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厚義,男,1964年7月出生,山東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2000.9 - 2001.9在加拿大阿爾伯塔(Alberta)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從事博士後工作。山東大學物理化學與電化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厚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4年7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 加拿大阿爾伯塔(Alberta)大學
學術簡介,學術研究經歷,研究工作重心,主要研究,主要論著,科研項目,科研成果,
學術簡介
1983.9 -1987.7, 山東大學化學系本科,理學學士。
1987.9 -1990.7, 山東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膠體與界面化學研究方向, 理學碩士。
1995.9 -1998.6, 山東大學化學院物理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電化學研究方向,理學博士學位。
1998.6至今,山東大學化學院物理化學與電化學研究所工作。1999年9月,晉升為副教授。2003年9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0.9 - 2001.9,化工與材料工程系博士後,加拿大Syncrude 石油公司埃德蒙頓(Edmonton)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2003.10 – 2004.9,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工學院套用化學系JST研究員
現擔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七屆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Nature Technology, J. Am. Chem. Soc., J. Phys. Chem., Langmuir, Chem. Mater.以及Electrochim. Acta, Electrochem. Commun., Corrosion Science等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學術研究經歷
已從事電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十餘年。本課題組在金屬腐蝕電化學、電化學交流阻抗譜、納米粒子的電化學合成、自組裝分子膜修飾電極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高度評價。其中(J. Phys. Chem. B, 2003, 107, 8898-8904)自發表以來已經被國內外同行引用40次,(ChemPhysChem, 2004, 5, 68-75)則為ChemPhysChem2004年度下載率最多的10篇文章之一。國際電化學會標誌性期刊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的主編R. G. Compton在2006年發表的有關電化學合成納米結構材料的綜述性文章(Anal. Bioanal. Chem., 2006, 384, 601-690)中把我們建立的銀納米粒子的製備方法專門列為一種有代表性的電化學合成方法。
截止到2007年4月底,所發表的論文已被SCI源刊物他引320餘次,其中有的論文被作為主要參考文獻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加以引用。
研究工作重心
現場(In Situ)觀測和表征有機活性分子在固/液界面的組裝、金屬的電結晶、金屬及合金的局部腐蝕和選擇性溶解等動態過程,利用電化學技術有目的地製備新穎的功能材料和微納米器件。
主要研究
1.形狀、尺寸與形貌可控的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的電化學合成方法及材料的電化學行為表征;
2.利用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結合其它電化學現場測試技術,原位表征金屬的欠電位沉積和有機物分子在電極/溶液界面的自組裝行為;
3.從原子的水平研究金屬和合金的微觀腐蝕機制,發展新的腐蝕防護技術;
4.設計和製備催化性能好、高中毒能力強的催化劑,並對其電催化活性進行系統研究,探索其在燃料電池領域的套用。
主要論著
1. Jintao Zhang, Pengpeng Liu, Houyi Ma*, Yi Ding*, “Nanostructured porous gold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7, 111, 10382-10388.
2. Jintao Zhang, Minghu Huang, Houyi Ma*, Fang Tian, et al.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of nanostructured Pd thin films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on polycrystalline Pt and Au substrates towards electro-oxidation of methanol”.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7, 9, 1298-1304.
3. Xingli Feng, Houyi Ma *, Shaoxin Huang, Wei Pan, et al. “Aqueous-organic phase-transfer of highly stable gold, silver, and platinum nanoparticles and new route for fabrication of gold nanofilms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and on solid support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 110, 12311-12317.
4. Houyi Ma *, Shaoxin Huang, Xingli Feng, Xiaokai Zha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and fabrication of gold nanostructures based on poly(N-vinylpyrrolidone) (PVP)”. ChemPhysChem 2006, 7, 333-335.
5. Houyi Ma *, Liang-Yueh Ou Yang, Na Pan, Shueh-Lin Yau*, et al. “Ordered molecular assemblies of substituted bis(phthalocyaninato) rare earth complexes on Au(111): In situ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Langmuir 2006, 22, 2105-2111.
6. Feifei Yong, Houyi Ma *, Xuning Wang, Xingli Feng, et al. “Voltammetric studies of gold surface modified by bis(octakis(octyloxy) phthalocyaninato) europium(III) adlayers in perchloric acid solu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2006, 51, 3473-3451.
7. Shaoxin Huang, Houyi Ma *, Xiaokai Zhang, Feifei Yo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gold nanocrystals and their 1D and 2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5, 109, 19823-19830.
8. Houyi Ma *, Bingsheng Yin, Shuyun Wang, Yongli Jiao, et al. “Synthesis of silver and gold nanoparticles by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method”. ChemPhysChem 2004, 5, 68-75.
9. Houyi Ma *, Yongli Jiao, Bingsheng Yin, Shuyun Wang, et al. “Spontaneous organization of individual silver nanoparticles into one-dimensionally ordered nanostructures”. ChemPhysChem 2004, 5, 713-716.
10. Bingsheng Yin, Houyi Ma *, Shuyun Wang and Shenhao Chen,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nder protection of poly(N-vinylpyrrolidon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3, 107, 8898-8904.
11. H. Y. Ma*, C. Yang, S. H. Chen, Y. L. Jiao, et al.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interfacial processes at 1-octadecanethiol-modified copper electrodes in halide-containing solutions”. Electrochimica Acta 2003, 48, 4277-4289.
科研項目
負責的項目
1) 《電化學合成大小、形狀與結構可控金屬納米粒子的研究》,2007年開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形狀與尺寸可控金屬納米粒子電化學合成新方法研究》,2006年開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 《熱噴塗納米結構陶瓷塗層耐腐蝕性能的研究》,2003年至2004年,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
4) 《銅、鐵金屬表面自組裝保護膜特性的電化學表征》,2002年至2003年,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教育部)。
作為主要科研人員參與的項目
1) 973項目《核電關鍵材料的環境行為與失效機理》子課題“核電結構材料早期損傷線上檢測的基礎研究”,2006年開始,主要研究人員。
2)《材料的環境行為與失效機理》,1999至2003年,973項目子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
科研成果
1. 《電化學交流阻抗譜研究金屬在不同介質中的腐蝕行為》獲1999年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2. 《含有多個狀態變數的法拉第電極過程的阻抗研究》獲2000年山東大學理論成果一等獎;
3. 《納米粒子單層膜電化學組裝技術的研究》獲2001年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