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鎮(湖北省漢川市馬口鎮)

馬口鎮(湖北省漢川市馬口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口鎮位於漢川市東南部,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全鎮國土面積62.68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83313人(2017年),下轄6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2011年,工農業生產總值96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口鎮
  • 外文名稱:Makou town
  • 別名:系馬口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華中地區-湖北省-漢川市
  • 下轄地區:6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新正街
  • 電話區號:0712
  • 郵政區碼:431602 
  • 地理位置:漢川市東南部
  • 面積:62.6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8331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天嶼湖(度假村)、漢川仙女山、汈汊湖
  • 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30分鐘直達)
  • 火車站漢川站(在本鎮)
  • 車牌代碼:鄂K
  • 同名鄉鎮:江西九江永修縣馬口鎮
區域概況,基礎設施,歷史起源,經濟發展,教育狀況,體育特色,文化特色,土特產品,區域總括,

區域概況

湖北省漢川市馬口鎮,人口83313人(2017年),面積62.68平方千米(2017年)。轄6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新正街、曾家灣、徐家嶺、石頭路、一廠、丁集、邱子腦、敖家、松林、八屋窯、周湖、金河、馬口、窯新、新莊、高山、高廟、官山、棗樹、嚴山、五福、關聖、土橋、范嶺、柴林、大咀、船廠、中嶺、舊港、橫山、旭高、丁集、七吳、光明、白馬、廟灣、童嶺、八大、雄偉、雄豐、回龍。
馬口自來水公司馬口自來水公司
馬口鎮地形獨特,風光綺麗。小丘、山崗林立,湖泊星羅棋布,帶漢江而引荊夏,拔三山而瞰五湖,夏觀荷花之純秀,冬領雪嶺之蒼芒。湖光山色,歷年來是休閒的理想景地。而挺拔的龍霓山,郁綠的梅子洞、清澈的白石湖更是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占地10.4平方公里的城區綠樹成蔭,草坪茵茵,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暢街道縱橫交錯。金馬大道東接蔡城(路),可連京珠,西接新北(路),可達宜黃。街區商品琳琅滿目,物流暢通,城鎮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增強。
漢川市馬口鎮具體位置圖

基礎設施

依據地理位置、區位優勢、人文景觀、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情況,根據總體規劃拓展城區發展空間。總體發展框架是:以現有城區為中心,東向伸展到高山村,北邊頂托到漢江,南部開發到白石湖,西片延續到廟頭鎮城中區則通過舊城改造、土地置換、城鎮經營,實現產業提升、管理規範、面貌亮麗、功能完善、輻射力強的目標。城區面積由6.8平方公里發展到10.2平方公里。
經過多年建設,馬口城區的基礎設施基本完備。
一、路網密布。形成了金馬大道、新正大道等橫貫東西,二中路、敖垸路等縱穿南北的交通網路,城區主次乾
道長23.63公里,硬化率達96%。
馬口鎮馬口鎮
二、排、給水體系完備。排水管網沿道路布置,排水管道近14.8公里。有日供水萬噸的自來水廠2座。供水普及率98%,供水主管道20.6公里。日產5萬噸水廠正在建設中。
三、電力、電訊設備齊備。110KV變電站運行良好,初步實現工業、民用電分離。10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移動、聯通網、寬頻網路覆蓋全鎮。設廣播電視差轉站和有線電視台。
四、其他設施配套。有液化氣中心、天然氣管道、客運中心、貨運點、公廁、路燈、街心公園、廣場、文化館、業餘體校、工人俱樂部、舞廳、圖書館、兒童遊樂園、消防中隊等。各類學校12所、醫院4個、市場4個。鎮區綠化覆蓋率31%,人均公共綠地6.03m2。

歷史起源

馬口得名已有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據嘉靖漢陽府志》記載,東漢建安三年(公元199年)九月,蜀先主敗於長坡,斜趨漢津,與關羽船會,得濟沔於夏口,關羽路經此地系馬休息,故名系馬口,簡稱馬口。解放前馬口為一區區小鎮,居民2000人,街區面積約0.2平方公里。抗日戰爭時期成為抗敵後方,許多外地商人蜂擁而至,使此地商業驀然興旺,故曾以“金馬”著稱,聞名於世。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繼之以橫徵暴斂,致使商人散走,系馬口經濟狀況急劇衰落,至解放前夕,僅存一些制陶、鐵器、竹器、木器、作坊商業行棧無幾。解放後,漢川縣人民政府設馬口為縣轄鎮;1958年公社化時為上遊人民公社,1959年恢復鎮,1975年撤區並社時為馬口鎮公社,1978年冬鎮社分治,又恢復馬口鎮。
馬口的確是古老的。這個漢江邊的小鎮,在古雲夢澤晚期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創造文明。馬口最早的名字叫洗馬口,據說是因為馬口的地勢宛如一匹躺著的駿馬睡在河邊,而嶺上有一股清泉常年不斷的從馬口流出,當地百姓即景生情,名之“洗馬口”。三國時期,關羽從荊州下漢陽,中途經過洗馬口,大軍在此休息,關羽牽馬到河裡飲水後,將馬系在洗馬頭口的一塊大石上,次日天明才率軍離去。關羽走後,這裡人以關公在馬口頭上系馬為榮,洗馬口從此改成了系馬口。在馬口的老街,當地老輩人告訴我,馬口以前有關聖廟,在距馬口不遠的漢江邊,還有關聖大隊和關聖村的地名。
馬口鎮馬口鎮

