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諾弗勒

馬克·諾弗勒

馬克·諾弗勒(Mark Knopfler),1949年8月12日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殿堂級搖滾音樂家、恐怖海峽樂隊創建者、主唱兼吉他手,2018年隨恐怖海峽入選搖滾名人堂

“恐怖海峽”(Dire Straits)樂隊1976年組建於倫敦西南部的代特福德,該樂隊出現在朋克音樂頂峰時期,但與這一運動沒有什麼共同之處,最後獲得了主流搖滾樂隊的稱號。他們在全世界範圍內銷售了大量唱片,他們的成功主要歸功於獨具特色的歌手和吉他演奏大師、樂隊的核心人物Mark Knopfler。他那渾厚低沉而又富有磁性的嗓音和那甜美的Fender吉他演奏出來的Riff及Solo會令你沉醉在他的音樂世界中。

基本介紹

  • 本名:馬克·諾弗勒
  • 外文名:Mark Knopfler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蘇格蘭格拉斯哥
  • 出生日期:1949年8月12日
  • 代表作品:《Sailing to Philadelphia》《Border Reiver》《So Far From The Clyde》
  • 職業歌手,樂手,作者
  • 主要成就:Dire Straits樂隊的創建者、靈魂人物
    2018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成長時期,樂隊經歷,與其他音樂人合作,個人專輯時期,其他成就,綜合評價,樂隊專輯列表,個人專輯列表,合作專輯,

成長時期

馬克·諾弗勒(Mark Knopfler)1949年8月12日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7歲時隨全家遷至英格蘭東北部紐卡斯爾,在那裡上一所語言學校。孩童時代他就被叔叔Kingsley的口琴演奏和爵士鋼琴(Boogie-woogie)所吸引。十幾歲時傾心於一把昂貴的粉色Fender Strat吉他(當時為英國吉他大師Hank Marvin所用),但最終選擇了一把50英鎊的Hofner Super Solid吉他。那時候50鎊也是不小的數目了。60年代,像其他背著吉他的學生一樣,Mark也嘗試著組建和加入學校里的樂隊,傾聽一些吉他手如Scotty Moore,Jimi Hendrix,Django Reinhardt和James Burton的演奏。16歲時,他和同學Sue Hercombe在當地電視台表演了二重奏
馬克·諾弗勒
Mark Knopfler
在學校,Mark Knopfler顯示出語言方面的天分。1967年,他開始在Harlow技術學院學習新聞專業,畢業後在利茲的《約克郡晚報》當記者。兩年後,他又到利茲大學深造,獲得英語專業學位。在利茲時,Mark Knopfler遇到當地一位藍調歌手兼吉他手Steve Philips。
Mark Knopfler為報紙撰寫音樂評論文章。巧合的是,Mark Knopfler的老闆叫Stephen Philips。這就造成多年來的誤會說,Steve Philips曾做過記者。Mark和老闆——另一個Steve Philips曾一起去看Steve Philips的演出,Steve後來回憶道,Mark一見面就介紹說:“Steve Philips, 見一下Steve Philips。”
Steve和Mark Knopfler發現在音樂中他們有許多共同語言,於是他們一起組建了The Duolian Strings Pickers樂隊。那時的Mark正在當記者,後來又入學深造。Steve為利茲城藝術館和Temple Newsam莊園作安裝繪畫和家具的工作。在接下來的5年中,他們時不時地聚在一起演奏,有一些作品被收錄在Steve 1996年專輯《Just Pickin’》中。“他是不錯的吉他手,”Steve挖苦年輕的Mark說:“有點兒B.B.King的意思。”Steve對Mark的演奏有深刻的影響,向他介紹了黑人藍調吉他手Lennie Johnson的高難技術,以及鄉村藍調吉他的微妙技巧。這些日後都成為Mark Knopfler創造自己獨特吉他演奏技法的重要元素。
馬克·諾弗勒
年輕時的Mark Knopfler
這實際上是Mark Knopfler成長為吉他手的重要階段。後來Mark告訴Jack Sonni(吉他手), 在那時他找到了他想要的吉他聲。在利茲時,Mark有了第一次錄音,那是在Pudsey的一間改造成錄音室的屋子裡錄的,歌名叫《Summer's Coming My Way》,Steve Philips在歌中彈奏12弦吉他。
1973年Mark Knopfler從利茲大學畢業後決定去倫敦,並想在搖滾樂上有所作為。他翻閱了各種音樂出版物,終於看到《Melody Maker》上的一則廣告。就這樣他通過了試聽,和一支名為Brewer's Droop的藍調樂隊合作了兩個月,在Dave Edmund的Rockpile Studio錄了3首歌,Mark任吉他演奏。樂隊的鼓手叫Pick Withers, 17歲時就已成為職業鼓手, 經驗豐富。
離開Brewer's Droop 後,Mark在Essex的Loughton學院任講師,在那兒的Buckhurst Hill住了兩年,其間還在Staples Road School教授吉他。Mark的弟弟David 去倫敦路徑此地,停留了幾個星期。兄弟倆經常一起彈吉他到深夜。不得而知,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在醞釀 Dire Straits樂隊。70年代中期, David去了倫敦,而Mark和在Loughton學院的朋友組建了樂隊,他們稱自己為The Café Racers。
馬克·諾弗勒
年輕時的Mark Knopfler

