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產生
咒語大概屬最早的詩歌形式。後來的諺語、 格言、 謎語等已具備一定的格律和韻律,但真正成為馬來詩歌傳統形式的則是四行體的板頓詩。後來又出現一種說唱文學,傳下不少民間故事,如《馬林·德曼傳》、《歐姆特的故事》等,有人把《窮人傳》也歸入這一類。有不少民間故事顯然受到印度、阿拉伯和波斯民間文學的影響。
古馬來文字
從出土的7世紀的碑文來看,早在室利佛逝王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古馬來文字,而在亞齊地區發現的1380年的國王墓碑上則已記有古馬來詩文。這說明那時早已有書面文學,但在16世紀以前極少有成文作品傳世。伊斯蘭教約於13世紀下半葉開始傳入。從14世紀至17世紀,蘇門答臘北部和馬來半島南部相繼建立巴賽王朝、馬六甲王朝和亞齊王朝等伊斯蘭王國,先後成為馬來古典文學的中心。當時
梵文文學
印度
最早傳入的外國文學是印度的梵文文學,如《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五卷書》等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 馬來古典文學中著名的 《室利·羅摩傳》、《偉大的般度族傳》、《桑·波馬傳》等都是取材於印度史詩的故事。伊斯蘭教傳入後,有關先知們的故事開始流行,其中著名的有《
阿米爾·哈姆扎傳》、《穆罕默德·阿里·哈納菲亞傳》以及《伊斯坎達·朱卡那因傳》等。後來,從阿拉伯、波斯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奇改寫的作品, 如《聰明的鸚鵡》、 《巴赫迪爾傳》、《阿布·那哇斯傳》等也廣為流行。馬來古典文學作品中許多著名的傳奇故事和敘事詩則取材於爪哇古典文學的班基故事。
宮廷文學
馬來民族創作的作品大多出於宮廷,最初以寫帝王傳記和王朝歷史為主,但多屬杜撰,目的是為帝王歌功頌德。最早的作品是《巴賽王列傳》,寫於15世紀中葉,以後別的王朝也相繼效法,如《亞齊王列傳》、《布吉斯王譜》等都屬這類作品。以王朝歷史為題材的作品最著名的是《
馬來由史話》(1612~1615)。它記述馬六甲王朝的興衰,其中有不少荒誕的神話傳說,但也記載了不少宮廷內幕,對了解和研究馬來王朝的政治、文化、社會風貌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被譽為馬來古典文學的典範。宮廷文學在17世紀的亞齊王朝最盛,亞齊蘇丹伊斯坎達·穆達愛好文學,在他周圍聚集了不少著名文人,他曾命他們模仿波斯的某些作品撰寫有關君臣之道等倫理道德以及宗教哲理、歷史文化等內容相當廣泛的諷喻詩,其中以布哈利寫的《眾王冠》(1603)和努魯丁寫的《御苑》(1638)較為著名。在伊斯蘭文學的影響下,一種名為“希卡雅特”的傳奇小說在馬來古典文學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帝王列傳等,往往把神話和歷史揉合在一起,浪漫主義色彩甚濃。其中膾炙人口者為《杭·杜亞傳》,寫馬來民族的傳奇人物杭·杜亞為馬六甲王朝和本民族立下的豐功偉績,被認為是最有民族特色的長篇名著。在詩歌方面,伊斯蘭文學的影響同樣顯著,一種名為“沙依爾”的敘事長詩一直是馬來古典詩歌的主要詩體。早期著名詩人有哈姆扎·凡蘇里,他是16世紀下半葉伊斯蘭教神秘派詩人,他的詩宗教色彩濃重,使用許多阿拉伯語彙,玄奧費解。敘事長詩一般以神話傳說、宮廷故事、民間傳奇等為內容,以善惡報應、歌頌愛情等為主題,如《庚·丹普罕》、《貝達沙麗》、《貓頭鷹之歌》等均屬這類作品;但也有敘述重大歷史事件的,如《希莫布》,對歷史上有名的“紅溪事件”作了頗為詳細的描述。它們的作者大多不詳,可能出自民間創作。馬來古典文學的發展非常緩慢,幾世紀來,形式和內容、體裁和題材幾乎一成不變。
《阿卜杜拉傳》
直至19世紀阿卜杜拉·賓·阿卜杜卡迪·門希的《阿卜杜拉傳》(1843)問世,才打破那種陳陳相因的狀況。阿卜杜拉所處的時代是馬來亞從封建社會轉變為殖民地社會的時期,他兼有馬來舊文化傳統和西方新文化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不時可以看到他對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崇拜和對本民族封建貴族的鄙棄,並往往站在殖民統治者一邊對封建貴族的愚頑腐敗加以抨擊和嘲諷。阿卜杜拉的作品大部分是傳記和遊記,他對馬來文學的貢獻在於他是第一個採用寫實的方法,以接近生活的語言直接描寫現實生活,打破了脫離現實的傳奇小說的俗套,因此有人尊他為馬來新文學的先驅。但就其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而言,他仍應屬舊文學的範疇,他只是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真正的新文學是在他逝世後半個多世紀才誕生。
參考書目
M.G.Emeis, Bunga Rampai Melaju Kuno, Indonesia,1949.
C. Hooykaas, Perintis Sastera, Indonesia,1951.
Zuber Usman, Kesusasteraan Lama Indonesia, Indonesia,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