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里奇,20世紀最具爭議的國際商人,被業界稱為“石油之王”,美國法務部通緝了17年的十大通緝犯之一。
因獲得比爾·柯林頓總統的赦免而名噪一時,也因法務部長埃里克·霍爾德主持的聽證會而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里奇
- 外文名:Mark Rich
- 國籍:美國
- 民族:猶太
- 出生日期:1934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2013年6月
- 職業:商人
人物經歷,時代背景,媒體報導,其它,公司,策略,財富,經歷,AG安排,
人物經歷
年齡:78歲(卒於2013年6月) 職業:種植業與礦產 淨資產:12億美元 妻子:吉斯拉·里奇(GiselaRich)
20世紀70年代,馬克·里奇為當時最大的石油貿易商菲利普兄弟公司(即後來的菲布羅公司)效力,從那時起開始聲名鵲起。他與搭檔平卡斯·格林一起開創了“戰鬥貿易”模式——從局勢動盪的國家那裡取得貿易權。因為具有殺手般的直覺而被稱為“鬥牛士”的里奇負責達成交易,“船長”格林負責運輸。
里奇交易的技巧就是:不擇手段。1973年,里奇和格林離開了菲布羅公司。
馬克·里奇因為在人質危機期間與伊朗交易、在美國貿易禁運期間與古巴和利比亞交易而聲名狼藉。1983年,在受到法務部提出的詐欺、與敵人進行貿易、逃稅等多項指控後,逃到了瑞士。里奇的公司對部分指控進行了有罪辯護,並支付了2億美元的罰款和欠稅,但該案一直到里奇被赦免才算結案。
長期以來,馬克·里奇一直是數十位貿易商的導師。行業專家說,僅管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商業上已經過了巔峰期,但他的被保護人的事業卻蒸蒸日上。
隨著阿拉斯加和北海石油產量的下降,越來越多的石油供應來自世界上最腐敗或最不穩定的地區。考慮到制裁、禁運、反行賄和反恐怖主義,美國大型石油公司害怕與這些地區進行交易。但這卻正是這些貿易商賺大錢的時候。
時代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後,馬克·里奇很快成為這個地區勢力最強大的貿易商,美利堅大學科戈德商學院的佛拉迪米爾·昆特說,里奇是“幾個寡頭政權的教練和教父”。里奇以善於在高層培植勢力而著稱。貿易商說他,一通電話就可以立刻聯絡到幾乎所有外交官和能源部長。行業媒體《能源情報》的首席記者阿克塞爾·布施說,里奇“深受伊拉克石油部的信任”。
現今,美國法務部等機構正在調查里奇的案件。但也許馬克·里奇將再次逃過懲罰。無論如何,他很快將成為一位傳奇人物。據說,一部介紹他生平的電視系列片正在籌備中,而且是由他的門徒們一手策劃的。
媒體報導
《商業周刊》歷時6個月進行全面調查發現,里奇建立了一個在世界上勢力最強大的、非正式的、獨立礦產品貿易商組成的網路。他做到這一點主要是通過數十年間在世界各地資助子公司和新公司的創建,以及對已經建立起店鋪的貿易商進行培訓。儘管其中大多數商業組織里,里奇已經不再擁有股份,但在他的幫助下,一個網路已經形成,而且這個網路比20世紀70和80年代他自己的公司更加難以對付。
里奇門徒們的可疑活動日益猖獗。他們從腐敗橫生的地方購買石油,再倒賣給美國的煉油廠。有些人還捲入了奈及利亞和委內瑞拉的醜聞。
有檔案顯示,里奇在2001年曾從多家幌子公司購買伊拉克石油。聯邦調查局、參議院和其他機構說,從2000年9月到2002年9月,石油換食品項目中的石油買家都必須支付非法回扣,這筆錢部分被薩達姆用於購買武器。但沒有檔案證明里奇曾付過這種回扣。
在此期間,曾向里奇出售原油的一家公司的後台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極端主義組織。
象馬克·里奇的公司一樣,里奇門徒中的大部分都在瑞士的楚格設立辦事處。這些獨立的中間商一般不擁有也不經營煉油廠或油井,而是向生產商購買石油,聯絡買家提鍊石油,再租油輪來運輸。這種石油貿易往往曖昧而神秘。例如,一油輪石油的所有權可能在到岸之前改變了十幾次。
其它
公司
里奇門徒經營的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的做法可能咄咄逼人,但卻完全合法。他們做生意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東歐或第三世界國家急需資金的機會。里奇教他的學生們把錢借給資金困難的公司,換取購買他們礦產品的權利。還不時會利用“幌子”公司來為交易打掩護。
