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

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

《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是2018年於文江創作的中國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
  • 創作時間:2018年
  • 畫作類型:中國畫
  • 規格:190厘米×500厘米
  • 作者:於文江
創作背景,重要展覽,

創作背景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國特里爾市的一個律師家庭。特里爾市是德國古老的城市,位於萊茵蘭一普法爾茨州西南部,摩澤爾河岸,屬於著名的葡萄酒產區。特里爾市所在的萊茵地區,因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反對封建專制的進步思想廣為傳播。大黑門是特里爾市的地標建築,建於羅馬時代,馬克思的家就在大黑門附近,他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
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
接到馬克思特里爾城童年時代的創作任務,腦海里一遍遍想像十九世紀初德國特里爾城──馬克思童年成長的地方當時的情景。
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是對世界現代文明進程影響最深遠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創立的馬克思科學體系,是人類數千年來優秀思想文化的結晶,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戰鬥旗幟和指明路燈,是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表現偉人是對當代藝術家的一種考驗,查閱馬克思童年的資料,並沒有找到任何影像資料。
我們小時候對他的理解,就像神一樣的人物,那么作為一個畫家來表現他的童年,我想還是將他回歸到一個平凡童年的狀態。馬克思出生在一個殷實的家庭,父親是猶太人,從事律師行業,母親是荷蘭人,馬克思在家排行老三,兄弟姊妹9人,是一個大家庭。查閱史料記載,馬克思童年很聰明、智慧、有凝聚力,像個孩子頭。通過這些資料,我在想像馬克思小時候的一個狀態:好學,聰明可愛,很有號召力。
特里爾城,是馬克思的故居,也是馬克思的誕生地。他2歲時搬離到另一條街,查閱史料這條街離特里爾城地標性建築很近,也就是大黑門。初稿構思馬克思和家人在後花園聚會,馬克思給兄弟姊妹講故事,父母用慈善的眼睛看他的這個狀態,但是後來覺得畫的是馬克思的故鄉,因為誰也沒見過馬克思的小時候,所以如果這么構思,這樣畫十九世紀,像是風俗畫,很平淡,看不出特里爾城的特性,所以就推翻了最初的構想,改畫大黑門。大黑門是很高大的古建築,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以大黑門為畫面背景。以中國畫平面的構圖表現很難,不對稱的建築,很有份量的城堡,相比之下,人顯得很渺小。我大膽地採用透視的關係來表現建築的宏偉,通過這樣的視角才可以把人放大,人在前面,距離感、空間感、大開大合的狀態、放射性構圖,大量三角關係在繪畫語言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畫歐洲的風情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怎樣畫出十九世紀初德國的城市味道很重要,包括人的服飾、精神面貌,涉及到查閱大量資料,這些年我經常去歐洲走訪、採風、寫生,有了一些積累,去揣摩當時人的生活狀態。
草圖草圖
這幅作品也表現了幾個層面,貴族,紳士、平民、窮人、馬車等,在同一個畫面中,單一表現馬克思是不成立的,對於主題性的創作,一定要突破高、大、全、紅、光、亮,變成一種很自然狀態。
據我所知特里爾城也是生產葡萄酒的聖地,所以我的近景畫了特里爾城廣場,廣場邊有一個小酒館,酒館前的紅酒桶,路邊喝紅酒的人等,通過這些細節表現特里爾城的特色。
小報童、賣花姑娘、貴族等表現當時的生活狀態。這幅畫也是有個暗語,馬克思基本上處於人群的中間,構圖上出現在左下方,我想表現的是一個群體,右下方表現平民,貧困階層,因為馬克思同情弱者,同情無產階級,這樣人物上能夠豐富,馬克思前面的路是沒有阻礙的,這條路由近到遠,人物、房子的構圖,透視放射的焦點恰恰在馬克思身上,頭頂的天空和身後的路漸漸遠去,留下天光,腳下的路是石子路也是明亮的路,這些都是用了一些象徵性的手法。整個畫面人物接近40個,各具形態。怎樣突顯馬克思的形象,我這裡也是加了一些小細節,馬克思童年生長的環境富足,完全可以選擇當一個紳士,但他沒有,他三十多歲寫了《資本論》《共產黨宣言》,我表現的是一個很內斂,很內在,從小能看出他有大的志向,但又不是很誇張的馬克思形象。
真正的歷史題材的創作,不僅僅是還原歷史的作品,而是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重要展覽

2018年5月5日至2018年8月5日,該作品在中宣部、中共黨史研究院、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中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