樂隊經歷

Mark Knopfler28、29歲時才開始音樂生涯,在這以前他曾從事過兩個職業——新聞記者和教師。在這一段時間裡他吸收了許多音樂影響,最著名的是鮑勃·迪倫(Bob Dylan)和J.J.凱爾(J.J. Cale),而且他的歌曲創作和吉他演奏技巧已完全成熟,這兩個因素為“恐怖海峽”在早期得到各音樂團體的接受起了很大的作用。
馬克·諾弗勒
1979年的Mark Knopfler
當時Mark Knopfler弟弟David Knopfler住在倫敦東南的Farrer House公寓, 與他同住的是萊切斯特出生的貝斯手John Illsley。John回憶第一次與Mark見面時的情景:“我整晚都在外邊,直到早晨十點才回來。我進廚房給自己倒了杯茶,然後去休閒室看見一個人躺在地上,頭靠著椅子,象是很快入睡的,還穿著粗斜紋布衣服和皮靴,一把吉他躺在他腰上。”David經常在John面前談起他彈吉他的哥哥,所以John 猜對了,這個在地上四仰八叉的人正是Mark。
不久John就有機會和Mark同台演出。一天晚上Café Racers的貝斯手病了,John被請來替補。Mark和John馬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他們都意識到,儘管The Café Racers在Pub里有很好的聲譽,但未來並不看好。於是在1977年4月,Mark放棄在Buckhurst Hill的住所,與David和John住在一起。
John Illsley很快意識到Mark Knopfler不但是一位天才的、絕倫的吉他手,還是位很有天賦的詞曲作者。1977年的夏天,3個音樂人排練演奏了Mark的歌曲。但是好像缺了什麼——鼓手。Mark回憶起與Brewer's Droop的合作,說他認識一位鼓手,對於他們的音樂來說是個理想的人選。 早在1973年時,Pick Withers的演奏就給Mark留下深刻印象。於是Pick被邀請到Farrer House公寓,四個人一起演奏,樂隊名字還叫The Café Racers。
John Illsley回憶說:“與Pick Withers一起演奏簡直太棒了… … 我從沒和這么好的人演奏過。”後來,Pick Withers的一個朋友建議樂隊用一個新名字——Dire Straits。大幕就這樣拉開了。樂隊的第一次演奏地點是在Farrer House公寓後面的空地上,電源是從John房間的插座一直接到場地。
接下來是艱苦緊張的排練和演出。John的汽車後面空間剛夠裝下樂隊的器材設備,他們掙的錢也剛夠租放大器的開銷和喝啤酒。他們開始在倫敦小酒店聯合組織中舉辦了一些小型演出。1977年7月27日,Dire Straits花了120英鎊錄了一盤5首歌的樣帶,對於現在來說是非常有名了——《Wild West End》、《Sultans of Swing》、《Down To The Waterline》、《Sacred Loving》 和《 Water of Love》。大概是在10月,他們為BBC倫敦電台錄了《Southbound Again》、《In The Gallery》 和《 Six Blade Knife》。最後在11月9日,樣帶中又錄了《Setting Me Up》、《Eastbound Train》 和 《Real Girl》。許多歌曲都反映了Mark Knopfler在紐卡斯爾、利茲和倫敦的經歷,後來被收入了1978年Dire Straits的首張專輯中。《Down To The Waterline》是對紐卡斯爾生活的印象,《In The Gallery》是向利茲的雕刻藝術家Harry Phillips的致敬,他正是Steve Philips的父親。《Lions》、《Wild West End》 和 《Eastbound Train》則都取材自Mark在倫敦的早期生活。