里奇及其門徒們如今生意興隆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生在一個油價高昂、儲備稀缺的時代。美國大型石油公司急需原油,卻又怕髒了自己的手,不想從有問題的地區獲取。事實上,石油換食品項目中靠回扣取得的原油最後有一半流入到了美國大型石油公司。
馬克·里奇—美國法務部通緝了17年的十大通緝犯之一,卻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邊的Rosa別墅過著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運作他的商業帝國。置身於公眾視線之外,時光荏苒,許多人甚至忘記了他當年為什麼要潛逃海外。
賺取了將近100億美元,逃稅90億,從白宮到克里姆林宮的國際陰謀中都晃動著他的身影;擁有瑞士、西班牙、玻利維亞、以色列國籍,惟獨不想要原來的美國國籍……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檔案中存放著有關他的幾百頁紙的記錄,不過公眾知道得最多的,還是柯林頓臨下台前簽署的那份特赦。
2001年1月,柯林頓卸任前簽署的最後一份檔案是對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包括美國法務部通緝了17年的十大首犯之一—馬克·里奇(Marc Rich)。這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引起眾多猜測,哈佛商學院也以他為案例分析財富與社會責任感的關係。
他創造了美國歷史上最高的逃稅記錄,被控罪名達51項,可判處監禁325年;17年神仙般的逃亡生活,傳說與各國的特工、黑社會、洗黑錢等有密切關聯,是俄羅斯瑪菲雅組織(Mafiya)的“教父”,在前蘇聯解體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曾幫助過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捐贈過幾十億美元用於修建以色列的學校、孤兒院、醫院、博物館。馬克·里奇說:“在我個人贏利中,大概三分之一給了山姆大叔(納稅),三分之一放入賬戶擴大生意規模,還有三分之一用於捐助各種扶貧項目。”
策略
像里奇的公司一樣,“里奇男孩”們也把公司設在瑞士的楚格州,那裡有精巧的商店、哥德式建築和低稅率。 “里奇男孩”們一般不擁有也不運營煉油廠或油井。他們只是從生產商那裡買入石油,聯絡煉油廠將石油賣給它們,然後租來油輪運輸。石油交易經常模糊而神秘,一油輪的石油其真正買主可能在油輪抵達港口之前已經變換了十幾個。
當前,阿拉斯加和北海的石油產量下降,新的石油供應出現在一些政治不穩定的國家,如赤道幾內亞和蘇丹。由於美國政府的制裁、禁令、反賄賂和反恐法律的限制,美國大石油公司對這些國家不敢涉足。然而,這正給了里奇的門徒們以可乘之機和豐厚利潤,特別是當石油價格飆升至每桶60美元時。事實上,“石油換食品”醜聞中涉及的伊拉克石油一半流入美國大石油公司。
當然許多“里奇男孩”的經營策略雖然極具侵略性,卻讓人在法律上挑不出毛病。比如,剝削一些急需資金的東歐或第三世界國家。里奇教會他的追隨者借錢給急需資金的公司,換取收購它們貨物的權利。嘉能可公司向秘魯的第二大鋅礦開採公司貸款4000萬美元,後者同意在2004年到2010年期間將鋅和其他礦物賣給嘉能可公司。
此外,一些里奇門徒不時會利用“幌子”公司來為交易打掩護。美國參議院檔案顯示,一些公司設在銀行保密措施嚴密且稅收較低的國家,做完一筆生意就離開。
當前,阿拉斯加和北海的石油產量下降,新的石油供應出現在一些政治不穩定的國家,如赤道幾內亞和蘇丹。由於美國政府的制裁、禁令、反賄賂和反恐法律的限制,美國大石油公司對這些國家不敢涉足。然而,這正給了里奇的門徒們以可乘之機和豐厚利潤,特別是當石油價格飆升至每桶60美元時。事實上,“石油換食品”醜聞中涉及的伊拉克石油一半流入美國大石油公司。
當然許多“里奇男孩”的經營策略雖然極具侵略性,卻讓人在法律上挑不出毛病。比如,剝削一些急需資金的東歐或第三世界國家。里奇教會他的追隨者借錢給急需資金的公司,換取收購它們貨物的權利。嘉能可公司向秘魯的第二大鋅礦開採公司貸款4000萬美元,後者同意在2004年到2010年期間將鋅和其他礦物賣給嘉能可公司。
此外,一些里奇門徒不時會利用“幌子”公司來為交易打掩護。美國參議院檔案顯示,一些公司設在銀行保密措施嚴密且稅收較低的國家,做完一筆生意就離開。
財富
即使一個曾經非常出色的騙子也可能就此消失於公眾視野,但包括法官、稅務官員等專門保留那些騙子檔案的部門,至少有上百萬份檔案、檔案、稀有材料、影片、聲帶、錄像帶等,以及更多的資料。可能有人覺得舊檔案是一種累贅,無論是否以原始檔案形式保存,都會占用很多空間,而且只有那些老資格的前輩才知道各個歸檔檔案之間的不同。但是,當那些大盜不知何時浮出水面時,那些舊資料就凸顯珍貴价值了。
