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南寶勤王故事

馬南寶勤王故事

馬南寶勤王故事,流行於廣東省中山市南區街道的民間文學,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馬南寶勤王故事起源並流傳於中山南區沙涌村,由沙涌村當地百姓圍繞南宋末年馬氏先祖馬南寶為了家國勤王抗元的歷史而進行集體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民間文學。馬南寶勤王故事包括了《馬南寶獻糧封侍郎》《“三月紅”荔枝》等一系列具體故事,展現了不屈的抗爭精神,表達了強烈的家國情懷。

2022年5月18日,馬南寶勤王故事被列入中山市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南寶勤王故事
  • 批准時間:2022年5月18日
  • 非遺級別:市級
  • 非遺類型: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中山市南區街道 
  • 申報單位:中山市南區街道宣傳文化服務中心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譜系,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馬南寶勤王故事起源並流傳於中山南區沙涌村,由沙涌村當地百姓圍繞南宋末年馬氏先祖馬南寶為了家國勤王抗元的歷史而進行集體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民間文學。
馬南寶(1244-1280),原籍河南開封府汴梁。宋南遷時,其先祖曾來粵知新會事,舉家定居於新會城。後其曾祖徙居香山沙涌村。根據嘉靖《香山縣誌》記載:“馬南寶,沙涌人,家饒於財,而能讀書好義,尤工於詩。宋景炎二年十月端宗自潮州之淺灣航海避虜過邑境,南寶獻粟千石以餉軍,端宗降敕獎之召拜工部侍郎。”
宋景炎二年(1277年),宋端宗自潮州淺灣被元兵追逐,航海避敵過香山境,馬南寶獻糧千石以餉軍,端宗敕獎其功,召拜權工部侍郎。此時,端宗以馬南寶家暫作行宮,馬南寶竭力保護端宗。端宗馬居南寶家數日後,元兵攻陷廣州。諸將召募潮居里(即今斗門縣赤坎一帶)鄉民數百人勤王,馬南寶獻酒謂各將曰:“痛飲黃龍府在此行也!”並高聲歌唱岳飛《滿江紅》詞,慷慨激昂,互相鼓勵,聞者無不為之感動。1280年2月,馬南寶與招討使黎德、梁起莘起兵運糧往迎車駕,梁起莘反叛歸降仕元,黎德與馬南寶討其叛軍,大敗,馬南寶被捕不屈,壯烈殉節,年僅36歲。葬於小赤坎鰲魚崗(今斗門東北黃楊山麓),另有衣冠冢在舊廣州府後山。明清兩朝均追表其忠,崇祀鄉賢。
明代,有詩人黃佐作詩《宋行宮》:“沙涌清夜月,曾照宋行宮。未抵黃龍府,空悲白雁風。丹心思蹈海,正氣化成虹。若遂厓門願,吾鄉有大忠。”馬南寶其人散見於《宋史新編》《大明一統志》《領海名勝記增輯點校》,還有黃佐的《廣州人物傳》和凌迪知的《萬姓統譜》等皆有記載。而黃淳于《厓山志》一書中還撰有《馬南寶傳》。
清代,各版本《香山縣誌》與《廣東新語》等歷史文獻對馬南寶勤王這段歷史故事皆有記載,並進一步完善馬南寶勤王事跡。其中,還記載了一些沙涌村當地鄉民之間流傳的故事內容。如《“三月紅”荔枝》故事的流傳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香山縣誌》里有相關記載:“故老傳宋端宗駐驛馬馬南寶宅,時值初夏,見荔累累,咨賞良久。次日,荔紅竟樹,遂用進御雲。”
晚清至民國時期,一些中山人被賣到國外做豬仔華工。當時有所謂的“豬仔”公司來到沙涌村招華工,沙涌人大部分到了澳大利亞做華工。澳大利亞當地的老華僑知道很多沙涌鄉情,馬南寶勤王故事在華僑之間皆有傳播,寄託對故鄉思念的同時還宣傳了沙涌村的風土人情。很多老華工將馬南寶勤王故事帶到海外,又被一些回鄉的華工帶回了沙涌村。馬南寶勤王故事可追溯的第一代傳承人為馬震華,馬震華作為華工之一,在澳大利亞當地聽了很多關於馬南寶勤王故事,並在回到家鄉沙涌以後,將故事講述給兒子馬彥昭聽。
馬南寶是沙涌人心目中的愛國英雄,具有較高的威望,他的傳奇經歷自然地在民間百姓中口耳傳頌。以前,很多老人都能講一些馬南寶勤王故事,雖然講述者大多沒讀過多少書。在講述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馬南寶生前事跡的同時,既完成了民間故事的傳承,還在傳頌中進行再創作。而各種記載了馬南寶個人事跡的古籍和以馬南寶勤王故事創作的詩詞文章則成為了沙涌百姓集體創作的基礎。
1949年前,沙涌村一直流傳著馬南寶勤王故事,馬南寶勤王故事第二代傳承人馬彥昭受到父親的影響,喜歡講起馬南寶勤王的故事,他將父親說過的故事牢記於心,並將為周邊的鄉民聽。當時本村村民每年還會去斗門縣祭拜馬南寶,但是於1949年後中斷。直至馬文輝(馬應彪四子)、馬紹廉(馬樂山胞兄,前香港沙涌村同鄉會會長)和馬彥昭等人看到刊登的報紙,找回馬南寶墓,重新恢復了祭拜馬南寶的習俗。通過不同地方人們的交流來往,斗門縣當地也逐漸流傳了一些關於馬南寶勤王的故事,其故事主要與馬南寶墓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和一些民間文化愛好者對南區街道的民間文學進行了收集整理,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廣東卷》《中山市人物誌》《環城僑刊》《良都僑刊》等出版物都收錄有馬南寶勤王故事。
2006年,第三代傳承人馬傑良在工作期間與老一輩村民交流接觸到馬南寶故事,向民眾講述馬南寶勤王故事。