BBC倫敦電台的DJ Charlie Gillett拿到樣帶並在電台播放,這吸引了唱片公司的經營者和樂隊簽約,他們是John Stainze 和 Ed Bicknell。據說Phonogram唱片公司的John Stainze第一次在廣播中聽到Dire Straits時正在淋浴。幾個星期後,他幫助樂隊簽約Phonogram公司下的Vertigo品牌,Mark也和Rondo Music簽下發行契約。1977年底,當時在NEMS公司的Ed Bicknell接到John Stainze的電話,要求他為Dire Straits組織演出。12月,Ed 被邀請到Phonogram公司聽了Charlie Gillett手中的樣帶。之後他被帶到倫敦北部的Dingwalls俱樂部與樂隊見面。這一天是1977年12月13日,當他走進俱樂部的時候,樂隊正在演奏《Down To The Waterline》。Ed回憶說:“我首先注意到我沒有必要站在最後面,因為他們的演奏非常安靜。我剛和The Ramones樂隊談完,他們可是震耳欲聾… …,第二我注意到Mark彈的是一把紅色Stratocaster吉他,這讓我馬上想起Hank Marvin,他是我60年代的偶像。”在聽過兩三首歌之後,Ed決定管理經營這支樂隊。當時他正在為Talking Heads組織巡演,於是Dire Straits作為暖場嘉賓被列入名單。那時Dire Straits得到的報酬是每晚50英鎊,這是他們在Dingwalls俱樂部收入的10倍。再接下來的事,就像常說的,被載入史冊了。
我曾經問過Ed Bicknell以前的助理Liz Whatley,從什麼時候起她開始認為Dire Straits會非常出名?她回答,那是在她第一次聽到《Romeo and Juliet》時。到了80年代中期,Dire Straits已經發布了歷史上最暢銷的專輯之一——《Brothers in Arms》,並被打上“世界最佳樂隊”的標籤。其實那時樂隊無論是錄音還是巡演,人員已經發生了幾次變動了。David離開了,吉他手Hal Lindes和鍵盤手Alan Clark加入。然後又來了鍵盤手Tommy Mandel和薩克斯手Mel Collins。Pick走後由Terry Williams代替。在錄《Brothers In Arms》 專輯時鍵盤手Guy Fletcher加入樂隊。在隨後的世界巡演中,又有吉他手Jack Sonni和薩克斯手Chris White加盟。 到91、92年《On Every Street》巡演時,80年代的成員中還剩下Mark、John、Alan、Guy 和 Chris,在舞台上合作的樂手有Phil Palmer(吉他),Paul Franklin(踏板鋼弦吉他)以及Danny Cummings 和Chris Whitten(打擊樂)。另外出現在Dire Straits錄音中的樂手還有:Roy Bittan(鍵盤)和Joop De Korte(鼓)。
《Brothers in Arms》巡演歷經12個月,234場演出,觀眾達250萬人。在巡演結束後的幾個星期,Mark為Tina Turner的唱片擔當製作人。此時的他感到有一種尋根溯源的需要。Mark的早期夥伴Steve Phillips在1973年Mark離開利茲後與Brendan Croker組織了樂隊。1986年Steve在倫敦時Mark對他說想回利茲參加他們的演出。終於,1986年5月31日在利茲Hunslet的The Grove Pub,三人一起進行了表演。第二年,Mark提出要為Steve的下一張唱片擔任製作,但Steve認為新專輯也應有Brendan參加。 他們還請來Guy Fletcher作技術支持,這逐漸發展成為The Notting Hillbillies樂隊。
Ed Bicknell本身就是個熟練的鼓手,一次在Notting Hill酒吧里,身邊的Mark Knopfler對他說:“好吧Ed,我們組建了支樂隊,你就來當鼓手。”Paul Franklin繼續演奏他擅長的踏板鋼弦吉他。1990年,為宣傳他們的多白金專輯《Missing......Presumed having A Good Time》,The Notting Hillbillies樂隊在英國進行了大量演出。同年,Mark與他崇拜的大師Chet Atkins合作出版了唱片《Neck and Neck》。
1988年,Mark Knopfler重組Dire Straits來參加為納爾遜·曼德拉70歲生日舉辦的音樂會。樂隊吉他手Jack Sonni剛剛成為雙胞胎女兒的父親,不能成行。Eric Clapton便成為替補。1990年6月,在為Nordoff Robbins 慈善會募捐的演出中,Mark、John、Alan 和Guy與Eric Clapton、Elton John、Ray Cooper、Phil Palmer一起出現在 Knebworth 的舞台上。隨後,《On Every Street》專輯出版了。艱苦的、令人筋疲力盡的世界巡演吸引了超過400萬的觀眾。這結束之後,Mark感到他需要休息一段時間。
2018年,Mark Knopfler隨Dire Straits入選搖滾名人堂