經濟發展

千里漢江縱貫全境,漢宜鐵路客貨兩站落戶馬口,距武漢市城區38公里、京珠高速14公里、漢宜高速5公里、武漢天河機場45公里,是武漢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有民營企業近300家,逐步形成了以紡織產業為主,光纖電纜、建材陶瓷為兩翼的產業集群。規模以上紡織企業53家。生產規模達140萬錠,滌綸紗線的產量占全國生產總量的3/4,是中國制線名鎮。年生產光纜400萬芯公里,電纜2000萬對公里,占中南地區七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湖北省馬口鎮號稱中國紡織第一鎮,可想而知馬口紡織業十分發達,吸引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也解決了本鎮許多人的就業問題,眾多的紡織廠為馬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使馬口成為漢川市經濟最發達的鎮之一。
馬口鎮馬口鎮
馬口古老,馬口同樣年輕。在馬口新城區,一個規劃面積90多公頃的紡織工業園正在蓬勃興起。喝著漢江水長大的馬口人,憑藉和漢水一樣靈活多變的頭腦,為馬口爭得了“楚天紡織第一鎮”和“中國制線名鎮”的赫赫聲名。這是馬口人的驕傲,也是馬口歷史發展的必然。由於飽受漢江水患之苦,馬口人歷來就有經商傳統,紡織業在馬口更是歷史悠久。明清時期,這裡商貿活躍,民間的紡紗制線作坊也漸成氣候,馬口乃至襄南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男耕女織,機杼經緯之聲不絕於耳。得漢水地利之便,各地商賈紛紛來馬口收購或者兌換紡織布匹。《漢川縣誌》記載,清末民初,馬口農戶紡織的“土紗”和“土布”,不僅行銷漢口,也轉銷到了四川、河南、陝西、雲南、貴州等省份。也許是看中了馬口紡織業深厚的民間基礎,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在馬口白虎嶺創辦了以紡紗織布為主的軍工企業,也就是的3509工廠。以3509工廠為基礎,馬口的制線業開始了質的飛躍。
馬口人對市場似乎有天然的敏感和敏銳的嗅覺。上世紀八十年代,馬口人看準國內服裝業對紗線的需求,鎮上的制線企業和幾百個家庭作坊全力以赴,制線的制線,染紗的染紗,產品迅速占領浙江義烏,福建石獅,武漢漢正街等大市場。鼎盛時期,馬口純滌綸紗線一度占據了全國市場分額的七分之一。進入90年代,國家紡織業普遍陷入低谷,精明的馬口人又“嗅”到全國程控電話改造中的商機,進軍電纜行業。90年代中期,馬口的電纜企業發展到30多家,一批“百萬富翁”也應運而生。90年代末,電纜被光纜取代,很多電纜企業倒閉,馬口人再一次調整思路,重新投資紡織業。新天線纜公司董事長劉志坤和新宇紡織集團的陳燈哇,就是馬口企業家的代表。他們在馬口最早從事紡織業,也最先轉做電纜。陳燈哇專做制線,他的侄子陳少波專做光纜,劉志坤則制線、光纜同時進行,“軟硬”兼營。馬口鎮委書記李鐵新告訴我,馬口擁有紡織企業198家,規模以上的精紡企業50 多家,年產量突破100萬錠。馬口的紡錠總規模占全省紡錠數的九分之一,滌綸紗線產品年產量占全國滌綸紗線總產量的五分之一,相當於全國一年的滌綸紗出口量,一個新興的紡織工業園在馬口已經形成。的馬口,就是要發揮產業特色,著力打造以制線業為主,以電纜和陶瓷業為輔的“一主兩翼”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商貿活鎮。李鐵新書記還向我透露,鎮裡已經讓出鎮政府所在地,準備興建一座8000平方米的馬口商貿廣場,啟動白石湖旅遊開發,引導、規範馬口夜市,打造具有馬口特色的飲食品牌,圍繞紡織產業的深度開發與延伸,配套建設一個功能齊全的紡織品專業市場,擴大馬口作為“中國制線名鎮”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作為漢川的工業重鎮,馬口歷來有“金馬”的美譽,進入二十一世紀,馬口更是以金馬騰飛之勢打造特色產業,先後被評為“湖北紡織第一鎮”、“全省鄉鎮企業十強鄉鎮”、連續三屆“楚天明星鄉鎮”、“全省鄉鎮黨委十面紅旗”、“全省五好鄉鎮黨委”、“孝感二十強鄉鎮”、“中國制線名鎮”、“中國最具發展優勢城鎮”、“融入武漢城市經濟圈名星鄉鎮”。
馬口鎮馬口鎮
近年來,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7.1%;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8.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5.1%;近五年累計上繳稅金1.7326億元,年均3456萬元,年均增長81.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加735元。規模以上企業年均增加7.2家;紡錠規模擴大了3倍;引進或擴建過千萬項目83個;其中過億項目4個,涉及紡紗、印染、生物科技、建材陶瓷、光纖電纜、電子科技、包裝、塑膠顆粒、機械製造等多個行業,打造了“九連環”、“利達”、“森佳”、“藍天”、“惠惠”、“九頭鳥”、“鐵樹王”、“香榕”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產業集群發展帶來3億多元電費,4億多元工資,年人均增加近400元的純收入。
2009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6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1.85億元,工商稅收533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5.9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75元。
2011年,工農業生產總值96億元,同比增長 16.8 %,其中工業總產值94.1億元,同比增長 17.5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82.3億元,同比增長25.6 %,工商稅收8936萬元,同比增長 25.3 %,其中:國稅完成6900萬元,同比增長 27 %,地稅完成2036萬元,增長28.27%,固定資產投資15.3 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9509元。2012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123.2億元。