問題是保存的老資料可能會由於歲月變遷而被錯誤地描述為“誇大的故事”。17年是一段不短的時間,逃亡的億萬富翁馬克·里奇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邊的Rosa別墅過著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運作他的商業帝國。置身於公眾視線之外,許多人漸漸忘記了他當年為什麼潛逃海外。被美國法務部私下稱為美國最腐敗的商業執行官的里奇,非常擅長使用一些正常或非正常的手段進行金屬類、穀物、石油等初級產品貿易,以及如何在賺錢後利用中立國或稅務漏洞進行逃稅。1979至1980年美國因為人質事件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的石油禁運令,對里奇也毫無作用。1983年,馬克·里奇被政府指控包括電信和郵政欺詐、詐欺、逃稅4800多萬美元、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等共達51項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將被判處325年監禁,同時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個人逃稅的最高記錄。然而在指控前,里奇就和他的合伙人格林(Pincus Green)逃往瑞士。儘管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但這並不能使里奇脫罪。 更讓美國法務部難堪的是,對於里奇,逃亡並不意味著艱辛和懲罰。“他的哲學似乎就是,我有錢並且還會更有錢,而似乎任何法律問題都不能阻礙他財富的增長。”
做投機生意多年的里奇,從1970年代至今,運作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金的帝國,據說2000年他的公司贏利70億美元。他的朋友包括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和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前妻丹妮絲是鞋業大亨富樂紳(Florsheim)的女繼承人;在瑞士聖莫里茨(Moritz)大街的斜坡上坐落著他豪華的滑雪別墅,在西班牙馬貝拉(Marbella)的布拉瓦海岸(Costa Brava)擁有價值950萬的豪華別致的家,在以色列供養著同等奢侈的豪宅;公寓裡到處擺滿一流的藝術珍品,尤其是畢卡索的藏畫;生意涉及範圍從倫敦到香港、再到紐約的交易所,從俄羅斯的鎳礦到馬來群島的錫礦;擁有一個船隊的油輪,投資範圍從好萊塢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到曼哈頓的Rhodes prep學校。
儘管里奇的個人財富是個秘密,但例行公事地評估一番,淨資產也該超過100億美元。他的朋友和同事開玩笑說,那些做世界富豪排行榜的人之所以沒有將里奇列入名單,是因為他們根本無法計算出他精確的財富價值。
經歷
1934年12月18日,一個比利時安特衛普的貧窮猶太家庭誕生了一個男嬰,取名為馬克·瑞奇(Marc Reich)。1940年5月,當希特勒的軍隊席捲整個比利時,瑞奇一家移民到美國的堪薩斯州,開起一間小小的人造珠寶店,並將姓氏改為里奇(Rich,英語“富有”之意;原姓Reich為德語中“帝國”之意, 但同時也是德語"富有"之意)。新姓頗有幾分自我預言的意思。這樣環境下成長的里奇會說五種語言——德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英語、法語,但學校記錄表明,他最多只能算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1950年全家移居紐約後,里奇進入紐約大學,但不久他就退了學。1954年,里奇前往頂級的全球日用品經紀—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面試。老闆耶西森(Jesselson)測試應聘者是否可以不用鉛筆就快速進行計數,結果里奇被毫不猶豫地僱傭了,他成為四處奔波、周薪60美元的日用品商人。一個當年與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里奇是公司里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決不會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里奇的第一筆大生意是水銀。1950年到1953年韓戰期間,水銀有很高的市場需求,為了未來的軍事需要,各國政府都搶著購買和儲存。里奇設法獲得了世界最大兩家公司的產品經銷權,讓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夠低價購進高價賣出。耶西森開始親自帶里奇入行,並像對待親生兒子一般地器重他。
