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學體系分為《社會進化的鐵則》(上、下)、《史的唯物論》(上、下)4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學體系
- 外文名:The system of Marxist philosophy
基本資料,章節目錄,
基本資料
拼音題名 mǎ kè sīxuétǐ xì
責任者(德)馬克思、恩格思...等原著
其他責任者(蘇)薩可夫斯基編 高希聖...等譯述
出版者 平凡書局
出版地點 上海
出版時間 民國19[1930]
載體形態 [478]頁
叢編項
主題詞 馬列著作-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馬列著作
中圖分類號 A5
附註說明 書前冠:譯序,原序
章節目錄
目錄
馬克思學體系第一分冊
社會進化的鐵則(上)
譯序
原序
馬克思學體系全部的構成和引用書目
一切的歷史都是鬥爭的歷史
對於剩餘勞動的熱求
由封建制度到資本主義制度
原始蓄積的秘密
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制度
一方之富的蓄積和他方之貧困的蓄積
封建的及資本主義的制度之內部的對立
奴隸,農奴,手工業職人,工業場手工業勞動者,無產者
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
小生產的滅亡
階級對立的緩和
資本主義私有的吊鐘響了
到自由王國的飛躍
發達的過程
對於社會主義的一般駁論
自然的發達階段
馬克思學體系第二分冊
社會進化之鐵則(下)
(二) 資本主義最後的階段
生產集中與獨占
銀行與獨占的任務
資本的金融資本化
殖民政策的方法
殖民地的勞動問題
對於農民經濟的鬥爭
世界的分割
帝國主義的觀念
保護關稅
軍國主義及其機能
金融資本之史的傾向
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獨裁
(三) 空想的及科學的社會主義
空想的社會主義
偉大的烏托邦主義者和他們的學派
由空想的社會主義到科學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理論和無產階級鬥爭
馬克思學體系第三分冊
史的唯物論(上)
(一) 馬克思主義之歷史的準備
馬克思以前的唯物史觀
維哥之歷史的法則
「人間性」的觀點
王政復古時代的法蘭西歷史家
史的浪漫學派
為英國經濟學法國革命及德國哲學之結晶體的馬克思主義
史的唯物主義是歷史的產物
(二) 達爾文和馬克思
達爾文說之基礎的要素
達爾文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與達爾文主義
人類勞動的過程
動物的器官是人類的器具
達爾文和馬克思
受了達爾文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光照的美學
自然及人為的環境
人類的環境之功能
(三) 自然的條件和技術
地理的關係與生產
自然的條件的影響
風土種族及生產方法
為什麽以技術為基礎而不以自然為基礎
人類——自然——社會
人口增加不是第一義的要因而是第二義的要因
機器的發達
作為生產力基礎的技術
技術的發達
技術的發明
發現與發明
自然——人類生活體——社會
馬克思學體系第四分冊
史的唯物論(下)
(四) 基礎及上層建築的理論
人群無選擇社會形態的自由
生產——社會關係——觀念
精神的產物是和物質的產物一同變化的
對「經濟學批判」的反駁之批判
基礎和上層建築
生產力——生產關係——財產關係——階級
史的唯物論底典型的公式
社會的生產關係
(五) 理論的精煉
歷史底唯物論的說明的限界
意識形態底歷史的作用
經濟自動的不作用
史的唯物論不否定觀念
相互作用的理論
時代的心理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客觀主義
(六) 階級
從血族的紐帶到階級社會
分配關係與生產關係
階級的立場由收益之多寡是不能決定的
諸階級
資本家階級革命的過程
中間層的任務
細民的無產者「lunpenproretariat」
新舊的中間階級
金融資本時代的階級
階級與黨
國家的本質
社會革命的概念
時事問題底史的唯物論的方法之套用
階級的形態的共和國
非階級化的要素
階級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