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文,藥品檢驗學家。曾研究證明中國制黴菌素與國外產品不是同一種物質,從而為中國藥典收載的名稱作了修改,更名為制黴素。研究證明止血敏中有關雜質不是苯醌而是氫醌,被國家藥典採用。主編《現代藥品檢驗學》專著,成為全國藥檢系統實驗室認證中藥檢人員考核培訓的主要參考書之一。為創建中國藥學發展獎和藥學發展基金,已募集基金1000多萬元,並進行六屆全國範圍內的評獎活動,促進了我國藥學事業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劍文
- 出生地:上海市靜安區
- 出生日期:1933年5月24日
- 職業:藥品檢驗學家
個人簡歷,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技術成就,主要論著,
個人簡歷
1933年5月24日 出生於上海市靜安區。
1945年9月—1948年9月 在上海光中中學學習。
1948年9月-1950年12月 在上海復旦實驗中學學習。
1950年12月-1955年10月 在瀋陽中國醫科大學參加軍訓和學習。
1953年藥學院獨立稱為東北藥學院。1955年10月在北京總後衛生部藥品檢驗所工作,任技師、副主任藥師、主任藥師、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
個人履歷
馬劍文 男,1933年7月生,上海市人。任職於總後勤部衛生部藥品儀器檢驗所。從事藥學工作40多年,曾研究證明中國制黴菌素與國外產品不是同一種物質,從而為中國藥典收載品種名稱作了修訂,更名為制黴素,該成果獲軍隊1991年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的“枸櫞酸鋅的研究”和“止血敏和性激素用高效液相色譜新技術研究其質量標準系統報告分別獲1991年和1993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主編出版了130餘萬字的《現代藥品檢驗學》專著。
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藥學發展基金委員會授予的“中國藥學發展獎”藥物分析獎。任總後衛生部藥品儀器檢驗所主任藥師、所長,第一、四軍醫大學客座教授,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為振興中國藥學事業,於1994年創建中國藥學發展基金,經多方努力,已募集360萬元基金,為推動中國藥學事業發展作貢獻。任中國藥學發展基金委員會主任委員。
人物生平
馬劍文,1933年5月24日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職員家庭。他6歲進上海景德國小面試時,由於回答老師提問時說“老鼠會偷油”而引起鬨堂大笑。4年級轉公立和安國小被體育教師指點學武術而練得好身體,喜愛體育和文娛活動,學習成績中等偏下。
有幾件事對他影響較大。一件事是日本侵占上海後,其父失業,家境困難,他才10歲就推一小車木柴在馬路邊擺攤,幫父母掙錢。因此,在他幼小的心靈種下了對日本侵略中國切膚之恨,當學校教室中無人時,黑板上偷偷寫“我們是中國人,不學日本話”,以示抗議日本侵占上海。
第二件事是臨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國民黨搞新生活運動,發行金元券,本以為國家有救,其父母將積蓄和金銀首飾全部換成金元券,結果金元券大貶值,八口之家生活艱難,對國民黨喪失信心。1949年上海解放,解放軍進城,人們一早起來,看到馬路上到處都是解放軍就地而睡不進入民宅的情景,一下子把國民黨污衊共產黨的謊言都揭穿。“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聲傳遍上海的天空,共產黨解放軍給他留下很好的印象。
第三件事是上海雖然解放,國家經濟仍很困難,他家有6個子女生活艱難,靠學費減半而上學。人民政府為了解決學費困難問題,組織高中學生勤工儉學,利用暑假髮動有志青年為政府調查住在木棚戶區中老百姓的生活情況,他積極參加了這些社會活動,並把政府發的津貼交學費,既解決學費問題,又通過社會調查,深深教育了他,共產黨是關心貧苦百姓,盡力去解決棚戶區人民的疾苦和困難,也使他親身體驗到生活在城市底層老百姓的困苦。之後,他加入了青年團,並在抗美援朝的偉大運動中挺身而出,走上保家衛國的道路。他是1950年首批報名參軍,立志當空軍,保衛祖國的神聖領空,結果由於右耳聽力達不到要求而被錄取至軍醫的隊伍。1950年12月底,他穿上軍裝,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東北瀋陽進行軍訓。3個月後由於前方戰事好轉,中央軍委決定,這批高中學生留在瀋陽中國醫科大學學習,培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第一批自己的大學生。這個決定公布後,他和許多學員都想不通,認為:“我們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來,前方仍有炮聲隆隆,怎能安心學習”。最後,學校和指導員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他作為一個團支部委員表決心聽從祖國的安排,學習大學課程。
第四件事是他被分配到中國醫科大學藥學院,後來藥學院獨立,改稱東北藥學院。他身穿軍裝,不交學費,還發生活津貼,過著十分安定的大學學習生活,這是他參軍前根本無法想到的,因為他家弟妹多,高中畢業後肯定上不起大學,如今在全部供給的學習環境下,加上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一定要學好知識的決心,他的學習成績比參軍前大大提高,小考、大考都達到優良,還成為物理課代表,後被選為學習委員,1953年1月被首批吸收入黨,成為年輕的黨員。不僅學習好,體育文娛也好,由於他在參軍前曾學習大合唱指揮,後成為全校開會時唱歌的指揮,還參加舞蹈、演唱表演。因此,無論是在政治上、學習上、活動上都成為學校最受矚目的學員之一,整個大學生活奠定了他為共產主義美好理想奮鬥終生的思想、學習、工作、身體的基礎。
