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一村坐落在昭陽湖東岸馬口莊台,總面積0.8平方公里,湖域面積2萬畝,現有農戶1325戶,人口4827人,黨員57人,村支委5人,村委會5人。全村共六個村民小組。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村”,村民兵連曾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評為“三落實先進單位”;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市軍區評為“先進單位”、支部多次被縣委評為“先進支部”,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口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寧市
- 地理位置:微山縣留莊西四點五公里
- 人口數量:四千八百人
馬口一村坐落在昭陽湖東岸馬口莊台,總面積0.8平方公里,湖域面積2萬畝,現有農戶1325戶,人口4827人,黨員57人,村支委5人,村委會5人。全村共六個村民小組。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村”,村民兵連曾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評為“三落實先進單位”;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市軍區評為“先進單位”、支部多次被縣委評為“先進支部”,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村”。
馬口一村坐落在昭陽湖東岸馬口莊台,總面積0.8平方公里,湖域面積2萬畝,現有農戶1325戶,人口4827人,黨員57人,村支委5人,村委會5人。全村共六個村民小組。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村”,村民兵連曾被省委、省政...
湖北省漢川市馬口鎮八大村位於馬口鎮東南郊越2km處,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莊,盛產水稻,棉花等作物。常住人口約3500,全村共分為13個自然組,有耕地面積約3000畝,由於漢川襄南馬口地區人多地少,所以村民水田的收成大多只能自給。而旱田也只能帶來微薄的收入。勤勞勇敢的漢川人,絕不會忍飢挨餓,所以村中一般的...
馬口指馬口村,位於回郭鎮鎮區,老國道貫穿本村,瀕臨著回郭鎮鎮政府。全村人均收入約5000元。村位於鎮區,全村人口除了務農以外,其他以務工和經商為主,大部分就地經商或在村鎮企業打工,村內有幾家民營企業以及個體商戶。由於城鎮規劃以及幾大企業的發展,村裡的農田有一部分被徵用,村民大部分在企業上班,部分村民...
馬口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梭山鎮梭山村,屬於山區(壩區、山區或半山區)。地理位置 村情概況 位於鎮邊,距離 村委會5 公里,距離鎮5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83畝,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22畝,其中人均耕地.47畝;有林地620畝...
馬口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安定鄉沙拉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3.95平方公里,海拔201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11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小麥、茶葉、核桃、烤菸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為主。村情概況編 馬口村隸屬於安定鄉沙拉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安定鄉政府東邊,距離村委會4.5...
《馬口村:外部援助和內源互動重建》是2012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承偉 、陸漢文。內容簡介 《汶川地震災後貧困村恢復重建案例研究:馬口村·外部援助和內源互動重建》結合馬口村恢復重建經驗總結對新時期農村社區基層組織化、災後重建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等問題做了理論分析和深入探討,可作為防災減災/災...
該村已有大型客車6輛從事客運。有小汽車6輛、機板車及手扶拖拉機十多部從事運輸。有石板材加工、蘑菇加工、肉品加工等小型工場7家。有淡水養殖業1家。縣道公路“海三線”北通海澄,南通三古與國道324線相接,又有馬佛線(馬口——佛曇)與“海三線”交匯貫通,交通方便。個人合股在五坪建自來水設施,供村民飲用...
沙拉村地處安定鄉政府西邊,距安定鄉政府所在地21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71公里。東鄰本鄉舊村村,南鄰文龍鄉,西鄰文龍鄉,北鄰本鄉望福村。簡介 轄馬口、下沙拉、大會馬等9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19戶,有鄉村人口910人,其中農業人口896人,勞動力5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56人。全村...
2001年由省撥款扶助,從紅軍山水庫敷設管道至馬口,分支管道所到之處,能將水噴灌到果樹末梢。主要農產品有稻穀及荔枝、柑桔、桃、李等水果。1960年,村自建一條自溪坂社至頂埔社連線國道324線的簡易公路。1997年11月建一條水泥路面的村道,寬6米,長300米。1998年建村部綜合大樓一座二層半,面積560平方米。民...
後由東馬口湖開長1.35千米,底寬10米的排水港至馬口閘,與長江相通。湖流域面積90平方千米(含蘄春縣14平方千米),在武穴市境經馬口閘進入長江,為獨立水系。位置境域 馬口湖位於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長江中游北岸蘄春縣蘄州鎮紮營港村以東,武穴市田鎮辦事處馬口村與大法寺鎮村連線以西地帶,順長江流向,成...
微山縣留莊鎮11個:馬口一村、馬口二村、馬口運輸隊、南羊莊村、北羊莊村、湖西頭村、耿莊村、北湖村、李莊村、曹樓村、東風村。微山縣兩城鄉1個:立新村。微山縣南陽鎮12個:南陽村、北一村、北二村、順河村、建民村、新建村、建閘村、仇海村、聯興村、和平村、王蘇白村、後屯村。微山縣魯橋鎮7個:...
下轄1個社區、1個居委會、58個村委會:復興社區、楊林尾居委會、段家灣村、馬口村、翻身村、車墩村、橫嶺村、楊樹峰村、龍台村、友好村、官堤村、中革嶺村、殷家腦村、荷花村、濟台村、石土地村、周黃腦村、老樁垸村、塘嘴村、興隆村、盤灘村、前台村、涉子畈村、楊王嶺村、潘口村、塘林湖村、向花...
積布漁磯為湖北省武穴市的十大景色之一,田鎮西五里處之馬口村,其北側有積布山,南瀕長江,有石磯一座,狀似方台,伸入江中,其上可供數人垂釣,亦為漁舟維纜處所。江濤間漁船出沒,入夜漁火隱現不定,與星空上下爭輝,置身其間,頗有心曠神怡之趣。故名之曰:“積布漁磯”。系以詩曰:揚子江邊積布磯,...
