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自覺地把握時代主題,不斷實現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理論品格。與西方哲學對話是闡釋馬克思哲學歷史語境並反思我國現代化問題的必要環節,也是賦予馬克思哲學時代性和當代意義、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創新的重要途徑。以文本解讀為基礎、將馬克思哲學置於西方哲學發展的語境中,與馬克思之後的實踐哲學的代表杜威哲學進行學理上的比較分析,有助於我們以科學的態度更加客觀地評價杜威及其所代表的實用主義哲學,防止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實用主義化傾向,同時,對於我們吸納西方乃至世界人類文明發展成果,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從傳統哲學到現代哲學變革的大背景來看,馬克思哲學顛覆了西方理論哲學傳統,使哲學的主題以及思維方式等都發生了根本的變革,實現了現代西方哲學的實踐轉向。杜威哲學反對一切脫離實際的形上學思辨,要求改造傳統哲學而使哲學關注人的現實生活,因此而與馬克思哲學共同分享著實踐哲學的基本立場。雖然都主張以實踐或行動改造傳統哲學,但馬克思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通過對唯心主義哲學和舊唯物主義哲學的實踐變革,實現了對傳統“二元對立”哲學的超越,而杜威哲學是以主客不分的經驗為基礎,主張以科學實驗方法來改造傳統哲學,試圖以“一元的經驗論”來消解一切傳統“二元哲學”。不同的哲學改造產生了不同的實踐哲學,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是一種旨在實現人類解放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一的哲學,而杜威的經驗自然主義則是一種旨在幫助個體如何成功地應對環境的生存哲學。 從實踐的本質來看,馬克思與杜威都反對象康德、黑格爾那樣在精神範圍內談論實踐的本質,主張讓實踐概念回歸現實生活。但在馬克思哲學中,實踐是人類改造現實世界的對象化活動,實踐活動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馬克思從生產勞動這一最基本社會實踐活動出發,揭示出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總體運行機制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而杜威片面地強調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否定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從具體的經驗情境出發,把人的實踐解釋為有機體應付環境的行為和工具,把科學實驗探究視為人類行動的基本模式。 從認識論的視角來看,馬克思與杜威突破了傳統理論哲學的束縛,都把實踐看作認識論的基礎,通過實踐或行動來界說知識和真理,來揭示人的認識發展過程。但在馬克思那裡,知識是在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人的認識是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的辯證發展過程,而在杜威那裡,知識是個體行動的建構,知識的進步和發展是一個類似於進化論中有機體生長的連續的進化過程。在真理觀上,雖然都強調以實踐或行動來檢驗真理,但馬克思主張“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而杜威實質上是以價值評判而非實踐驗證作為判斷知識真偽的根本途徑,因為他堅持人的行動要以價值評價為中心。 從價值論的視閾來看,馬克思哲學與杜威哲學都主張以實踐來界說價值的本質,來拒斥傳統哲學關於事實與價值的截然二分。但馬克思把價值看作是社會實踐活動創造的結果,而杜威則認為價值產生於對個體效用的評價,否認存在著人類共同的普遍價值與終極價值關懷。在關於實踐自身的價值問題上,馬克思把實踐看作是人的存在方式,而杜威認為,行動只是人們解決生活問題的手段。 總的來看,儘管都主張以實踐來變革傳統形上學,但杜威的哲學改造與馬克思的哲學變革之間還是存在著本質區別。作為晚出的哲學,杜威的實用主義由於對人的行動和實踐的理解缺乏科學性,使得哲學任務並沒有完成,也未能超越馬克思哲學在哲學史上所實現的哲學變革。但杜威的哲學改造及其對美國社會的深刻影響畢竟為人類留下了許多頗具價值的思想,對於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創新和發展還是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關鍵字】:馬克思實踐觀杜威實踐觀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A811;B712.51
目錄
摘要5-7
Abstract7-12
第1章 緒論12-26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12-14
1.1.1 選題背景12-13
1.1.2 研究意義13-14
1.2 研究綜述14-23
1.2.1 國外研究綜述14-18
1.2.2 國內研究綜述18-23
1.3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23-26
1.3.1 研究的主要內容23-24
1.3.2 工作的難點24-25
1.3.3 主要研究方法25-26
第2章 從理論到實踐:現代哲學主題與範式的轉換26-40
2.1 兩種基本的哲學範式: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26-28
2.2 論哲學的形成與演變28-33
2.2.1 理論哲學的形成與確立29-30
2.2.2 理論哲學的主體性轉向30-32
2.2.3 理論哲學的巔峰32-33
2.3 現代西方哲學的實踐轉向33-39
2.3.1 馬克思哲學的實踐革命34-36
2.3.2 馬克思之後實踐哲學的發展36-39
2.4 小結39-40
第3章 不同的實踐哲學:實踐唯物主義與經驗自然主義40-56
3.1 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與哲學的變革40-48
3.1.1 以實踐改造黑格爾思辨哲學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41-43
3.1.2 實踐唯物主義的創立43-46
3.1.3 對傳統“二元對立”哲學的超越46-48
3.2 杜威的行動哲學與哲學的改造48-54
3.2.1 以科學改造傳統哲學48-51
3.2.2 經驗自然主義的建立51-53
3.2.3 以“一元的經驗論”取代傳統二元哲學53-54
3.3 小結54-56
第4章 實踐的本體論視閾: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與個體探究行動56-79
4.1 實踐概念的歷史考察56-61
4.1.1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56-58
4.1.2 康德的實踐概念58-59
4.1.3 黑格爾的實踐概念59-61
4.2 回歸現實生活的實踐概念61-65
4.2.1 人類改造現實世界的對象化活動62-63
4.2.2 有機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63-65
4.3 實踐的主體與形式65-69
4.3.1 社會生產勞動65-67
4.3.2 個體實驗探究67-69
4.4 實踐活動的運行機制69-73
4.4.1 社會實踐活動的運行機制69-71
4.4.2 個體的實驗探究行動機制71-73
4.5 實踐的合理性73-77
4.5.1 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74-75
4.5.2 合目的性的活動75-77
4.6 小結77-79
第5章 實踐的認識論視閾:能動反映論與知識建構論79-96
5.1 知識的本質79-82
5.1.1 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79-81
5.1.2 個體行動中構建知識81-82
5.2 認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82-86
5.2.1 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82-84
5.2.2 從原初經驗進化到反省經驗84-86
5.3 理論與實踐的關係86-89
5.3.1 實踐批判高於理論批判86-87
5.3.2 知識與行動相融合87-89
5.4 兩種不同的真理觀89-94
5.4.1 客觀真理與效用真理89-92
5.4.2 實踐基礎論與評價中心論92-94
5.5 小結94-96
第6章 實踐的價值論視閾:社會實踐價值論與個體效用評價論96-111
6.1 對價值的理解96-101
6.1.1 社會實踐創造價值96-99
6.1.2 價值產生於對個體效用的評價99-101
6.2 事實與價值的關係101-106
6.2.1 價值與事實的對立統一102-103
6.2.2 價值判斷也是事實判斷103-106
6.3 實踐自身的價值考察106-109
6.3.1 作為人生目的的實踐106-107
6.3.2 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的行動107-109
6.4 小結109-111
第7章 兩種實踐觀比較研究的結論與啟示111-118
7.1 杜威哲學改造的主要成就與局限性111-113
7.2 哲學史上真正的“哥白尼革命”113-116
7.3 兩種實踐觀比較研究的當代啟示116-118
結語118-120
參考文獻120-128
附錄A (攻讀學位期間所發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28-129
致謝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