1955年10月從東北藥學院畢業,分配到總後衛生部藥品檢驗所工作,至今已有49年,任室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1988年恢復軍銜後,被軍委主席鄧小平授予大校軍銜。還歷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藥學發展基金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一、四軍醫大學客座教授、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進口藥品審評審員,中國發明協會評審委員,中國藥學會和中國干擾素學會理事,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新藥審評審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藥審辦主任,全軍醫科委委員,全軍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及藥物分析雜誌、中國藥師、中國藥房、國外醫學藥學分冊等雜誌編委。獲全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其中3項為第1、2作者),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參與),3、4等獎10餘項,主編138萬字《現代藥品檢驗學》著作一部,1992年獲國務院表彰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而頒發的證書。
技術成就
他到總後衛生部藥檢所工作後,潛心鑽研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白天工作,晚上至少學習基礎知識2個小時,並結合工作需要查閱了大量外文資料,從而獲得了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較廣泛的知識和信息。
1957年,總後勤部藥庫存有多批治療阿米巴痢疾的特效藥鹽酸依米丁注射液,急需檢驗是否合格,但是每批只有幾百支藥,如果按藥典方法用氨水中和後以乙醚提取生物鹼,乙醚蒸發後酸鹼滴定生物鹼測定含量,每批需上百支的樣品,加上要復驗留樣,可能做完檢驗,庫存藥品也就所存無幾,而且方法繁瑣,費時長,不專一。為此,他考慮能否找到一種含量測定的微量分析方法,查閱了許多文獻,有記載用氯水與依米丁顯色的定性方法,但是氯水本身不穩定,所顯顏色也不穩定,不適合作含量測定用。為解決此問題,他利用所里惟一一台進口的比色儀,當時是屬先進的分析儀器,加班加點做試驗,終於找到以次氯酸鈉代替氯水,比色法測定依米丁含量的最佳穩定條件,完成了鹽酸依米丁的質量檢驗,解決了庫存藥品再利用的問題。
論文被所領導推薦到藥學通報,編輯部認為內容很好,科學研究的分量較重,又將該論文推薦到藥學學報,經編輯部評審後發表在藥學學報1962年375頁上,題目是依米丁的比色測定法—次氯酸鈉法。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一人署名在中國藥學領域最高水平的藥學學報上發表論文,當時引起了震動,因為藥檢所還未在學報級刊物上發表過文章。而對馬劍文來說,這是他的處女作,影響深遠,也是一次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嘗試,從中學習、培養了他的嚴謹的科學研究思維和嚴格的科學研究方法,使其一輩子受用不淺。
隨後又將此方法套用到小櫱鹼的含量測定也獲得成功,原含量測定是用苦味酸沉澱法,缺點是用重量法測含量,專屬性差、操作繁瑣、效率低,採用他研究的次氯酸鈉比色法可與24種類似生物鹼和3種黃色藥物相區別,方法簡便、快速、靈敏度高,論文發表在1966年藥學學報,得到李承祜教授當面讚許,引起全軍藥學界的注意。
主要論著
1 馬劍文.依米丁的比色測定法—次氯酸鈉法.藥學學報,1962,9∶375-379.
2 馬劍文.小櫱鹼的次氯酸鈉比色測定法.藥學學報,1966,13:50-54.
3 馬劍文,劉雲.北洋金花中第三個生物鹼(去甲基莨菪鹼).中草藥通訊,1978,55-59.
4 馬劍文,在薄層上同時進行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的定量和對氨基苯甲酸的限度檢查.藥檢工作通訊,1978,8:133-136.
5 馬劍文,李征,封世珍.七種常見巴比妥和導眠能的氣液色譜法及其從臟器肝和尿中的檢出.藥學學報.1981,16:92-96.
6 馬劍文.止血敏中雜質氫醌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查和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3,3:329-332.
7 馬劍文,劉玉波.止血敏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藥物分析雜誌,1984,4:209-212.
8 馬劍文,劉玉波,文德秀,等.高效液相色譜法研究國內外製黴菌素的組成.藥學學報,1985,20:294-300.
9 梁君,馬劍文.氣相色譜法測定去痛片的含量.藥物分析雜誌,1987,7∶21-24.
10 馬劍文,劉玉波,文德秀,等.中國制黴菌素主要成分的分離、製備、鑑定和再命名.抗生素,1987,12:83-89.
11 劉玉波,馬劍文.高效液相色譜分析複方快諾酮片.色譜,1988,6:382.
12 馬劍文,劉玉波,殷祥生.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新腫瘤光敏劑(PSD-007)及血外啉衍生物的組成.藥物分析雜誌,1988,8:66-70.
13 周如真,馬劍文,殷祥生.新光敏劑PSD-007注射液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中國藥學雜誌,1989,24:475-477.
14 劉玉波,馬劍文.苯甲酸雌二醇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法.藥物分析雜誌,1992,12:181-182.
15 馬劍文,韓永平,沈克溫主編.現代藥品檢驗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
16 馬劍文.新藥研究開發的國內外簡況,思路和方法.中國藥房,1997,8: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