孫窪、邢莊、北金莊、西嶽樓、艾樓、西武樓、高莊、董樓、宋坑、紅廟、袁樓、西劉樓、王NB833、、滿莊、白樓、石槽、黃皌堆、何莊、朱沙沃、大楊、許集、趙彬、郭蘆、邱莊、黃莊、孟樓、趙家莊、小馬樓、徐沙沃、薛莊、劉莊、前傅樓、後傅樓、東鹼場、西鹼場、蘭趙、大李、馬口、張樓,計53村(行政村...
三台縣新德鎮近日將以蔬菜為支柱產業並與之相關的柳塘、桃園、長堰三個村以及以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並與之相關的福田、馬口、富谷、馬脊四個村組建成了兩個跨村聯合黨總支。至此三台已在農村建立了包括八洞鎮天宮堂黨總支在內的三個跨村聯合黨總支。地名來歷 新德,原名“新場”,場址位於三台縣城北部涪江...
2011年末,鮑溝鎮轄66個行政村:鮑溝東、鮑溝西、鮑溝中、鮑溝北、大楊樓、薛岩前、薛岩中、薛岩後、圈裡、前皇甫、華莊、西寧、東寧、侯樓、東皇甫、中皇甫、西皇甫、楊村、壩窩後、壩窩前、北朱莊、劉坡東、劉坡西、呂坡、馬口、西石廟、中石廟、東石廟、西宋莊、徐村、前漢宮、後漢宮、叢屯、於倉、甄...
1958年始建魚種場,址在夏謝村北,池塘占地180畝。1959年遷至馬口村,占地280畝。後稱縣淡水養殖試驗場。進行人工孵化鯉魚、鰱魚、鱅魚、草魚等魚苗。1979年後,繁殖魚種的專業戶1700戶,池塘面積500畝。國營池塘119.6畝。網箱養魚 1979年推廣湖北省黃岡地區白蓮河水庫網箱養魚經驗。縣漁技站、縣淡水養殖試驗場、...
1955年1月,撤區並鄉,設李家村鄉,政府駐地李家村。1958年,改稱李家村管理區。1961年8月,成立李家村公社。1984年,復名李家村鄉。1988年,因李家村鄉政府從李家村遷往桐峪口,改設桐峪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桐峪鎮轄桐峪1個社區,東官、小口、馬口、安上、溝西、党家、李家、善車口、善車峪...
高寨坪組:高寨坪組距村委會駐地2.5公里,共68戶328人,耕地面積共有108畝。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要經濟來源,礦產資源主要有重晶石、鐵礦。通組道路全線拉通,該組4個自然村寨,分別是高寨坪上、高寨坪下、馬口、大坪。熊通寨組:熊通寨組距村委會駐地10.5公里,共27戶89人,耕地面積共有53畝。主要以...
班家咀,因班姓在此建房居住,故名。地名含義 “班家”指班姓人家,“咀”同“嘴”。歷史沿革 清·同治屬梅城鄉;解放前屬馬口鎮;1949年解放初屬南河區;1955年為第一區窯新鄉建一社、紅光社;1958年合併為南河公社建國大隊;1961年為馬口區窯新公社;1964年又與新集、三八大隊合併為馬口區新聯大隊;1965年...
西江鄉,隸屬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地處漢川市南部,南與武漢市蔡甸區毗鄰,西與仙桃市接壤,行政區域面積91.5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西江鄉戶籍人口為47836人。1975年4月,成立西江公社。1987年9月,撤銷楊林區,成立西江鄉。截至2021年10月,西江鄉轄2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紅光村。2019年,西江鄉有工業企業...
安埇自然村,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馬口鎮愛華村。安埇村承襲“義門陳氏”支脈,自本村始祖“南邦公”明泰昌末年開村已有300餘年。民風淳樸,重孝道。勤勞耕作。歷史沿革 安埇陳家地處南昌與九江交界地段,屬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馬口鎮愛華村。安埇村承襲“義門陳氏”支脈,自本村始祖“南邦公”明崇禎初年開村...
程溪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南溪、程溪溪、趕滄溪和赤水溪四條溪流。南溪經奎坑、洋奎、官園、東頭村,與趕滄溪匯合。程溪溪發源於大鞍山南之和山、葉侖、塔潭諸村,東流至程溪圩底,後流入九湖。趕滄溪發源於大尖山南段,在東頭村匯南溪水入馬口。赤水溪發源於狗帶山北段,流入平和縣。自然災害 程溪鎮主要自然...
本地自然生魚有泥鰍、鯽魚、鯉魚、鯰魚、黑魚、黃顙(俗名鯽甲)、黃鱔(俗名蛇魚)、草魚、元魚、蝦虎魚、赤眼鱒魚、馬口白條、棒花、麥穗魚等。人工養殖的外地引進優質魚種有銀魚、荷葉魚、半鰓、細鱗斜頜鯝、尼羅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以及青、鰱、鯿、鱅、魴魚等30多種。水資源 靈壽縣水資源總量為1.6769億...
祖先來自平和大溪鎮壺嗣村。(壺嗣吳姓開基於元代,開基祖吳伯和,是南宋從莆田來居漳浦馬口甘棠村的吳強老第四代孫)。吳伯和的七世孫道立,於明代中葉來海月岩下開基港底社,清乾隆年間,因血吸蟲病,人口大量死亡,餘眾移居埔頭。埔頭社是一處沖積洲地,原港底社人來開闢新家園,成為漁米之鄉。丹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