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凡

馬仲凡(1910-1946.7.9),回族,原名馬仲藩,雲南省騰越(今騰衝)縣人。自幼聰慧好學,入讀騰衝縣實驗國小,畢業後又到騰衝五屬聯合中學(今騰衝縣第一中學)讀書。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四軍5師政治部秘書長,《挺進報》社社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仲凡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雲南省騰越縣(今騰衝)
  • 出生日期:1910年
  • 逝世日期:1946.7.9
  • 職業:新四軍5師政治部秘書長、《挺進報》社社長
  • 代表作品:《瞎子剃頭》
主要經歷,革命事跡,

主要經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在五屬聯合中學讀書時,經體育老師毛鵬介紹加入“南洋路”組織,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的鬥爭。同年10月被國民黨當局通緝,遂隨商人逃亡緬甸,到仰光華僑中學念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毅然回國到上海找到了哥哥馬西藩(黃埔軍校第二期學員),一起參加抗日鬥爭。積極同左聯聯繫。在左聯的影響下,開始學習馬列著作,全心投向革命。1936年10月在武漢成功地找到了中共黨組織,留在武漢工作,改名馬仲凡。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中共中央駐武漢代表董必武和中共湖北省工委決定利用統戰關係,以湖北省建設廳的名義,在應城縣湯池李家廟開辦農村合作訓練班,培養抗日骨幹。1938年春第一期訓練班結業,化名邊土鎬,被增補為中共湖北省臨委候補委員,分管青運工作。1938年7月中共鐘祥縣委成立,當選為縣委委員。在段家集組建了一支15人的抗日宣傳隊,巡迴在白雲山區的集鎮、鄉鎮宣傳演出,教唱革命歌曲。編寫《抗日宣傳隊隊歌》、《瞎子剃頭》、《流亡曲》、《打城隍》等文藝節目。1940年春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到襄西荊門南橋鄉立達國小任語文教師,以學校為陣地,向學生灌輸愛國抗日思想。同年夏日軍侵占襄西,被調到鄂北,在谷城茨河坪紡織訓練所擔任政治老師。9月鄂豫區新四軍成立襄西獨立團,調任獨立團2營政治教導員。1941年春新四軍第15旅在襄西建軍,任第15旅45團政治處主任。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第45團政治空氣異常活躍,在頻繁的反“掃蕩”中,指戰員個個英勇善戰。1942年春調任新四軍5師政治部秘書長。1943年秋任《挺進報》社社長。圍繞邊區各個時期的工作中心,作了及時真實的報導。1944年5月在禮山(今大悟)縣大山寺保衛戰中,親自帶領編輯馬焰和記者曾言、嚴正、張采文到火線採訪,7天7夜不離火線。背著油印機到前線指揮所採訪、編稿、發稿,在敵人的機槍、火炮射程以內除按時出版鉛印《挺進報》正刊外,還出版《挺進報》火線版副刊10多期,及時報導了前線的戰況,給參戰軍民以極大鼓舞。

革命事跡

解放戰爭時期,《挺進報》與《七七報》合併為《七七日報》,任采通部主任。1946年夏蔣介石調集30餘萬大軍,包圍中原軍區部隊。隨中原軍區第1縱隊突出敵人包圍圈,渡過襄河,向荊中北山轉移。走到鹽池鄉東度家磚橋子時,碰到鄉公所兩個班的巡邏哨兵,落入虎口,在嚴刑審訊中,拒絕回答一切,並痛罵國民黨背信棄義。
1946年7月9日在被押解去荊門縣途經陶河南死人溝時,被鄉長鐘輯光命人亂槍打死,犧牲時年3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