1958年,與耶西森有生意往來的古巴巴提斯塔政府垮台,里奇被派往進行善後工作,同時嘗試建立與新政府卡斯楚政權的交易。里奇順利解決了公司船運過去的鎳礦石,曾在古巴危機時與里奇一起共事的同事說他“一直將古巴看成一個沒有規則的地方,並帶著從那裡學到的東西回到紐約”。
從哈瓦那,經過公司駐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的辦事處,再回到美國,里奇每年都這樣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間穿梭。有一年返回紐約總部時,他遇到了丹尼絲·喬伊·艾森伯格(Denise Joy Eisenberg)—富樂紳企業的繼承人。1966年,兩人結了婚。1967年,兄弟公司將里奇調往西班牙馬德里,與一個傳統的猶太商人格林拍檔。格林骯髒的襯衣和運動鞋,與里奇合體的套裝和名牌領帶形成了鮮明對比,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兩人的默契配合。里奇和格林合夥發明了現貨原油貿易,讓兄弟公司能夠繞過石油公司七姊妹 (世界七大石油公司)獲利。
石油貿易利潤巨大,然而當里奇和格林準備從公司領取每人100萬美元的紅利時,卻遭到耶西森的拒絕,這直接導致了後來被稱為“兵變”的結局。1973年11月,里奇和格林自立門戶在瑞士成立了馬克·里奇AG公司,奠定了未來里奇帝國的基石。里奇的父親從玻利維亞銀行籌措了200萬美元貸款,另一個從兄弟公司“叛變”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資了100萬美元現金,而公司的啟動更多依賴於里奇建立的關係—伊朗議員阿里(Ali Rezai)承諾,幫助公司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貿易渠道。“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馬克·里奇。”
儘管有豐富的海外石油市場經驗,但里奇還是通過與他一起投資二十世紀福特公司的合伙人馬文·戴維斯(Marvin Davis)在丹佛的一家合資石油公司與美國國內的石油商進行交易。在倫敦和瑞士Zug的辦公室里,兄弟公司的顧客名單幫助里奇迅速從競爭對手手中搶過石油、穀物、金屬和其它日用品生意,這無疑讓兄弟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時,里奇的成功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尤其在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之後。油價暴漲,一桶6美元進價的石油可以賣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機會明顯到來。阿拉伯石油危機前,美國一共只有12家石油轉售商,到1978年,全美共有500家公司從事該項貿易,其中之一就是和里奇有業務往來的WTM公司(West Texas Marketing),老闆就是後來被判有罪的大衛·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約翰·特諾蘭德(John Troland)。1979年,里奇同大衛和約翰首次會面。據1983年起訴時的證據表明,里奇AG公司通過WTM公司運作著整個石油業務鏈。
AG安排
WTM公司接受法國銀行的貸款,同時將1800萬桶原油賣給一家叫Listo的空殼石油公司。接下來里奇把高質石油貼上低質石油的標籤,以市價賣給WTM,WTM再將石油虧本賣給里奇秘密的巴拿馬公司,虧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馬公司完全的市場化運作中補回來。這樣的交易在數量的得失之間轉來轉去,到石油不再被轉移時,錢已經聚集在美國之外的地方了。1980年,WTM一年內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賺取了超過20億美元,平均每天經手的石油超過30萬桶,而馬克·里奇公司就占了WTM業務總量的10%甚至更多。1983年美國司法局起訴了包括里奇在內的國內不法石油商人,大衛和約翰被判處在德克薩斯的大斯布瑞監獄(Big Spring)服刑14個月。兩人後來轉為污點證人出面指認里奇和格林,時任聯邦檢察官的韋恩伯格(Weinberg)說:“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馬克·里奇。”