教育狀況

馬口鎮有國小10所,分別是漢川市馬口鎮八大國小、漢川市馬口鎮丁集國小、漢川市馬口鎮英山國小、漢川市馬口鎮七吳國小、漢川市馬口鎮大嘴國小、漢川市馬口鎮棗樹國小、漢川市馬口鎮窯新學校 、漢川市馬口鎮高山村國小`漢川市馬口鎮高廟中心國小 漢川市馬口國小。5所主要初級中學(馬口中學,金馬中學,丁集中學,三五零九工廠子弟中學,窯新中學)以及一所高級中學(湖北省漢川市第二中學)。

體育特色

馬口鎮的桌球項目脫穎而出,光彩耀人。從學校到工廠,從機關到商店,從街道辦事處到村民委員會,到處都有桌球台,時時能見兩人對陣。即使是只有幾歲的稚童或年過六旬的退體老翁,也能持拍上場推擋一陣子。難怪人們都稱呼馬口鎮為“桌球之鄉”。
馬口鎮馬口鎮
自1958年成立桌球業餘體校以來,已有40多年的歷史。如今發展為有一定規模的訓練場地,有多層次的隊員結構,有專職教研員,是省體委定點的重要業校基地。
馬口鎮孕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運動員。近20年,為省桌球隊輸送了35名運動員,為省校培養出11名高材生。運動健將梁紅安、解放軍隊的運動員梁芬就出自這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馬口業校代表孝感地區參加全國和全省各種比賽,共奪得金牌29塊,銀牌31塊,銅牌27塊,獲4—6名次62人。
1984年元月,李爾重同志來馬口業校視察時題詞:“論國有群賢,英雄出少年,勤學加苦練,奮勇高峰攀”;1985年2月14日,湖北日報發表了題為《桌球搖籃的園丁》一文,讚譽馬口業校教研員;1987年4月,國家桌球隊總教練許紹發、中國乒協副主席張燮林等一行六人到馬口業校作示範指導並詞:“馬口鎮少年體校桌球隊大有希望"”;同年八月,國家體委授予“湖北省漢川縣馬口鎮兒童桌球技術學校先進集體”的獎牌,並發給獎金5000元;1987年10月,國家體委副主任徐財來馬口視察桌球體校,對馬口桌球事業發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回京後給馬口業餘體校撥款40000元進行維修和建設;1989年10月,全省農民桌球選拔賽在馬口舉行,兩個團體和兩項單打冠軍全被馬口囊括。
馬口鎮馬口鎮

