但在戎馬倥傯之際,奧勒留依然繼續他對宇宙人生究竟的思索。《沉思錄》的許多篇章,是在刀光劍影的征途上寫下的。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馬可·奧勒留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3年10月1日
《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後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是奧勒留所作的一本寫給自己的思想散文集。這本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斯多亞哲學)的一個里程碑。

人物軼事

喜探索事物本源
馬可·奧勒留從小就表現出探索萬物本源的興趣,十一歲時,他便有意身著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家們常穿的簡陋的長袍,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少年的心智,得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教化。在《沉思錄》的第一篇,他列舉了一長串對他的人格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他們是他的祖父、父親、母親、家庭教師和一些哲學家。令人感興趣的是,奧勒留所列舉的自己得到的教益大多是否定性的。如,他的母親教給他不要在心中產生報復的念頭;他的家庭教師使他“學會了不在運動場上加入某一方——無論是藍隊還是綠隊;也不要為格鬥比賽的任何一方叫好——無論他們是執方盾還是圓盾”;拉斯提庫斯告誡他“不要因為虛榮而撰寫冥思玄想的文字,或慷慨陳詞地談論道德,不要故作熱情洋溢”;阿波羅尼烏斯教導他“不要讓心依賴於偶然機遇”。等等。
喜好哲學
奧勒留對哲學的愛好不能被視為是達官貴人的附庸風雅,它出自他的天性。在奧勒留活動的年代,羅馬帝國風行斯多葛派哲學。整個斯多葛派起源於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一次旅行。在前往雅典的中途,芝諾的船沉入了深深的愛琴海,哲學家喪失了所有的財物,但他驚奇地發現,自己的精神品質完好無損。於是便有了斯多葛派——這種聖人的哲學。

人物評價

羅素:“他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各種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就是想要引退去一個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他渴望成為一個聖人,一個像蘇格拉底那樣的哲學家,但是命運讓他踏上了一條看起來是相反的道路。作為皇帝安東尼庇護的養子,當他還是一個十九歲青年的時候,就被推舉為羅馬的執政官,此後又兩次連任,還娶了皇帝的女兒為妻。他在世俗的事務中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直到161年,養父駕崩之後,他被推上了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座位。看來,他是一個聽從命運安排和感召的人。“讓命運成為你唯一的意向吧,因為此外再沒有更合理的事情。”這句話不像是對別人說的。
奴隸制的罪惡造成的苦難仍然存在。這種批評同樣中肯。儘管如此,儘管奧勒留皇帝統治的時代時有戰爭、瘟疫和地震發生,但是歷史學家仍把這個時期評為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年代之一。生活在他的時代的人們是幸運的。公元180年3月17日馬可·奧勒留的逝世,意味著羅馬帝國黃金時代的結束。繼承王位的獨子康莫多斯(康茂德)是最出名的暴君之一。後來的子孫似乎都沒能像奧勒留一樣給臣民帶來如此多的恩惠。他生下了孩子卻不能生下他的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