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阿諾德

馬修·阿諾德

英國詩人、評論家。拉格比公學校長、托馬斯·阿諾德之子。曾任牛津大學詩學教授(1857~1867)。主張詩要反映時代的要求,需有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的精神。其詩歌和評論對時弊很敏感,並能做出理性的評判。代表作有《評論一集》、《評論二集》、《文化與無政府主義》、詩歌《郡萊布和羅斯托》、《吉卜賽學者》、《色希斯》和《多佛灘》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修·阿諾德
  • 外文名:Matthew Arnold
  • 國籍:英國
  • 出生日期:1822年
  • 逝世日期:1888年
  • 職業:英國詩人、評論家
教育,詩歌,

教育

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1822年--1888年)英國近代詩人、教育家,評論家。出身於教師家庭,其父托馬斯·阿諾德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曾任有名的拉格比公學(Rugby School)的校長。1841年他進入牛津大學學習,1844年畢業,1847-1851年為蘭斯當公爵的私人秘書。從1851年開始被公爵委任為為學校視導,直至1886年。1859年加入紐卡斯爾委員會,調查英格蘭普通教育狀況。1865年受唐頓委員會指派,就英格蘭和威爾斯的中、高等教育提出報告。1885年奉命考察德國、瑞士、荷蘭、法國的自由教育,以及教師地位、培訓及待遇等,其考察報告對國家制定教育法規、政策有一定影響。任學校視導期間,提出許多改進教育的建議,多為當局採納。強調閱讀文學著作的重要性及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認為語法具有心智訓練價值。要求教師向學生敞開胸懷,鼓勵青年教師花更多的時間於文學,並自修倫敦大學的課程。與其父一樣不重視科學教育,亦不注重教育理論的科學基礎而注重實效。在英國教育史上,阿諾德父子均有重要影響。著有《報告集》(1909),出版後即被指定為教師候選人的必讀書。
馬修·阿諾德

詩歌

他任牛津大學詩學教授長達十年。詩歌靈感得之於古希臘作家,歌德,華茲華斯,寫過大量文學,教育,社會問題的隨筆,猛烈抨擊英國生活和文化方面的地方主義,庸俗風氣,功利主義,成為當時知識界的批評之聲,影響了托·斯·艾略特,利維斯等一代文人。1849年,他發表第一部詩集《迷途浪子》(The Strayed Reveller)。他只能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進行文學創作,但即便是業餘之作卻已使他得以躋身於維多利亞時代主要作家的行列。在中國較為流傳的散文為《英國民族的精神》。阿諾德的詩歌創作主要集中在1850年代,1860年後主要從事散文寫作,寫下了大量的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作品。阿諾德的詩作主要收集在《詩集》(Poems, 1853)、《詩歌二集》(Poems: Second Series, 1855)和《新詩集》(New Poems, 1867)中。其批評論著有《評論集》(Essay in Criticism, 1865)、《文化與無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 1869)《文學與教條》(Literature and Dogma,1873)《評論荷馬史詩譯本》和《評論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