文化特色

馬口人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享受,那就是聽“善書”。善書又稱漢川善書,解放前最為風行,馬口是當年漢川善書的傳播中心。善書的故事主題都是懲惡揚善,說善書的人叫先生,他用富有感染力的聲調講著生動曲折的故事,讓台下的人聽得如痴如醉。
在馬口鄉村,每當一個村莊“講善書”,四周的農民都會早早吃了夜飯來趕場。漢川善書的播火人,就是1886年生於馬口的說書人王海元。王海元一生宣揚善書,促進了善書在漢江周圍的傳播。解放前,漢川善書和黃孝大鼓、天沔漁鼓一起進入武漢,被稱為“三花進漢”,唱到了武漢的街巷,也唱進尋常百姓的生活。“清風水美脈不走,青龍白虎戲馬口。低潭肥魚高湖藕,荷月團圓白梁酒。”這是馬口一位秀才寫下的詩句,這首小詩概括了馬口古鎮的文化,也說出了馬口的特色美食。當年來馬口的全國各地商人,首先要品嘗這裡的白高梁酒,吃低湖的肥魚和高湖的藕。馬口水多魚也多,魚能做上百種魚菜。用高湖藕煨湯是馬口人的習慣,荷月糕點則是馬口人的送禮佳品。

土特產品

麻油生產的傳統工藝是將芝麻炒好後,用石磨磨細,放在水裡浸泡,然後用瓢在水面撇油。該廠突破傳統工藝流程,大膽革新,將芝麻經過篩選、炒籽、軟化後,進入95型榨機,分成小麻油與麻餅。小麻油過濾後自動流進儲油罐,麻餅從地道被送進倉庫。其小麻油色澤透明、香味濃郁、又營養豐富、貯藏期長、而且出油率高達46%左右。該項技術革新曾獲湖北省糧食科技成果二等獎。
系馬口”牌小麻油不僅暢銷北京、上海、四川、廣東等10多個省、市,而且還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牌獎。

區域總括

馬口是一個故事。因三國時期蜀將關雲長經此地系馬小憩而得名。東距武漢國際天河機場45KM,西聯漢川漢江大橋外環線,南瀕宜黃高速公路 5KM,北有千里漢江穿鎮而過,屬漢川市襄南重鎮,也是江漢平原重要的物質集散地和襄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金馬”和“小漢口”之美譽。
馬口鎮馬口鎮
馬口是一幅畫。62.68平方千米(2017年)的沃土上養育著83313人(2017年)。高高的龍霓山、鬱郁的梅子洞、清清的白石湖和滔滔的漢江水,把4.2平方公里城區烘托得分外妖嬈。新正、金馬、沿河三條主道縱貫東西,朝陽、敖垸、工業三條幹道橫亘南北,25條要道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任你縱橫馳騁都有捷徑可走。街道硬代、綠化、美化、平垣寬敞,霓燈、彩燈、射燈.路燈林立,大廈櫛比、綠蔭掩映。長大1.7KM寬30M的白馬大道,把城區中心與生態平衡的白梅(白石湖--梅子洞)自然景點連成一體,形成發展經濟與旅遊觀光相互交融的開發新區。
馬口是一首詩。在輕工、紡織、化工、機電、建材等五大工業體系基礎上,又分別組建了以江南電纜廠和高廟精紡廠為龍頭的兩大集團公司即“湖北江南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漢江精紡制線有限公司”,形成以硬(電纜)軟(絛綸線)“兩線”為特色的支柱產業。電線電纜經郵電部質量認證中心和郵電總電訊局檢測認證,同時獲得“質量認證書”和“進網批文”,成為全國第48家獲得“兩證”的合格產品;絛綸制線行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80多個網點,其銷售量占全國同類產品總銷量的七分之一以上。全鎮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9.5億(現價);實現財政收入1646萬元,社會綜合實力雄居全省五十強鄉鎮。馬口鎮實施民營經濟拉動戰略,全鎮擁有個體私營企業3082個,從業人員6753人。1999年實現產值經營額15.1 億元,工商稅收600多萬元,分別占全鎮鄉鎮企業的77%和73.4%。農業實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做“珍、稀、鮮、反、高產優質高效文章。南港千頭養豬基地;周湖千畝魚藕基地;高廟千畝茶果基地;英山大棚蔬菜及 魚基地;金河現代農業生態園示範基地;形成新的產業格局。村集體經營純收入125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100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孝感市十強行列。
馬口鎮白石湖景區馬口鎮白石湖景區
馬口是一顆星。經濟實力的增強,促進了文化、衛生、教育、科技的進步。中心福利院、人民醫院、工人文化宮、高檔溜冰場、豪華影劇院、桌球訓練基地等社會福利及文化娛樂設施俱全。馬口鎮是“全國職工文化體育先進集體”、“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荷花園村、菜園新村及三角花園區和高湖住宅區等居民建設工程一步一層樓,朝著現代文明衛生城鎮的目標邁進。中共馬口鎮委系全省首屆“鄉鎮黨委十面紅旗”,馬口鎮連續三屆被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鄉鎮”稱號。
春風得意今又是,敢教古鎮換新顏。勤勞智慧的馬口人民在鎮委、鎮政府的率領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奮力推進“二次創業”,正以矯鍵的步伐邁進新世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