與其他音樂人合作

在1983 - 1984年,Mark Knopfler為鮑勃·迪倫製作了專輯《異教徒》(Infidel),為蒂娜·透納(Tina Turner)的復出專輯創作了一首《私人舞蹈家》(Private Dancer),給“阿茲台克照相機”(Aztec Camera)製作唱片《刀》(Knife)。
在與“恐怖海峽”錄製完專輯《Brothers In Arms》,Mark Knopfler又為蘭迪·紐曼(Randy Newman)和瓊·阿馬特雷丁(Joan Armatrading)製作專輯;參加了埃里克·克拉普頓Eric Clapton)的巡迴演出;又與切特·阿特金斯(Chet Atkins)合作了一張專輯《頸》(Neck and Neck)。這張《頸》專輯還榮獲第三十三屆格萊美最佳鄉村對唱和表演兩項榮譽。
1989年,他組建了鄉村搖滾樂隊“諾丁山地人”(Notting Hillbillies),並於次年出版了一張專輯《想念……大概有個好時光》(Missing...Presumed Having a Good Time)。
多年來,Mark Knopfler與很多藝術家進行了一次或多次合作,如Bob Dylan、Van Morrison、Randy Newman、Buddy Guy、Tina Turner、Phil Lynott、Willy DeVille、Eric Clapton、Waylon Jennings、Chet Atkins、Phil Everly、Vince Gill、Paul Franklin、Kate and Anna McGarrigle、Paul Brady、The Chieftains、Ben. E. King、Mary Chapin-Carpenter、Joan Armatrading、Scott Walker、Jeff Healey、The Judds、Jimmy Nail、Bryan Ferry、Aztec Camera、Steely Dan、Sting、Sonny Landreth、James Taylor、Emmylou Harris、Gillian Welch 和 David Rawlings。

