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公民認同研究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公民認同研究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公民認同研究》是蘇志宏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4月。

該書重點介紹了鄧小平在回歸與創新新民主主義時期人民大眾認同的“三合一”邏輯、奠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優越性與公民認同理論”基礎的過程中的重大思想貢獻,以及這一理論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系列講話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及其理論創新過程,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國夢”的構築和實現,開闢了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公民認同不斷發展的新境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公民認同研究
  • 作者:蘇志宏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 字數:319千字
  • 首版時間:2017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現途徑、思想價值、制度建設;分析了民族國家前途認同、人民大眾權利認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認同“三合一”的認同邏輯;討論爭取民族資產階級層面的“中間階級”理論和農民動員層面的“中間階級”理論的緣起、內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分析社會主義優越性與公民認同理論的內涵與外延,追溯其產生和發展的歷程和根源;探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系列講話對於社會主義優越性與公民認同理論的豐富、創新與發展;分析新社會階層、中等收入群體及其認同問題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現途徑、思想價值、制度建設
第二章 “三合一”的認同邏輯
第三章 兩個層面上的“中間階級”理論
第四章 社會主義優越性與公民認同理論
第五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於社會主義優越性與公民認同理論的推進與創新
第六章 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系列講話對於社會主義優越性與公民認同理論的推進與創新
第七章 新社會階層、中等收入群體及其認同問題
第八章 從兩個文明建設到公民認同的新境界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人民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取決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過程中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社會實踐,取決於中國共產黨對時代特徵與中國社會不同階段歷史任務的準確判斷與把握,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中國化、時代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必須結合中國國情,成為符合時代潮流、人民要求,具體化為黨的階段性的奮鬥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戰略設計、制度安排、政策引導,並將其演變為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尤其是最廣大人民民眾必須在這一過程中得到現實利益,才能得到人民大眾的衷心擁護與認同。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歷史現實,其得以實現的內在的基本原因,諸多學者各抒己見,提出了不少有見地的看法與分析。該書則將其歸結為“在長達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伴隨著這場革命的實現途徑、思想價值和制度建設的逐步展開,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大眾在長期的互動之間形成了一個共識凝聚的邏輯,即三個認同——民族國家前途認同、人民大眾權利認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認同——在革命鬥爭實踐基礎上逐漸融為一體,人民大眾認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途徑及其內在機制也由此而確立”。所謂“三合一”的認同邏輯,概括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得以實現的三個基本的支點,指出了“三個認同”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間的關係。依此邏輯關係循例而言,“中國夢”與“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的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同,三者之於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公民認同,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作者在該書的第四章到第八章,實際上正是依據上述認同邏輯,根據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發展的主客觀形勢,以歷史發展和理論發展兩條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基本線索,闡釋中國共產黨,特別是黨的歷代領導人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公民大眾認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與貢獻。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9年7月,該書獲四川省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公民認同研究》
2017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998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