文化特徵

“勤王”是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的意思,馬南寶勤王故事包括了《馬南寶獻糧封侍郎》《“三月紅”荔枝》等一系列具體故事,展現了不屈的抗爭精神,表達了強烈的家國情懷。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馬南寶勤王故事內容傳奇、豐富、生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藝術性等特徵。它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馬氏族人仍可娓娓道來。歷代以來,人們通過馬南寶勤王故事教育後代緬懷、學習英烈,樹立民族正氣和愛國情懷。

傳承譜系

傳承譜系
馬南寶勤王故事主要通過民間自發性的口耳相傳。其傳承群體以馬氏族人為主,並向周邊輻射,傳承方式主要以社會傳承為主。
可追溯到的傳承譜系
代別
姓名
性別
出生年份
文化程度
傳承方式
學藝時間
居住地址
第一代
馬震華
不詳
不詳
群體傳承
不詳
仁良都沙涌村
第二代
馬彥昭
1939年
國中
家庭傳承
1948年
南區街道沙涌村
第二代
馬志彬
1968年
大專
群體傳承
1993年
南區街道沙涌村
第三代
馬桂檀
1971年
高中
群體傳承
1998年
南區街道沙涌村
第三代
馬傑良
1983年
本科
群體傳承
2006年
南區街道沙涌村
傳承人
馬南寶勤王故事是沙涌村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融入沙涌人民的日常生活。馬南寶勤王故事在沙涌村民間口耳相傳,傳承人馬彥昭是主要傳承者,其馬南寶勤王故事主要從他父親馬震華及村裡的長老聽來。
馬彥昭,生於1939年,男,南區街道沙涌村人。其父馬震華16歲到澳大利亞做華工,經常和沙涌村當地的老華僑一起,聽他們說馬南寶勤王的故事。回沙涌村之後,將這些故事告訴兒子馬彥昭。馬彥昭如今便是依照父親說的故事向民眾講述的馬南寶勤王故事。
馬志彬,生於1968年,男,南區街道沙涌村人。馬氏宗親會理事,負責宗親會對外聯誼等工作。在工作期間,與年輕一輩交流接觸,傳播馬南寶勤王故事。
馬桂檀,生於1971年,男,南區街道沙涌村人。馬氏宗親會理事,負責宗親會對外聯誼等工作。在工作期間,與老一輩交流接觸,了解一系列馬南寶勤王故事,目前也向民眾講述馬南寶勤王故事。
馬傑良,生於1983年10月,男,現任中山市南區沙涌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書記、社長,在工作期間與老一輩村民交流接觸到馬南寶故事,目前也向民眾講述馬南寶勤王故事。
傳承群體
1.沙涌老人協會:目前有會員人數358人,主要負責沙涌村老人協會會員的福利慰問發放,舉辦有關老人公益活動,聯繫沙涌籍海內外華僑,收集研究沙涌有關歷史資料。通過一系列活動進行馬南寶勤王故事的交流與傳播。
2.馬氏宗親會:主要工作是聯繫海內外沙涌籍馬氏宗親,代表沙涌參加全國或國際舉辦的有關馬氏聯誼活動或公益活動,收集和研究嶺南馬氏史料,籌建馬氏宗祠或民間廟宇。目前存有馬氏族譜,裡面記載了馬南寶相關事跡。馬氏宗親會在進行馬氏聯誼活動時,還會聯繫沙涌名人,帶宗親走訪和馬南寶有關的歷史遺蹟。
3.香港馬氏同鄉會:秉承一貫宗旨,致力發展會務,聯絡鄉親,維繫內外情誼,舉辦福利事業,服務桑梓等活動。同鄉會還會定期到沙涌村聯誼,曾參與“宋帝遺蹟”“侍郎故里”的重修。還舉行了“啖荔枝”活動,在品嘗荔枝的同時,講述了馬南寶勤王的故事。
此外,還有澳洲馬氏同鄉會、美國夏威夷馬氏同鄉會等同鄉會,都是負責聯繫各地沙涌籍馬氏宗親,聯絡鄉親,維繫內外情誼,舉辦福利事業,服務桑梓等活動。並和沙涌村當地的馬氏宗親會保持著聯繫,定期到沙涌村聯誼。

保護措施

沙涌村當地人將馬南寶勤王故事融入了沙涌村人民的情感訴求,使得馬南寶勤王故事更加豐富,更為人所接受。比如依據沙涌村當地的美食扣肉創作了和馬南寶相關的故事。南區街道文化部門採集了系列馬南寶勤王的故事,並舉行了“馬南寶勤王故事進校園”等活動,並通過網路媒體宣傳馬南寶勤王故事。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0年11月1日,中山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2020年“我愛我的家,研讀中山”——走進“美麗新農村”系列活動第二場,主題為:歷史名村,傳承文化,探究馬南寶勤王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