與此同時,另一個案件露頭。從1974年開始,里奇的公司通過以物換物方式,用武器和其它貨物從伊朗換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質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禁止公民與伊朗進行貿易往來,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繼續。而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則辯稱,禁令對里奇AG無效,因為公司屬於瑞士。每工作日5萬美元的滯延罰金,最後累積到了1900萬美元。
1982年,美國聯邦法院對里奇AG公司在美國的里奇國際分公司的18位經理人發出傳票。在大陪審團調查中,聯邦檢察官韋恩伯格傳喚了50名證人,其中包括美孚、埃克和荷蘭殼牌公司的總裁。但在瑞士Zug州的里奇對一切無動於衷,依然保持著每日的運營,並拒絕接受美國陪審團的傳喚。1982年9月,聯邦法庭以蔑視法庭罪指令里奇限期遞送陳述檔案;或者選擇支付每工作日5萬美元的滯延罰金,直至檔案送達法庭為止。罰金最後累積到了1900萬美元。里奇將里奇國際賣給了克雷倫敦(Clarendon)有限公司—一家雇員、地址、董事會都與里奇國際一樣、銀行信用由里奇親自擔保的新註冊公司。這只是為了說明里奇國際公司已不存在。不久瑞士參與到事件中。瑞士駐美國大使安東·海格納(Anton Hegner)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了抗議書,聲稱美國政府的訴訟是對瑞士經濟的威脅。儘管里奇不是瑞士公民,但Zug州的主要檢舉人說美國法院是在“收集經濟情報”,並譴責美國是在“勒索”里奇,瑞士政府甚至還派出兩名律師前往美國交涉,以表示當局對該案件的關注。然後涉足進來的是里奇最大的客戶—前蘇聯。在1983年8月15日的前蘇聯《訊息報》上,刊登出大字標題文章“公開的勒索”。文中寫道:“對里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種公開的勒索行為,一種企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威脅和干涉歐洲國家國際事務的行為。”
起訴由此已經演變成一件大張旗鼓的國際事件。1983年9月,韋恩伯格提交了一份51項罪名的控告,指控里奇和格林犯有詐欺、郵件和電信欺騙、逃稅等罪。瑞士始終不認為該引渡里奇和格林,並且里奇很快得到西班牙政府批准,成為西班牙和玻利維亞的公民。1984年10月10日,屬於里奇帝國的里奇AG、里奇國際和克雷倫敦有限公司承認犯有38項逃稅案、1980年和1981年涉及違法石油利潤5000萬美元、欺騙美國政府等多項罪名,三家實體必須支付的罰金達到1.33億美元。里奇和格林仍然在逃,儘管法庭對公司的訴訟已經結束,但兩人依然必須面對詐欺、欺詐、逃稅、通敵貿易等指控。接下來的17年是一場賭博,里奇和格林在瑞士等待時機。害怕在監獄裡待上哪怕一分鐘,但無論是權力還是財富,17年中有一件事是里奇始終不能做的—踏足美國國土,直到柯林頓簽下特赦令那一刻。里奇一直引以為傲的是自己的頭腦,包括重返美國的這場權力“生意”。談判早從1987年就開始,里奇表達出想返回美國的願望,聲稱願意以悔過書形式替代坐牢。但韋恩伯格和繼任者對他的提議嗤之以鼻。一名前法務部官員說:“我們1992年曾經私下與里奇會面。但里奇甚至害怕在監獄裡待上哪怕一分鐘時間,而我們所能做的最大妥協是三年囚禁。”
柯林頓聲稱赦免行為與眾位以色列高級官員和猶太社團領袖的介入有密切關係—里奇曾對以色列的福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並捐助過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的教育和衛生事業。有一點毋庸置疑,特赦令與里奇對柯林頓的捐贈有或多或少的聯繫。據說里奇的前妻丹妮絲及其家人在1992年至2000年間,對民主黨的捐款超過100萬美元,其中32萬美元捐給希拉蕊競選參議員;柯林頓離任前,丹妮絲贈送了一套價值7375美元的家具,她的名字被柯林頓圖書館刻在捐贈者牌上。(但當里奇大搖大擺回美國時,卻是帶著新任妻子吉斯拉,而全力拯救他的前妻丹尼絲得到的是200萬美元的分手費。) 里奇一直堅稱自己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公民,1991年聯邦法庭已經裁定里奇不是美國公民,所以他無須依從美國法律。但事實上,如果里奇仍然是一個美國公民,他就應該對稅務負責,無論他居住在哪裡都好。所以美國稅務局希望知道里奇在國外的17年是否報稅,以及柯林頓和希拉蕊夫婦是否牽涉受賄,因為非公民是不允許進行政治捐贈的。
