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物質觀1)從總體上把握物質與精神的關係,這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
- 外文名:Karl Heinrich Marx
- 別名:摩爾
- 國籍:德國
- 民族:猶太
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物質”範疇是唯物主義哲學對世界本原和統一基礎的最高抽象。承認了世界的物質性,也就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從而與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區別開來。唯物主義本身對“物質”的認識也有一個發展過程。馬克思主義把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原則徹底貫穿到“物質”問題的解決上,創立了現代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不僅同唯心主義相對立,同時也與舊唯物主義有著原則的區別。
(一)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是指一切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人的實踐活動。這種客觀實在獨立於我們的精神而存在,為我們的精神所反映。現代唯物論的物質範疇,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第一,物質的根本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世界上的具體物質形態一方面千差萬別,紛繁多樣,各有各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質、共同特性,就是它們都是在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無論它們的具體結構如何,形態怎樣,一切物質都具有客觀實在性。這就從根本上同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
第二,物質可以被人們所認識,具有可知性。物質是人的感覺可以反映的對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認識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不存在永遠不可認識的事物。因此,要從人的認識和實踐的角度去理解物質的可知性,只有這樣,才能與舊唯物主義的不可知論劃清界限。
第三,物質範疇具有深刻的辯證性,體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它是從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學範疇,體現了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對和絕對、多樣性和統一性的對立統一。不管物質的具體形態、結構和屬性如何千變萬化,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這一共同本質,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第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觀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是構成徹底的唯物主義的出發點,即具有徹底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質性,又以實踐為基礎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建立起統一地說明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的唯物主義原則,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使唯物主義成為徹底的、完備的理論。這對於唯物主義以至整個哲學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現代意義:根據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領域物質這個概念已經被絕大多數人所承認,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堅持物質第一性。客觀實在是物質的共同的一般本質,它通過運動表現出來。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物質的存在和發展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運動著的物質又以時間和空間為存在形式,物質與運動及時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時空中運動著的物質表現出無限多樣的形態。人類對物質的認識和改造是無窮盡的。現代自然科學關於物質形態、結構和屬性的研究,極大地深化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運動觀和時空觀。具體說就是在方法論上我們能夠以此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質,在世界觀上我們樹立一個物質性的科學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