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仁星系

馬克仁星系

馬克仁星系Markarian galaxies)是一種和其他星系相比,其星系核紫外線輻射超量的一種星系。蘇聯亞美尼亞天文學家班傑明·馬克仁於1963年首次注意到這種星系。這種星系的核心顏色偏藍,相當於A至F型光譜恆星。而它們的偏藍核心在其他星系中並不會出現,而且其光譜是連續譜,代表這是非熱輻射。大多數的馬克仁星系光譜都有發射線,而且因為代表它們相當活躍而引人注意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仁星系
  • 外文名:Markarian galaxies
觀測歷史,特色,

觀測歷史

1964年馬克仁決定尋找核心紫外輻射超量的星系。第一次布拉堪巡天開始於1965年,使用亞美尼亞布拉堪天文台主鏡132公分和修正板口徑102公分的施密特攝星儀進行。該次巡天開始時該望遠鏡是世界上擁有口徑誤差稜鏡的最大望遠鏡。巡天目的是要找尋紫外線超量的星系,光學系統因此修正為偵測藍光和紫外線。使用的稜鏡是分散率180 nm/mm的低色散鏡以避免核心光譜過於分散和其他天體混淆。而該次巡天可以偵測到17.5等的星系。其中有70個有紫外線連續譜的星系被收入目錄,並且被稱為“馬克仁星系”。1969年另外兩個新列表將馬克仁星係數量增加到302個。第一次布拉堪巡天持續進行到1978年以觀測高銀緯星系的所有光譜。1980年資料分析完成後再列出多個馬克仁星系,之後再發表了12篇資料來自第一次布拉堪巡天的論文,將馬克仁星系的數量增加到1500個。
1986年發表的列表First Byurakan Survey包含了原始的1500個星系和編號自9001到9032的外加的32個星系。1989年一個編號到1515的擴充列表出版。

特色

馬克仁星系的列表包含名稱、座標、光譜類型、可見大小和星系形態。星系核心的形態常以 "s"(像恆星的)或 "d"(瀰漫的)代表,或者是過渡型態的 "ds" 或 "sd"。數字1、2、3則是代表紫外線輻射強、中、弱。字母 "e" 則是代表有發射線的星系。不過有11個星系因為是前方有藍色恆星造成的紫外線超量,因此未列入此類型。另一個問題則是重複列入的狀況,例如馬克仁107(Mrk 107)和馬克仁20(Mrk 20)重複、馬克仁1318(Mrk 1318)和馬克仁49(Mrk 49)重複、以及馬克仁890(Mrk 890)和馬克仁503(Mrk 503)重複。
在這個目錄的天體包含了西佛星系星暴星系電離氫區、活躍星系、蝎虎座BL型天體類星體。一些目錄中的天體實際上是銀河系中電離氫產生的巨大發光區域,其中有馬克仁59、71、86b、94、256b、404、489b、1039、1236、1315和1379a.。其他則是核心的黑洞將高溫氣體以噴流形式向外噴出。許多目錄中天體光度會改變,並表示其光度主要來自小區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