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四卷本)是由公丕祥、龔廷泰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書籍。

該書對馬克思主義法學進行了全景式介紹和系統研究,從經典馬克思主義法學到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從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最初在中國傳播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其涵蓋內容十分廣泛。

2017年5月,該書獲得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基本介紹

  • 書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
  • 作者:公丕祥、龔廷泰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

內容簡介

該書第一卷深入考察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第二卷探討馬克思主義法學在蘇俄的運用與發展;第三卷考察20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廣泛傳播和不斷發展的歷程,指出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進程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新發展;第四卷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髮展過程。該書還著重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探索過程和基本經驗,並對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行了思考。

創作背景

馬克思說:“理論一經掌握民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社會發展離不開思想的引領,偉大的思想理論會轉化成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當社會發展面臨重大問題時,人類的智慧總是會從已有的思想中尋求啟示,開創出社會發展新路徑,馬克思主義因此被不斷提出和研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以法治理論創新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
要回答如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建設法治中國這樣的根本問題,必須回到問題的源頭,回到問題的整個發展史,亦即回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歷史演進。由公丕祥教授、龔廷泰教授主編的四卷本《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縱觀歷史、立足理論、著眼實踐,全面而理性地檢索、總結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產生、形成以及中國化發展的歷史過程,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展現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學術力作。

作品思想

在內容的全面性上,該書有這樣幾個突出的特色:一是既注重馬克思、恩格斯本人法律思想歷程的反思與回顧,同時又兼及其在後世的發展與影響,特別是通過蘇俄革命、中國革命的兩個具體實例,展示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科學性及其對於指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偉大意義,平面的論述與縱向的流變相結合,構成了立體性的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發展轉變;二是將馬克思主義法學視為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即如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也是在不斷超越自我的基礎上,將對法律的認識與解構逐漸地臻於極致,最終完成了法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三是將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發展過程看作是一個與其他思潮進行競爭乃至鬥爭的過程。在思想自由、學術自由作為理論發展的前提條件的認識之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形成以及在眾多法律思想中脫穎而出,成為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的思想武器,無疑也是批判其他錯誤思潮、澄清法的本來面目的理論成果。
結構合理 邏輯清晰
首先,該書將整體概括與具體研究相結合。該書第一卷的導論總體上概括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歷史軌跡、理論邏輯與時代命運,可以視為全書的總綱。第二卷的導論,則不但敘述了列寧作為馬克思法學理論家和社會主義法制創設者的地位,同時就列寧法律思想的歷史邏輯、理論貢獻、研究主線等進行了探討。第三卷的導論“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中國化”則是本卷的點睛之作,它既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何要中國化的理論難題,又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法學智慧;其次,將歷史過程與作品研究相結合。不僅如此,對於重要作品所體現出的法學思想的專題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歷史敘事中的瑣碎與分散,而以固定的文本作為具體分析的對象。在總體意義上是思想史的研究,然而,考慮到思想的自然延續與思想的現實實踐,內容上就既有解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經典作家的法律思想的內容,又有當代中國實踐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專題敘述,具有強烈的現實感。
論述精到 研究深入
在馬克思主義法學相對於其他以往一切法學理論所具有的進步性、科學性而言,論著指出,馬克思主義法學堅持將法的現象放置到社會大系統中加以考察,將法的現象視為是社會經濟關係的法權表現;從人的本質入手,將法作為個人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工具;把生產關係作為引起和發展法律現象的基礎,從而將把對法的現象的解釋置於科學的基礎之上。就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方法論原則來說,該書將其歸納為“法哲學的研究方法”與“法哲學的敘述方法”兩個不同的層次。這種方法論原則的區分,不僅劃分了方法論的不同層次與不同類型,同時也證成了任何偉大理論都必然源於吸收、借鑑直至革新、創造的方法論變革。著作不僅表現為對經典作家、代表人物的觀點評價,同時還致力於揭示其時代意義與實踐價值。自然,實踐性最強而且又與國人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是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相關問題。在該書第三卷第十八章,就以“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構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堅定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法治建設的規劃與展望,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尊重歷史 史論結合
在該書的研究中,尊重歷史無疑是其可取的科學態度。一方面,作者是以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家們的原文文獻來作為敘述的基礎,這就為全面真實地展現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全貌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將思想家們的論述置於歷史的背景之中,因而使讀者能夠在歷史的語境中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的觀點和理論。自然,思想史的研究並非單純地複述思想家們的學說,它還必須藉助“論”的形式,來展示思想和理論的廣度和深度。在這方面,該書也可謂評述精到,理解深刻。例如,在對馬克思晚年人類學筆記中的法律思想的探討中,作者對於“東方法律文化的固有邏輯”的論述,就以“風俗習慣在法律調整機制中的重要功用”“村社高於個人的法律價值取向”“以專制國家為基點生長出來的行政體系”“農村公社對司法活動的廣泛參與”進行了概括,這證之於中國古代法律即為刑法,調整社會生活的規範更多為風俗禮儀;國家和集體本位,個人湮沒於整體之中;行政力量強大,司法依附於行政以及鄉村社會廣泛通過調解、和解的方式處理糾紛,若合符契。

作品影響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的基礎性成果,是加強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是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該書的出版發行,有助於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研究的深入與發展,有助於堅持中國法學研究的正確方向和正確導向,對於強化馬克思主義法學在法學學科領域的基礎性、指導性地位,加強法學學科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建設,推動我國法學研究的繁榮與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雖然以歷史的面貌呈現出來,但其意圖直指現實。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是實踐的法律思想,以其強大理論解釋力和現代視角回答法治中國建設新問題。歷史證明,馬克思從來不曾離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生命力在於它能夠與時代的法律理論與法律實踐發生“歷史性的融合”,通過一種“不在場的在場”,對不同歷史時期和思想意識發揮持久性影響。對中國而言,認識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就是認識當代中國法學理論與實踐自身,這正是該書全景式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史向我們揭示出的關鍵問題。這一開創性的研究,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無疑有著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2013年1月,該圖書入選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