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鰲(1830年—1886年2月21日),字魁峰,又字鼎臣,曾用名馬全福,經名阿十都里則孜,回族,臨夏縣漠泥溝何家村人,清末回族起義領袖,後率眾降清。是近代西北馬...
馬占鰲, 湖廣人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聚集數千鄉勇造反 , 雍正元年接受招安。乾隆三十六年卒...
馬占鰲墓位於大河家法庭、供銷社院內。墓地原有墓碑4塊,漢文、阿文各兩塊,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樂善好施"石坊。...
馬安良(1855—1920),經名阿卜都里默直底,回族,甘肅河州(今臨夏自治州)西鄉莫尼溝大河家人,馬占鰲之子。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甘肅提督,北洋陸軍上將軍銜。清末官至總兵,...
但馬占鰲認為,反清不同尋常,要河州的各門宦,都拿出力量,領導大眾共同維護民族宗教。馬萬有系胡門門宦的嫡系傳人,其祖父馬成河是胡門門宦創始人馬伏海之長子,...
馬千齡之子馬福祿崛起於馬占鰲之後,另樹一幟。馬福祿在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時戰歿。馬福祥繼之。到了馬鴻賓、馬鴻逵時,先後控制過寧夏、青海、綏遠(今內蒙古...
在民國以前,河州諸馬軍事力量為 “西軍”時期,仍延續馬占鰲降清時的格局,即以馬占鰲子系(子馬安良)為首,轄制馬海宴子系(子馬麒,馬麟)和馬千齡子系(子馬...
馬占鰲領導回民軍環繞太子寺挖掘長壕一道,深約二丈余,寬四丈余,並在險要處設定了許多壘卡,與廣通河北岸的許多回民村堡互為犄角。...
河州西鄉的大阿訇馬占鰲被推舉為“都招討”,協同馬悟真、馬海晏等人,統一指揮數萬起事的回民軍隊。 河州城防堅固,清軍在城內漢族民眾支援下,據險死守,馬占鰲連...
馬千齡(1824-1909),屬畢家場門宦,在清同治年間回民反清起義時,曾為馬占鰲出謀劃策,是河州回民起義領導人之一。但這一集團的武裝勢力崛起於馬占鰲之後,始於...
何虎臣帶領堡內團勇據守,馬占鰲連攻十餘日,堡未攻克。在防守中,何虎臣親自登城,用石塊向下猛擲,傷回軍多人,並打傷馬占鰲的一隻眼睛。馬占鰲大怒,下令猛攻城堡,...
馬悟真卻被馬占鰲說服而隨之降清。所部被整編,任馬隊左旗管帶。參加鎮壓循化、化隆、歸德、西寧等地回族、撒拉族起義軍。光緒元年(1875)病卒。 [1] ...
1869年馬化龍在寧夏準備投降清軍,他率其餘部退往甘南部狄道(今臨洮縣、位蘭州市東南)、河州(今臨夏東北1913年改為導河縣)一帶,與馬占鰲的甘南部回民軍聯合抗清...
1863年(同治三年),受陝西、寧夏回民起義影響,甘肅河州莫尼溝大阿訇馬 占鰲起兵反清,青馬先人馬海宴此時投身軍中,為馬占鰲得力戰將。1872年,馬占鰲等太子寺一戰“...
馬海晏(公元1826-1900年),回族,屬中國伊斯蘭教虎非耶花寺門宦,曾受教於馬占鰲阿訇,有軍事才能,為馬占鰲所器重,常倚以陷陣。...
馬全欽(1901年~1981年),名廷斌,回族,積石山縣四堡子鄉人。馬占鰲之孫,馬國良之子。幼時其父馬國良聘請秀才趙尕郎在家教授"四書"、"五經"。年稍長,在堂兄...
在民國以前,河州諸馬軍事力量為 “西軍”時期,仍延續馬占鰲降清時的格局,即以馬占鰲子系(子馬安良)為首,轄制馬海宴子系(子馬麒,馬麟)和馬千齡子系(子馬...
馬吉林,原名馬占鰲,1921年5月18日生,山西省榆次市東陽縣人。193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七大候補代表。...
馬丕烈,別名馬朝偉,出生於1909年,回族,臨夏縣漠泥溝人,馬占鰲堂兄弟馬占奎的第五子,馬步芳岳父馬朝選之弟。1998年在蘭州病逝,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