個人專輯時期

1996年,Mark發表了專輯《Golden Heart》,開始了個人演唱生涯。這張專輯使他的音樂發展又向前邁了一步。“只是向前……”,他說:“只是想做得更好。”
2000年發行的《Sailing to Philadelphia》延續了Mark Knopfler的多元素的音樂風格,但他藍調音樂的深深的根基並沒有改變。作為一個吉他手,他仍然保持著自己所傾心的J.J. Cale式的指撥彈法;作為一個歌手兼曲作者,他仍然保持著對Bob Dylan的崇拜。但當你一首一首的聽完整張專輯時,你會有一種感覺,Knopfler在複製一些令人熟悉的歌曲,他挑選了不同風格的名曲,將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嫁接到自己的歌曲當中。“Who's Your Baby Now”聽上去象Everly Brothers,“Do America”是從一段Bo Diddley的吉他riff開始的,“Junkie Doll”讓人想起Howlin' Wolf的“Sitting on Top of the World”,而專輯的單曲“What It Is”聽上去是那么的象Dire Straits以前的經典名曲“Sultans of Swing”。值得注意的是歌曲的歌詞,Mark Knopfler早在“Money for Nothing”的歌詞里就證明了他對生活的洞察力。在這張專輯裡,他刻畫了不同人在旅途中的故事,有清苦的傳教士,有孤獨的音樂人,Mark用旅行的主題反映了富貴權勢和貧困卑微之間的分裂。這張專輯的樂器編制與以往Dire Straits相同,兩把吉他,兩個鍵盤,貝司和鼓。有多位明星助陣,James Taylor、Van Morrison、Squeeze樂隊的Glenn Tilbrook和Chris Difford。與Mark Knopfler低沉、謙讓的嗓音相比,這幾位的表現給聽眾帶來了一分愉悅,但他們畢竟蓋不住Knopfler的光芒。和所有Dire Straits的專輯一樣,音樂的亮點應該是Knopfler的吉他,大師就是大師,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會讓我們失望。
2002年發行的《The Ragpicker's Dream》似要傳遞一種和平的信息。音樂有很濃重的民謠色彩,是一張可以讓我們細細品味的優秀唱片。
2004年9月,Mark出版了他個人生涯中第四張大碟《Shangri-La》(香格里拉),與之合作的樂手包括:吉他手Richard Bennett、貝斯手Glenn Worf、鼓手Chad Cromwell及Jim Com、Guy Fletcher擔任管風琴與鋼琴的演奏。全輯相當流暢舒服的呈現14首精緻佳作,只要閉上眼睛,放鬆心情,順著音樂,就會讓Mark Knopfler帶你走一趟知性的音樂之旅!《5.15 a.m.》像似清晨第一道曙光打在身上,那么舒服溫暖;加了些許快意節奏游移在《Boom, Like That》中;猶如走在鄉野小徑無視於身旁掠過景物,就是隨著《The Trawlerman's Song》、《Our Shangri-La》、《Everybody Pays》等曲宣洩,無壓自在的沉醉在動人音韻里;隨著《Donegan's Gone》的輕鬆曲調快意起舞;並在充滿Quentin Tarantino配樂風格的《Don't Crash The Ambulance》中,留下意猶未盡的滿足感!
接下來在2005年的《The Trawlerman's Song》是一張EP碟。碟中的六首曲目是從去年發行的唱片《Shangri-La》精挑細選的特別LIVE版本。
Mark Knopfler在2006年同著名鄉謠女歌手Emmylou Harris合作了一張音樂概念非常統一的專輯《All The Roadrunning》。Mark Knopfler厚重的聲音加上Emmylou Harris恰到好處的和聲,配合得天衣無縫,首首精彩,令人聽得心醉。此張專輯絕對值得收藏!
在2007年9月發行的專輯《Kill To Get Crimson》以鄉村搖滾為主,間或穿插了幾首FOLK類音樂 有優美、柔和的蘇格蘭民謠——《Heart Full of Holes》,還有用小提琴、手風琴演奏的凱爾特民謠——《Secondary Waltz》,還有幾首表現思鄉、遊子情緒的歌曲 《Madame Geneva's》、《The Fish and the Bird》 聽得人心情都濕濕的,柔美異常 。
2009年,發行了專輯《Get Lucky》,正如網友評論的,“Mark 最好的專輯之一”,媲美《Sailing to Philadelphia》。
2012年,發行了雙CD《Privateering》。
2015年3月,第8張錄音室專輯《Tracker》發行。

