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公祠
- 人口:580人
- 耕地:754畝
- 主產:小麥、玉米
村莊由來,歷史典故,
村莊由來
淄川《盛世族譜》載:“吾盛氏原籍河北棗強縣。明洪武年間,奉旨遷至武定府惠民縣南營。至四世祖文彬,遷於博山縣城西十里馬公祠。”據此,明初即已形成村落。據傳,在這之前曾有褚氏在此居住。清康熙九年(1670年)《顏神鎮志》、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有馬公祠村名。該村70歲老人盛登海講:相傳唐王東征時,曾路經此地。當時有一隨行的馬姓官員死於此地,葬埋後立祠享祭,故命村名為“馬公祠”。
歷史典故
唐朝初年,唐王御駕東征,一天,來到了顏神這地方。這裡崇山峻岭,山高坡陡,長途跋涉,人困馬乏,便在西山峪住下進膳休息。 不知怎的,馬廄里唐王騎的那匹青鬃馬脫韁不見了,馬倌急得暈頭轉向,便立即東錄西找。他跋山涉水,整整三天三夜,也沒找著。心想:“唐王見罪,罪有應得。誤了出征,這還了得。”正在左右為難,忽然看見一個鶴髮童顏,慈眉善目的老人站在他的面前,問他為難的情由後,便用手向南指說:“你看那是什麼?”馬倌一年,青鬃馬引頸長嘶,站在面前。他剛要謝謝,一轉眼老人就不見了,他便立即騎上青鬃馬回到了駐地。 這個馬倌奔波了三天三夜,行程五、六百里,回來以後,心中象一塊石頭落了地。這時他才感到又飢、又渴、又累,頭暈目眩,一聲不響死去了。 鄉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村西山峪建了祠,他,因乾馬倌,沒人知道他姓什麼。所以,此祠就叫:“馬君祠”,以後又叫“馬公祠”。從此以後,這村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鄉人們都認為是馬倌顯了靈呢。馬倌馬倌,忠貞感天。建祠享祭,德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