將快速致富、政治、犯罪合而為一
里奇從事著遍及全球的黃金走私生意、偽裝成日用品貿易的石油運輸、表面是金屬生意的秘密飛彈交換、私底下賄賂美國的腐敗官員,此外,他還從事核彈銷售和交換或實物對換,以及恐怖分子們的黑市交易或者其它初級產品提取生意。有傳聞說里奇多次通過偽裝的金屬和穀物交易安排和提供資金給美國和外國的殺手,據說他本人也是以色列的間諜代理。里奇和合伙人格林操縱著世界最大的金屬貿易(例如中國的鎢)市場,大部分交易通過喬治·布希的弟弟普雷斯科特(Prescott Bush)運行,甚至有報導說普雷斯科特的生意也涉及到日本黑手黨。為了鎢貿易,里奇在支付“佣金”或賄賂給柯林頓競選總統的同時,也大手筆地捐款給希拉蕊競選紐約參議員。資金通過安提瓜島、安道爾共和國這樣的稅務天堂和類似的避稅黑洞點點漏入。在里奇違反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令期間,他也是通過屬於布希家族、國防部長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同盟公司賺取到數億美元。大部分交易都偽裝成大豆和通貨貿易,在芝加哥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所完成。布希總統就職的時候,對里奇經以色列運往伊朗的武器換石油交易未進行任何處置,里奇也是通過布希達成了與伊朗數百萬美元交易中的一部分—其基金是經由證券業官員布萊恩(Earl Brian)轉出的(此人後來藉由與此案無關的另一起案件入獄)。
1990年代,在由美國CIA和世界銀行主導的、攻擊前蘇聯貨幣流通並最終導致莫斯科政府垮台的盧布事件中,里奇通過他最擅長的地區礦石開採和投機生意扮演了一個關鍵性的角色;另一個關鍵角色則是喬治·布希。 “外界聽到巨大的前蘇聯盧布危機,一方面可以用那些表面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的資料來解釋,另一方面也涉及西方世界最敏銳的、不願被碰觸的政治神經。”當蘇聯一些銀行倒閉的時候,一部分盧布被黑社會挪走,一部分消失無蹤。而布希家族通過聯邦儲備系統的格林斯潘,用內幕交易、武器走私等方式成功地從前蘇聯轉移了過萬億的盧布,並在家族世界各地的25個賬號內洗這筆黑錢,其中甚至還包括英女王的私人賬號。“里奇已經超越規則,他買下的是整個棒球場”在瑞士那個安全的天堂,里奇逃避了美國政府對他的一切控告。17年來,他在Zug成立了33間外國公司,始終受到瑞士官方的保護。
里奇為Zug創造了巨額稅收。在瑞士的一份官方檔案中,Zug的首席檢察官(也是里奇一間公司的董事)聲稱,里奇對瑞士的經濟發展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Zug的市長Othmar Kamer 說:“我們不想失去里奇或其他類似他這樣的人,他們對瑞士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的六大稅務貢獻人包括里奇在內。”首席檢察官的主要助理坐在里奇26家公司的董事席上,Zug的警察局長則是另外10名董事會成員之一。包括美國政府也從未放棄與里奇的商業往來。1985年,美國國會發現里奇通過幫助外國購買美國大麥和小麥的農業補助計畫,與農業部進行了起碼獲利1億美元的生意往來;1988年和1989年,調查人發現克雷倫敦有限公司向美國造幣廠出售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鎳、銅和鋅;不久,內政部的請求被美國政府批准,允許里奇投資4500萬在新開發的維爾克群島設立氧化鋁工廠。
儘管當局聲稱是由於疏忽達成了這些交易,但事實上在里奇多年來從未停止過的全球投資、金融、貿易和房地產生意中,至少有六家公司用的是他本人的名字。顯然,他為了保護自己的秘密從未解僱過手下,據說即使公司運作不良也會照舊支付雇員的薪資,而里奇逃亡的日子裡也是安排員工們走私或偷運金條給他。
馬克·里奇集團(Marc Rich Group)的克里斯汀·科尼格(Christian König)在一份聲明中稱:“馬克·里奇因腦中風在瑞士琉森的一家醫院去世。”預計他將於周四被安葬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