其他成就

Mark Knopfler還為許多電影進行了配樂。前三部是1983年的《Local Hero》和84年的《Cal》 及《Comfort and Joy》。1987年他為《The Princess Bride》配樂,兩年後是《Last Exit To Brooklyn》。已發行的電影配樂還有1998年的《Metroland》 和 《Wag The Dog》。另外還有一張2000年發行的電影配樂《A Shot At Glory》。
時至今日,Mark Knopfler和Dire Straits已售出幾百萬張單曲和一億零五百萬張專輯。
Mark Knopfler為大大小小的慈善機構花費了許多時間。Dire Straits先後三次為查爾斯王儲的基金會演出,並在王儲和黛安娜王妃面前表演。他們還在1985年的募捐音樂會和1988年曼德拉生日音樂會上露面。1995年 Mark參與製作了上榜單曲Knockin' On Heaven's Door。1997年9月,由George Martin爵士主持的為Montserrat島募捐的音樂會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行,Mark是參與演出者之一。The Notting Hillbillies也參加了許多慈善募捐音樂會。Mark已收到無數的表彰與讚揚,其中最應得的是1993年5月他獲得的紐卡斯爾大學授予的榮譽音樂學位。

綜合評價

Mark Knopfler是位歌唱家,對他來說,歌曲就是他的一切。據說他從不理解為什麼他的歌那么受大眾歡迎。有這個疑問的不只是他,Mojo雜誌對1998年11月出版的精選集《Sultans of Swing》評論道:“巨大的銷量證明了Mark Knopfler的創作能力和吉他技藝,但Dire Straits的成功程度仍有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過那低沉的嗓音和流暢的吉他的確有親和力。”有些人爭論說是Mark的音樂有讓人即刻上癮的能力。也許更好的解釋來自Robert Sandall為《Sultans of Swing》精選集寫的唱片序言。
Sandall寫道:“當朋克音樂之火在身邊燃燒時,他們卻毫不掩飾對自己喜愛的音樂風格的熱衷,而當時的社會文化代表剛剛宣布要與這種風格決裂……,他們將在這個無ZF狀態的、被媒體操縱的和反音樂的勇敢新世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除了表演技藝精湛外,Dire Straits對那個年代時髦言論的全然漠視也拯救了自己,使他們沒有像同時代的朋克先鋒們那樣迅速殞滅。當那些樂隊生存和消亡在名聲的光環和糟糕的唱片銷量之中時,他們則悄悄地占領了世界……,最重要的,Dire Straits是極好的情感交流者……,他們的音樂樸素真實,打動人心——這主要源自於Mark Knopfler粗啞的嗓音和他那經過精美修飾的Fender吉他聲——二者交織成曲,新鮮而且永恆。另外,他們的音樂表達驚人的準確。”
馬克·諾弗勒
2015年的Mark Knopfler
Mark Knopfler還有另一面,非常不為人知的一面。80年代他被一些人稱為“安靜的搖滾樂手”。他天性害羞,當歌迷們告之他的歌如何影響他們、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時,他感到很窘。Mark結過三次婚,第二次婚姻給他帶來了雙胞胎兒子Benji和Joseph(1987年出生)。最近的第三次婚姻是和Kitty Aldridge,Kitty在1998生了女兒Isabella。Mark在職業巔峰上歷經20多年後,現在是一位注重家庭生活的男人了。

樂隊專輯列表

1978 - 《Dire Straits》(恐怖海峽
1979 - 《Communique》(公報)
1980 - 《Making Movies》(製作電影
1982 - 《Love Over Gold》(情比金堅
1983 - 《Twisting By the Pool》(EP 池塘扭擺)
1984 - 《Alchemy - Dire Straits Live》(現場專輯 鍊金術)
1985 - 《Brothers In Arms》(手足情深)
1988 - 《Money For Nothing》(不勞而獲)
1991 - 《On Every Street》(在每一條街上)
1993 - 《On the Night》(現場專輯 在夜晚)
1998 - 《Sultans of Swing - The Very Best of Dire Straits》(精選專輯 搖擺之王)

個人專輯列表

1996 - 《Golden Heart》(金色的心)
2000 - 《Sailing to Philadelphia》(航向費城
2002 - 《The Ragpicker's Dream》(拾荒者的夢)
2004 - 《Shangri-La》(香格里拉)
2005 - 《The Trawlerman's Song》(EP,Live)
2007 - 《Kill To Get Crimson》
2009 - 《Get Lucky》
2012 - 《Privateering》
2015 - 《Tracker》

合作專輯

1990 - 《Neck And Neck》(Chet Atkins & Mark Knopfler)
2006 - 《All The Roadrunning》 (With Emmylou Harri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